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渝八十三岁生日那天,黄桷树的叶子正黄到极致,在秋阳下像一片片金箔,仿佛整个山城都披上了金色的华服。
晓军一家早早来到老屋,周莉手里捧着刚定制的生日蛋糕,乐乐牵着弟弟楠楠的手,两个孩子都穿着崭新的衣裳。就连远在北京的晓军公司前同事,也托人送来了花篮和贺卡。
“妈,今天您可是老寿星,什么活儿都不准碰。”晓军扶着母亲在藤椅上坐下,仔细为她理了理鬓边的白发。那些白发梳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秦渝笑着拍拍儿子的手:“好,今天就享享儿孙福。”
她望着满堂的欢声笑语,目光渐渐悠远。八十三载人生路,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那些苦难与欢欣,离别与重逢,都化作今日的圆满。
午饭后,秦渝显得有些疲倦,却坚持要去阳台上坐坐。晓军为她披上外套,周莉端来热茶。
“军军,莉莉,你们过来。”秦渝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妈有话说。”
夫妻俩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一丝不安。
秦渝从怀里取出那本已经泛黄破损的《科幻世界》,轻轻摩挲着封面:“这本杂志,跟了我大半辈子。现在该交给你们了。”
晓军接过杂志,发现书页中夹着一封信——不是当年张涛未写完的那封,而是秦渝亲笔所书。
“妈,这是...”
“打开看看吧。”秦渝微笑,眼神温暖而平静。
晓军展开信纸,周莉也凑过来看。信上写道:
“军军,莉莉: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妈大概已经去见你爸了。不要难过,妈这一生,没有遗憾。年轻时与你爸错过五十年,以为此生再无缘分,谁知命运眷顾,让我们花甲之年重逢。虽然相守时日不多,但每一天都值得感恩。军军,你虽然不是妈亲生,却胜似亲生。看着你成家立业,娶了莉莉这么好的媳妇,有了乐乐和楠楠,妈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妈走后,你们要互相扶持,好好过日子。人生短暂,不要为小事争吵,要珍惜相守的时光。记住:爱过,活过,付出过,便是圆满。”
信末还有一行小字:“把我和你爸合葬,墓碑上刻:此处长眠着两个相信爱情的人。”
晓军的手开始发抖,周莉早已泪流满面。
“妈,您别说这些...”晓军哽咽道。
秦渝却笑了,笑容安详而满足:“傻孩子,妈八十三了,这是自然规律。你爸等了我这么多年,我也该去陪他了。”
她望向阳台外的黄桷树,目光渐渐迷离:“这棵树啊,还是你爸年轻时种的。他说黄桷树长寿,能替我们看着子孙后代。你看,它现在长得多好...”
那天晚上,秦渝睡下后就没有再醒来。
她走得很安详,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只是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床头柜上,放着她和张涛的合影,照片中的两人相依相偎,笑得幸福。
晓军按照母亲遗愿,将她与张涛合葬在南山上。墓碑面对长江,可以俯瞰整个山城。碑文如她所愿:“此处长眠着两个相信爱情的人。”
葬礼那天,来了许多人。有秦渝老年大学的同学,有晓军公司的同事,有周莉工作室的伙伴,甚至还有“江畔明珠”项目的几位业主代表。
人们轮流上前献花,说着与秦渝的往事。有人说她热心肠,总是帮助别人;有人说她睿智,总能给出好建议;有人说她坚强,面对困难从不低头。
乐乐和楠楠各捧一束白菊,轻轻放在墓碑前。楠楠小声问:“姐姐,奶奶是去找爷爷了吗?”
乐乐红着眼圈点头:“嗯,他们现在永远在一起了。”
晓军和周莉站在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妈这一生,真的不容易。”晓军轻声说。
周莉握紧丈夫的手:“但妈走得很安心。她说没有遗憾。”
是啊,没有遗憾。秦渝用八十三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家,什么是坚守。她经历了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经历了特殊时期的困苦,经历了中年失偶的悲痛,也经历了重逢的喜悦和家庭的温暖。
她用一生的时间,学会了爱,懂得了付出,理解了包容。最终,她圆满地走完了这一程,去与她最爱的人重逢。
下山时,晓军回头望了一眼。墓碑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两旁栽种的黄桷树苗在风中轻轻摇曳。
就像母亲常说的:黄桷落叶迟,不是因为怕坠落,而是要把更多的养分留给新芽。生命如是,代代相传,爱亦如是,永不断绝。
晓军握紧周莉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眼中虽有泪光,却更多是感恩和希望。
秦渝的人生故事结束了,但爱和家的故事,还在继续。
就像那黄桷树,年年落叶,年年新发,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