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3章:调查受阻
刘建国那场看似强势、意图稳定局面的新闻发布会,如同一剂强心针,暂时稳住了临州市面上的人心浮动,也将部分公众的视线从案件本身引向了官场表态和权力博弈的戏剧性场面。
然而,在专案组指挥部这个风暴真正的中心,空气却并未因此有丝毫松动,反而因为调查工作遭遇的系统性、全方位的阻滞,而变得更加凝滞、压抑,仿佛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低压。
张伟和他的团队,这些江东省警界的精英们,此刻正清晰地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这种阻力,不再是最初那种虚无缥缈的“内部疑云”,而是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强硬,如同陷入了一片巨大的、粘稠的泥沼,每向前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而每一步迈出,都可能发现前方是更深的陷阱。
对那辆最终消失在南部边境方向的银色无牌面包车的追踪,彻底陷入了死局。
尽管张伟动用了所能调动的最大权限,协调了沿途数个地市的公安、交警、边防力量,投入了上百名警力,对那条高速公路沿线所有出入口、服务区、加油站、修理厂,乃至周边可能通行的乡村道路、山间小道,进行了近乎掘地三尺般的拉网式排查。
技术组更是调取了该区域前后数天内所有的治安监控、交通卡口、甚至部分民用监控的海量数据,动用最先进的人脸识别、车辆特征比对技术进行筛查。
然而,结果令人极度沮丧。那辆神秘的银色面包车,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它最后被捕捉到驶入高速的那个路口,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时空裂缝,吞噬了所有后续的踪迹。
负责此项任务的侦查组组长,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向张伟汇报时,声音嘶哑,眼眶通红,脸上写满了疲惫和一种近乎绝望的困惑:
“厅长,邪门了!真是邪门了!沿途所有的监控探头,我们反反复复筛查了不下十遍!连路边小卖部门口那种像素模糊的私人摄像头都没放过!没有!什么都没有!那辆车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要么……要么就是开车的人对那条路上的每一个摄像头位置、每一个盲区都了如指掌,比我们交警还熟!要么……”他顿了顿,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压低声音,“要么就是有极其专业的人,提前帮他们规划了一条完美避开所有电子眼的‘幽灵路线’,甚至可能……可能在关键节点,对某些监控设备动了手脚,让我们成了瞎子!”
张伟听着汇报,脸色铁青,手指无意识地用力,将手中一支铅笔“啪”地一声捏断了。
这种“专业”到极致的消失,已经超出了普通犯罪团伙的能力范畴。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拥有极高技术支持和情报保障的“完美撤离”。
这再次冷酷地印证了他的判断:赵义的出逃,绝非孤立的个人行为,其背后必然有一个能量巨大、资源深厚、且极其精通反侦查的团队在全程策划和协助。
这个团队,对公安的办案流程、技术手段乃至资源调配,似乎都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
与此同时,其他几条战线的调查,也纷纷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软硬兼施的“阻击”。
一路人马奉命对几位与赵义过往甚密、被初步判断可能存在重大利益输送嫌疑的商人进行接触和调查。
然而,当侦查员按照计划上门时,却屡屡扑空。这些平日里在临州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仿佛约好了一般,不是“恰巧”在几天前出国“考察项目”、“洽谈业务”,归期未定,联系方式失效;就是身边突然多出了许多神情警惕、体格健壮、明显带有安保背景的随行人员,将侦查员挡在门外。
即便有机会进行问询,对方也是态度“配合”,回答却滴水不漏,口径高度一致:与赵市长只是正常的政商交往、工作联系,一切手续合法合规,甚至主动出示早已准备好的、看似完美无瑕的合同文件、完税证明,仿佛早就排练过无数遍,专门等着应对调查。
这种“有备无患”的从容,反而让经验丰富的侦查员感到一种深不可测的寒意。
另一路针对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等与曙光峰项目审批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外围调查的人马,则体会到了另一种“太极拳”式的阻力。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态度不可谓不客气,接待不可谓不周到,满口都是“支持配合”、“全力保障”。
但一旦涉及到需要调阅关键时期的内部会议纪要、项目审批原始档案、资金划拨明细等核心材料时,对方便开始施展“拖”字诀。
理由五花八门,却让人难以反驳:“年代久远,档案需要时间查找”、“当年的具体经办人已经调离/退休/出差,联系不上”、“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需要上级领导批示”、“内部档案管理系统正在升级维护,暂时无法查询”。
……各种软钉子、橡皮墙,碰得办案人员满腔怒火却无从发泄,调查进度被无限期拖延。
更让张伟警觉乃至心惊的是技侦部门的一份紧急报告。
报告显示,近期对几个重点监控对象的通讯实施的技术监控,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监控对象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通讯模式发生了急剧变化:频繁更换手机和电话号码,甚至开始使用一些极难追踪的境外加密通讯软件;通话时长变得极短,内容高度简洁,几乎不涉及任何实质性信息;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一些截获的片段中,出现了含义不明、疑似经过设计的暗语或代号交流。
这种“敌动我知”、迅速采取反制措施的现象,几乎可以肯定,专案组的监控意图和某些关键侦查方向,已经被泄露了!而且泄露的层级和精准度,极高!
