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0014章:暗流涌动

张伟果断调整侦查策略后,专案组这台庞大的机器,仿佛从一种大张旗鼓、却屡屡碰壁的正面强攻,悄然转变为一种更加隐秘、更加精准的渗透模式。

这种转变,如同将一把重锤换成了一柄淬毒的匕首,虽然声势小了,但锋芒却更加锐利,直指要害。

效果,在令人窒息的沉寂中,开始极其缓慢地显现出来。

由老马亲自挑选、绝对可靠的几名精干侦查员组成的秘密小组,化装成各种身份,如同幽灵般渗透到马云涛及其核心圈子的活动区域外围。

他们不再追求大规模的排查,而是进行极其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贴靠。

几天后,一条微弱的信号传回指挥部:被重点监控的、与马云涛往来密切的一名建材商人,近期活动频率出现异常波动。

表面上看,他依旧谈笑风生,参加各种商务应酬,但秘密小组通过长时间的秘密监视发现,他私下与几个境外号码的通话次数明显增多,虽然每次通话时长都刻意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但那种频繁程度,与他正常的生意往来节奏不符,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躁和紧迫感。

几乎在同一时间,省纪委田汉平书记那边也传来了一个谨慎但令人振奋的消息。

纪委办案人员利用“双规”的特殊权限,对临州市某区一名与赵义在早期项目审批中有过较多交集的副区长进行了初步谈话。

虽然这名干部在谈话中百般抵赖,咬定与赵义只是正常的工作关系,对赵义的问题一无所知,但经验丰富的纪委同志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眼神中难以掩饰的闪烁和慌乱,以及某些细微的、不受控制的肢体语言——比如下意识地反复摩挲手指、不敢与办案人员长时间对视等。

这些迹象强烈暗示,他内心隐藏着巨大的恐惧,很可能知道一些关键内情,只是迫于某种强大的压力而不敢开口。

田汉平书记在加密电话里对张伟说:“张伟同志,这个人心理防线有缝隙,是个潜在的突破口,但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更强的压力才能撬开。”

这些进展,虽然细微得像黑暗隧道尽头透出的几丝微光,远未到照亮全局的地步,但对于在重重迷雾和巨大阻力中艰难跋涉了太久的专案组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它们证明,对手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防御体系也存在缝隙,只要方法得当,持续施压,就有可能找到裂痕。指挥部里压抑已久的气氛,似乎松动了一丝,一种久违的、带着血腥味的兴奋感开始悄然弥漫。

张伟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他召集核心成员,准备集中优势力量,顺着这几条刚刚显露的线索,制定更深入、更具体的突击方案,争取一举打开局面。

然而,就在张伟摩拳擦掌,准备发起新一轮更猛烈攻势的关键时刻,一股更深、更冷、更危险的暗流,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凶猛姿态,悄然涌动,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地拍击而来。

这天傍晚,天色已晚,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的张伟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头痛欲裂,决定暂时离开指挥部,回家洗个热水澡,勉强休息几个小时,让几乎要罢工的大脑得到片刻喘息。

他独自一人乘坐电梯下到省委大院地下车库。车库空旷而安静,惨白的灯光照射着冰冷的水泥地面和整齐停放的车辆,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他刚走到自己的专车旁,正准备拉开车门,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一个身影从一根承重柱后面闪出,快步向他走来。

那是一个穿着某家常见快递公司制服的年轻男子,戴着一顶压得很低的鸭舌帽,看不清具体面容。

张伟心中一凛,下意识地警惕起来。

那名“快递员”脚步极快,几乎是小跑着冲到张伟面前,不由分说,将一个没有寄件人信息、薄得像一张贺卡的普通白色信封硬塞到张伟手里,同时用低得几乎听不清的语速飞快地说了一句:“有人让我交给你的。”

话音未落,根本不等张伟有任何反应或询问,那人便猛地转身,以更快的速度冲向车库出口,几个闪身就消失在了拐角处的阴影里,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几秒钟,快得像一场幻觉。

张伟握着那个突然出现的信封,愣在原地,心脏在瞬间漏跳了一拍。

车库里的空气仿佛骤然变冷。他警惕地环顾四周,除了几辆安静停放的汽车,空无一人。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攫住了他。

他迅速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室,反手锁死了车门,车内狭小的空间带来了一丝微弱的安全感。他深吸一口气,借着车内昏暗的灯光,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个薄薄的信封。

里面没有信纸,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彩色打印的照片。

当张伟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的瞬间,他全身的血液仿佛在刹那间凝固了!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让他几乎停止了呼吸!

照片的拍摄角度明显是偷拍,画面有些模糊,像是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捕捉的。

但内容却清晰得令人心胆俱裂——照片上,是他的宝贝女儿!她穿着熟悉的校服,背着书包,扎着马尾辫,正和几个同学有说有笑地走出她就读的那所中学的校门!

背景里熟悉的街道、店铺,甚至女儿脸上那灿烂无忧的笑容,都无比清晰地表明,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极有可能就是今天下午放学时分!

信封里,没有只言片语的威胁,没有勒索,没有提出任何条件。

但这张孤零零的照片本身,就是最赤裸、最阴冷、也最恶毒的警告!它无声地传递着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息:我们不仅知道你是谁,更清楚地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

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

你的每一次深入调查,都可能让你的家人,让你最珍视的女儿,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砰!”张伟一拳狠狠砸在方向盘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巨大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瞬间淹没了他!

