第16章

寒冬凛冽,晨曦制衣厂的生产却热火朝天。电动缝纫机的嗡鸣声日夜不息,成了城郊结合部一道新的风景线。工人们两班倒,脸上却不见疲惫,只有满满的干劲儿和对收入的期盼。沈璃更是像上了发条的陀螺,穿梭在车间、办公室和仓库之间,验货、调度、核算,忙得脚不沾地。

市百货大楼的订单、本地单位的工装、以及“初曦”门店的零售和定制,让晨曦厂的小院子显得格外拥挤,却也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那篇关于“晨曦”冬装的报道,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比沈璃预想的要远。先是市里其他几个区的百货商店和供销社找上门来,要求进货。接着,邻县的个体商贩也嗅到了商机,跑来批发。

订单量暴增,现有的产能立刻捉襟见肘。

“沈老板,你这货跟不上啊!市里都卖断货了!”市百货大楼的采购员打电话来催,语气焦急又带着兴奋。

“沈厂长,俺们那疙瘩就认你这‘晨曦’的牌子了,再给发五十件大衣,不,一百件!”邻县的贩子操着浓重的口音,直接把现金拍在沈璃桌上。

幸福来得太快,却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现有的场地、设备、工人,都已经满负荷运转,再也榨不出一丝多余的产能。

扩大再生产,迫在眉睫。

但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租更大的厂房,买更多的设备,招更多的工人。刚刚实现盈利的晨曦厂,账面上的那点积累,对于扩张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沈璃再次感受到了资金的巨大压力。她跑了几家银行和信用社,结果毫无悬念。个体户,无可靠抵押,想贷大额款项?门都没有。

私人借贷的利息高得吓人,她不敢轻易触碰。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市场机会流失?沈璃心急如焚。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了门。

来人是县里主管经济的副县长的一位秘书,姓刘。刘秘书态度很客气,说是副县长看到了关于晨曦厂的报道,很感兴趣,特意派他来了解一下情况。

沈璃心中惊疑不定, cautiously 地将刘秘书请进简陋的办公室,泡了杯粗茶,简单介绍了厂子的情况,重点强调了解决就业、创造利税以及产品质量。

刘秘书听得频频点头,最后说道:“沈厂长不容易啊!白手起家,能把小厂办得这么红火,还带动了就业,产品质量也好,给咱们县争光了!副县长很关心像你们这样的个体经济发展,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县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研究支持。”

沈璃心念电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她没有哭穷诉苦,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市场前景和厂子面临的产能瓶颈,最后才谨慎地提出:“……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场地和设备不足,限制了发展。如果能解决资金问题,扩大生产,我们有信心明年利税翻一番,还能解决更多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

刘秘书记下了要点,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会向领导汇报,便告辞了。

沈璃送走刘秘书,心里七上八下。她摸不清县里的真实意图,是真心扶持?还是走个过场?

没想到,几天后,刘秘书又来了,这次带来的消息让沈璃大吃一惊:县里决定,将城东一处闲置的、原本属于某倒闭集体厂的仓库,以非常优惠的价格优先租赁给晨曦厂!并且,县信用社可以提供一笔小额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设备,但需要找公家单位担保。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沈璃强压住激动,连声道谢。她立刻行动起来,找杨厂长商量。红星厂是集体厂,有资格担保。杨厂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感慨道:“沈璃啊,你这是真的入了县太爷的眼了!好好干!”

手续很快办妥。低息贷款虽然额度不大,但解决了设备购买的燃眉之急。那处仓库虽然旧,但面积是现在院子的好几倍!稍加改造,就能成为像样的车间。

晨曦制衣厂,迎来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搬迁和扩产的事情千头万绪,沈璃忙得几乎住在厂里。周时安放月假回来,看到嫂子又瘦了一圈,心疼不已,主动留下来帮忙,负责协调搬运和安装,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组织能力。

周小雅也更加懂事,不仅包揽了全部家务,周末还带着小川来厂里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活,比如剪线头、贴标签。小川人小鬼大,举着标签纸满车间跑,奶声奶气地喊“贴牌牌咯”,逗得工人们哈哈大笑。

这个家,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共同的未来努力。

就在沈璃全身心投入新厂建设时,两封信几乎同时送到了她的手中。

一封来自周时骁。信比以往都厚。他详细询问了晨曦厂扩建的情况,字里行间透着关切,并罕见地分享了更多部队生活的细节,甚至提到了边境线上的一些见闻和思考。信的末尾,他写道:“……知你创业维艰,恨不能分身相助。唯盼你善自珍重,勿以身体为赌注。棉衣甚暖,战友皆羡。盼家书,知你安好,我便心安。”

平淡的字句,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牵挂。沈璃反复读了好几遍,指尖抚过那些有力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温度。她将信仔细收好,感觉所有的疲惫都有了慰藉。

另一封,则来自市里。是市轻工业局和工商联联合发出的邀请函,邀请“晨曦制衣厂负责人沈璃同志”参加即将举办的“全市轻工业产品质量评比暨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

邀请函!

沈璃拿着那张盖着红印的正式函件,手微微有些颤抖。这不仅仅是一张开会通知,更是一种官方认可!意味着她的晨曦厂,她这个个体户,真正被纳入了正规的视野,有了和国营厂、集体厂同台竞技的机会!

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宣传和品牌提升的机会!

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并且要带上晨曦厂最好的产品去!

评比大会在市礼堂举行,场面隆重。来的大多是国营大厂和集体厂的领导,穿着中山装,端着茶杯。沈璃一身自己设计的深色呢子套装,简洁干练,站在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格外引人注目。

当她将晨曦厂的呢子大衣和几件精致女装送上展台时,立刻吸引了评委和与会者的目光。面料、做工、款式,明显高出其他产品一截。

最终评比结果,“晨曦”牌呢子大衣荣获“产品质量优良奖”,沈璃个人也被评为“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当沈璃从市领导手中接过奖状和鲜红的证书时,台下掌声雷动。闪光灯对准了她,记者的话筒伸到了她面前。

“沈厂长,谈谈你的感想吧?”

“作为个体户代表获奖,你有什么想说的?”

沈璃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面对话筒,声音清晰而从容:“感谢政府的认可!晨曦厂能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离不开县里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未来我们会继续严抓质量,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她的发言,不卑不亢,既有感激,又有自信,格局宏大,引得领导频频点头。

第二天,市日报刊登了评比大会的新闻,配图就是沈璃获奖的大幅照片和发言内容。“军属创业”、“个体户楷模”、“质量过硬”……一个个光环落在她和她的晨曦厂头上。

声名鹊起!

一时间,沈璃和晨曦制衣厂成了市县两地的新闻人物。订单不再是问题,而是需要筛选。招工也变得容易起来,很多待业青年和熟练工主动上门求职。

晨曦制衣厂,真正意义上地站稳了脚跟,并且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沈璃站在崭新的、宽敞的车间里,看着忙碌而有序的生产景象,听着更加密集有力的机器轰鸣声,心中豪情万丈。

她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品牌的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她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未来的画卷,正在她手中,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