“厅长,这活儿真是没法干了!”在一次高度保密的核心成员会议上,一向沉稳的老马也忍不住拍了桌子,他用力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愤懑和疲惫,“我们这边刚锁定一个方向,还没等动手,那边立马就断线!就像……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一直在背后死死地盯着我们!我们走的每一步,放的每一枪,好像都在人家的预料之中!这仗还怎么打?!”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一种混合着挫败、愤怒和隐隐不安的情绪在弥漫。大家都心知肚明,问题出在哪里——“内鬼”恐怕不止一个,而且隐藏得很深,能量不小,能够精准地获取核心情报,并迅速有效地掐断多条关键的调查线路。这种来自内部的腐蚀和背叛,远比外部明刀明枪的对抗更令人心寒和致命。
张伟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有节奏地敲击着光亮的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冷静地分析着眼前的困境。对手的策略非常清晰: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取拖延、干扰、误导的战术,最大限度地消耗专案组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为他们真正的战略目的——让赵义彻底在海外站稳脚跟、湮灭证据、完成资产转移——争取最宝贵的窗口期。
“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更不能掉进他们预设的节奏里。”张伟终于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声音低沉,却像绷紧的弓弦,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明的不行,我们就来暗的!常规渠道走不通,我们就采取非常规手段!既然他们想玩阴的,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每一张坚毅而疲惫的脸,下达了几项打破常规的大胆决策:
“第一,立即调整侦查策略!明面上的大规模、常规性排查还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迷惑对方。但真正的重心,要立即转向高度保密的小规模、精干突击小组!成员必须绝对可靠,由老马你亲自挑选带队!进行化装侦查、秘密贴靠、甚至必要时进行风险可控的潜入侦察!目标直接锁定马云涛及其最核心的圈子,寻找一击致命的突破口!”
“第二,我亲自向省纪委田汉平书记汇报,请求纪委的强力支援!利用纪委‘双规’干部的特殊权限和相对独立的办案体系,选择一两名级别相对较低、但可能知晓关键内情、心理防线相对薄弱的官员(比如赵义的秘书、司机,或者发改委、国土局的中层干部),作为突破口,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隔离审查!争取撕开一道口子!”
“第三,技侦手段全面升级!动用我们储备的最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对马云涛在碧水云居的别墅、瀚海集团总部其办公室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物理和技术监控!哪怕对方有反侦查意识,我们也要从中寻找他们的活动规律、接触人员和可能露出的破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伟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内部清查秘密加速进行!此事由我直接掌握,范围严格控制,避开所有可能泄密的常规环节。对专案组内部所有成员,以及所有能接触到我们核心侦查方向和情报的关联部门(如技侦、网安、经侦等)的特定人员,进行一次极其隐秘的背景复核、资产情况筛查和近期异常行为分析!宁可错查一千,也绝不能放过一个!我们要把藏在身边的‘钉子’拔出来!”
命令一经下达,整个专案组如同一只被彻底激怒的刺猬,瞬间收缩起来,敛起了所有的张扬,将最尖锐、最隐秘的锋芒对准了黑暗中的敌人。
一场更加隐蔽、更加激烈、也更加凶险的暗战,在无人知晓的阴影深处,悄然升级。张伟知道,这是与时间赛跑,更是与隐藏在暗处的强大对手进行的一场意志与智慧的终极较量。
胜负,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