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更新时间:2025-11-11 22:18:46

苏锦辞正在构思她的第一幅“边疆作品”。

她想绣的,是工作室窗外的那片红柳。

在狂风和黄沙中,它们顽强地扎根,开出细碎的、坚韧的红花。那种在绝境中依旧向阳而生的生命力,深深地触动了她。

就在她用炭笔在绸缎上勾勒出大致轮廓时,工作室的门被“砰砰砰”地敲响了。

敲门声很急,带着一丝慌乱。

苏锦辞放下炭笔,走过去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刘巧英。

就是那位之前嘴上不饶人,却给她送来军大衣的司令夫人。

此刻,这位一向以泼辣爽利著称的女人,脸上却满是焦急和愁容,眼眶红红的,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一个用干净白布包裹着的东西,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苏……苏锦辞同志。”刘巧英看到她,嘴唇哆嗦了一下,竟难得地客气起来。

“刘嫂子,你这是?”苏锦辞有些诧异。

“我……我找你帮个忙。”刘巧英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她把怀里的包裹递过来,“你……你快帮我看看,这个……还有没有救?”

苏锦辞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包裹,走到工作台前,小心地打开。

白布之下,是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旗袍。

旗袍的面料是极为上乘的杭绸,泛着珍珠般柔和的光泽,颜色是雅致的月白色,岁月流转,依旧温润。

然而,在这件本该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上,一道长长的、狰狞的口子,从腰侧一直划到裙摆,像是给这件旗袍留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更可惜的是,口子周围,那用金线绣出的、繁复华丽的祥云图案,被猫爪勾得一塌糊涂,断线、抽丝,金线都绞缠在了一起。

刘巧英看着那道口子,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

“都怪我家那只该死的猫!这……这是我妈留给我唯一的念想,是她当年的嫁妆啊!”她哽咽着说,“我……我托人带到省城,找了最有名的裁缝,他们都说……都说没法子了,就算缝上,也还是会留一道大疤,这……这跟毁了有什么区别啊!”

她越说越伤心,最后竟捂着脸哭了起来。

苏锦辞没有说话,她的目光,已经完全被旗袍上的绣工吸引了。

她的手指轻轻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抚过那些虽然被破坏,但依旧能看出精妙绝伦的针脚。

她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这是已经失传了的“盘金锁绣”!

这种针法,是将金线盘绕成各种纹样,再用极细的丝线,以锁绣的方式将其固定在绸缎上,成品立体、华丽,宛如浮雕。

因为工艺极其繁复,对绣娘的技艺要求极高,到了现代,已经很少有人会了。

前世,她在故宫博物院,也只修复过寥寥几件用到这种针法的龙袍残片。

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看到一件保存得如此完好的民国时期的盘金锁绣旗袍!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了,这是一件活着的文物!

“刘嫂子。”苏锦辞抬起头,打断了刘巧英的哭泣。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你别急。”

刘巧英泪眼婆娑地看着她。

苏锦辞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件旗袍上,那双清亮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名为“专业”的、绝对自信的光芒。

“这件旗袍,可以修。”

刘巧英的哭声,戛然而止。她愣愣地看着苏锦辞,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你说什么?”

“我说,可以修。”苏锦辞重复了一遍,语气笃定,“不但可以修,我还能让它恢复原样,甚至……看不出任何修补的痕迹。”

“无痕补绣?”刘巧英失声叫了出来,她虽然不懂刺绣,但也听老一辈人说过这种神乎其神的技艺。

“对。”苏锦辞点头。

刘巧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死死地抓住苏锦辞的手,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激动得语无伦次:“真……真的吗?锦辞,你……你没骗我?”

“我从不拿针线活开玩笑。”苏锦辞平静地回答。

这句平淡的话,却比任何信誓旦旦的保证,都更能让人信服。

刘巧英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太好了!太好了!”她激动地原地转了两圈,然后一把抓住苏锦辞的手,“锦辞,不,妹子!你只要能帮嫂子把它修好,你提什么条件,嫂子都答应你!要钱要票,还是要别的什么,你尽管开口!”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司令员王振华的耳朵里。

他看着自己妻子那副失而复得的狂喜模样,又听她把苏锦辞说得神乎其神,心里也不禁对这个只闻其名的“霍野媳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能让霍野那头倔驴都服服帖帖,还能用绣花针制服流氓,现在又声称能“无痕补绣”的女人……

这可真不是个一般人啊。

王振华摸着下巴,深邃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或许,霍野这小子,这次是歪打正着,真给自己捡了个宝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