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陈姨听言,一巴掌呼在了王建华后背上,咬牙道:“胡说什么呢,大中午的,人家来吃饭,哪个下午不要上班,你磨磨唧唧,磨磨蹭蹭的,半天菜不上桌,回头人家还能来吗?快点的,别说废话。”

陈姨说话的时候,已经开始下楼,王建华不敢真的跟自己老婆对着干,只能巴巴地跟在后面,但嘴上的抱怨没停。

“我们都去店里帮忙了,12楼那边怎么弄,昨天是周二,按理说她应该早就出门上班去了,怎么会到茜茜那里看热闹,不会真要搬走吧?”

王建华打心底担心何岁会搬走。

陈姨摆了摆手,“不会,要搬早搬了,这样,你要实在担心,就跟老李说一声,让他帮你看着点。”

陈姨说的老李住在13楼,是王建华的棋友,两人经常在小区的凉亭那里下围棋,熟得很。

王建华一想,还真可以,掏出手机就给老李打了电话。

闻药味把病闻好了这种事,是个人都不信,所以王建华没把实情告诉老李,就说自己找12楼的姑娘有点事,让他帮忙留意一下。

挂了电话后,两人快马加鞭地往店里赶,王大明说忙,那是真的忙,他们还在拐弯的路口就看到店外面密密麻麻站了不少人。

王建华年轻时有股冲劲,恨不得把店搞成24小时无休的,临到老了,心态变了,他觉得钱是赚不完的,该休息还是要休息,不能把自己累垮了。

所以看到店里那么多人,他眉头都皱了起来,“不年不节的,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陈姨立马回道:“你什么记性?儿子不是说过嘛,他有个朋友是旅游博主,之前在网上发过一个帖子,里面有提到我们家这个店,人家都是慕名而来的。”

王建华微微歪头想了想,语带疑惑道:“你刚刚不是说,来咱店里吃饭的都是下午要上班的吗?”

“我可没这么说。”陈姨否定,“我说的是有要上班的。”

眼见着王建华又要开口,陈姨立马打断,“好了好了,咱们快进去吧,没看到外面这么多人等得嘛。”

王建华知道自己一向说不过老婆,只能乖乖闭嘴,跟着她进店。

到了后厨,儿子王大明看到他,没说让他帮忙,而是丢下勺子就跑了过来,凑到他身边正色道:“郑叔来了,我给安排在楼上包厢里了,您赶紧过去。”

王建华立时惊呼出了声,“什么时候来的?你怎么不早说!”

他是真的急,这话刚说完,不等王大明回答,转身就出了厨房,一路小跑上了楼,推开包厢门,看到人的瞬间,他眼眶红了,“老班长,真是您啊?”

王建军参过军,郑开明是他班长,退伍后,他凭着一身厨艺自己开了店,而郑开明进了政府单位。

二十几年过去了,他俩见面的次数扒着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郑开明也高兴,眉眼都柔和了,招手让王建军进包厢。

两人都健谈,从婚姻说到孩子,又从孩子说到近些年遇到的事。

一聊似乎就停不下来。

郑开明身旁的妇人,第三次看时间,然后抬手拍了拍他的胳膊,郑开明朝她看过去时,妇人把一个药盒推到了他面前,轻声道:“该吃药了。”

郑开明也配合,倒出里面的药就塞进了嘴里。

王建华露出了担忧的表情,“老班长,这是生病了?”

郑开明笑了笑,“没事,年纪大了,身体素质跟不上了,生病在所难免。”

老班长什么性格,王建华一清二楚,典型的报喜不报忧,有事都是自己扛。

而且老班长还没到退休年龄,就他所处的那个位置,哪怕出来暗访,身边也不可能只带自己夫人一人。

他心里有不好的预感,抖着嗓音问道:“老班长,可不能瞒我,您到底生了什么病?”

郑开明顿了半分钟才开口,“肺纤化。”

语气风轻云淡,好像这个病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一样,王建华却彻底绷不住了,一下子哭出了声。

同一时间,何岁又在炼符。

上午,她试着打了会坐,可惜灵气没有丝毫要进入身体的迹象,下午,她便继续画符。

也算是小有进步,随着笔画,灵气能凝聚到一半。

而且她也不再动不动地头晕想睡觉。

今天出门比较迟,临到六点她才踢踢踏踏地走到小吃街。

看到什么都想吃,最后犹犹豫豫选了一家面店,她记得这家的瓦罐面超级好吃。

何岁专心吃面的时候,她的摊子前已经排成了队,最前面组织秩序的赫然是大肚子老刘。

杜雄看得目瞪口呆,匆匆把嘴里的菜咽了下去,转头问文荣:“那边什么情况,也没见卖什么东西,怎么排了那么多人?”

文荣哪里知道,随口回道:“可能是搞活动发鸡蛋。”

杜雄听出来他是在开玩笑,哈哈笑了两声,旁边烤鱿鱼的大叔听了也跟着笑,笑完后才好心的给他们解惑。

“那是在排队等大师来呢。”

杜雄依旧不解,忙问:“大师?什么大师?”

“就是算命的大师?”

杜雄看向文荣,扯着嘴角笑了,“你们这种地方还有会算命的大师啊?”

文荣一愣,他差不多已经有十年没回来,小吃街什么时候多了个算命大师,他还真不知道。

鱿鱼大叔见杜雄的表情就知道他不信,不信大师真的会算命,所以他抬手指向了那边的一对母女,“那个小女孩,昨天差点被人砍死,幸亏大师算了出来,告诉了孩子妈妈,提前把孩子救了下来。”

杜雄和文荣顺着大叔的手指看了过去,母亲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正在整理孩子的刘海。

孩子的另一边还站着一个中年男人,脚边放着四五样礼品。

大叔见他们没说话,继续道:“你们要是不信可以随便找个人问问,砍人这个事闹得可大了,咱们这个小吃街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拿刀砍人的是小女孩的同班同学,小女孩成绩好,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小男孩第二,考不过小女孩,小男孩的父母就很生气,老是打他,说他连个女孩子都考不过,一直考不过一直打,小男孩心里就扭曲了,想着只要小女孩死了,他就能考第一名,父母也就不会再打他了。”

说到这里,大叔叹了口气,“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啊,今早两家父母还在学校门口吵了一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