这群混蛋!这群无法无天的畜生!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竟然敢碰他的家人!他的手指因为极度的愤怒和后怕而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道血痕。

恐惧,一种为人父的本能的、最深切的恐惧,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

他猛地推开车门,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冲下车,发疯似的在空旷的车库里奔跑、搜寻,试图找到那个“快递员”的蛛丝马迹。

但车库早已恢复了死寂,哪里还有半个人影?对方显然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演练,动作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他颤抖着手掏出手机,立刻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当听到妻子平静如常的声音,确认女儿已经安全到家,正在写作业时,他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松弛了一点点,但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冰冷的汗水彻底浸透。

他强迫自己以惊人的意志力冷静下来,重新坐回车里。

他将那张照片小心翼翼地收好,放进了贴身的西装内袋。这件事,他决定暂时不对专案组任何人提起,包括老马。

他知道,这不仅是针对他个人的恐吓,更是对手对专案组调查行动升级的强烈反制。

他们不敢直接动他这个公安厅长,就开始用这种最卑劣的方式,攻击他最脆弱的地方,企图从心理上击垮他,逼他退缩。他绝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让这种恐慌情绪在团队中蔓延。

他立刻通过绝对安全的保密线路,暗中调整了对家人的秘密保护措施,增派了更隐蔽、更精干的便衣警卫力量,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女儿学校和家的周围,并叮嘱妻子近期务必提高警惕。

但那张女儿笑脸的照片,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底,带来的不仅是愤怒和恐惧,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的责任和压力。

然而,对手的疯狂反扑,并未因张伟的沉默而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将目标扩大到了专案组的其他核心成员。

第二天,老马在驾车前往一个秘密联络点,准备与一名刚刚接上头的、可能掌握马云涛某些隐秘交易信息的线人见面时,遭遇了一起看似平常却透着诡异的“交通事故”。

他的车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时,突然被一辆从右侧强行并线的大货车轻微剐蹭了左侧后视镜。

事故责任清晰,货车司机下车后态度出奇地诚恳,连连道歉,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维修费用,手续办得飞快。

整个过程看起来就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市区小刮蹭。

但老马凭借二十多年老刑警淬炼出的、近乎野兽般的直觉,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个货车司机虽然道歉态度良好,但眼神深处似乎隐藏着一丝难以捕捉的慌乱和刻意,而且事故发生的时间点,精准得令人怀疑——恰好是在他刚刚结束与线人的电话联系,确认了见面地点之后不久。

这真的是巧合吗?还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警告”或“干扰”,意在打乱他的行程,恐吓他,甚至可能暴露他的行踪和意图?

老马回来后,私下向张伟汇报时,脸色阴沉得可怕:“厅长,太巧了!巧得让人脊背发凉!我感觉我们就像被人在棋盘上盯死的棋子,每一步都在人家的算计之内!”

与此同时,技侦部门的报告也带来了坏消息。他们部署在对马云涛别墅和瀚海集团总部周边进行严密监控的几套最先进的设备,近期多次遭受到来源不明、强度极高的定向信号干扰,导致监控画面短暂丢失或音频采集出现严重杂音。

虽然技术人员很快排除了故障,但干扰出现的时机点都非常微妙,往往是在监控目标有异常人员进出或发生关键对话的前后。这绝非普通的电磁环境干扰,更像是有针对性的、技术含量极高的反监控手段!

更令人头疼的是,网络侦查员在尝试追踪那几个与境外资金转移关联的神秘IP地址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水准极高的反追踪对抗。

对方显然拥有顶级的网络攻防专家,设置了一层又一层的跳板服务器和加密陷阱,追踪溯源变得异常艰难,如同在数字迷宫中与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捉迷藏。对手展示出的强大技术实力和资源,让专案组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

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异常事件——针对张伟家人的赤裸裸威胁、针对老马的可疑事故、针对技侦手段的精准干扰、以及网络空间遭遇的强大对抗——像一股股冰冷刺骨、充满恶意的暗流,在专案组周围盘旋、涌动、撞击。

对手不再仅仅是消极地隐藏和拖延,而是开始主动地、带有强烈攻击性地进行反制!他们肆无忌惮地展示着其庞大的能量、深厚的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手段,以及那种仿佛能洞察先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信息优势。

这股汹涌的暗流,不仅来自外部看不见的敌人,似乎也渗透、侵蚀到了专案组的内部。

指挥部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紧张和压抑。成员之间原本坦诚的交流,开始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戒备。

一个无意间的眼神,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都可能被人在心底反复揣测、分析。

那种彼此信任、并肩作战的氛围,正在被一种无形的猜疑所侵蚀

。谁也不知道,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中,是否就隐藏着那双窥探的“眼睛”,那只传递信息的“手”。

深夜,张伟再次独自站在指挥部的巨大落地窗前,望着窗外城市璀璨却冰冷的万家灯火。

案件调查本身的重重迷雾尚未拨开,现在又加上了针对他人身和家庭的直接威胁、团队内部悄然滋生的信任危机。

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个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的人,脚下是看不见底的黑暗,周围是呼啸而来的、不知从何方向射出的冷箭,而手中的平衡杆,似乎也越来越沉重。

孤独感和巨大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

但他深知,自己没有任何退路。对手越是疯狂地反扑,越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恐吓和阻挠,就越说明他们害怕了,说明专案组的调查方向真正触痛了他们的核心利益,打到了他们的七寸!

这场斗争,早已超越了单纯追捕一个贪腐官员的范畴,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正义与邪恶、法治与腐败、光明与黑暗的全面较量!

他猛地转身,走回那张写满了线索和问号的图表前,目光锐利如刀。他拿起笔,在线索图侧方空白处,在那两个早已写下的、触目惊心的“内鬼?”“保护伞?”旁边,又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添上了两个更加杀气腾腾的词:

“威胁?”

“反制!”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战士出征前磨砺刀锋的嘶鸣。

暗流已然汹涌,风暴即将登临。

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残酷、更加直接的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