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会议后,办公区的气氛似乎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张姐偶尔会主动跟苏晓冉讨论几句资料库的细节,而林薇则明显减少了与她不必要的交流,只是偶尔投来的目光,比以往更添了几分复杂。
苏晓冉无暇他顾,她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资料库的维护和更新中,力求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每一条分析都言之有物。她知道自己资历浅,唯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不辜负陆时衍那句“保持住”,才能在下次挑战来临时,有底气再次站起来。
这天下午,苏晓冉正在核对C大某个设计社团的最新作品集链接,内部通讯软件上,陆时衍的头像再次跳动起来。
她点开,消息言简意赅:
「来一下。」
没有多余的称呼,也没有具体事项。苏晓冉的心下意识地提了一下,迅速回复「好的」,起身走向那间玻璃办公室。
门依旧虚掩着。她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低沉的“进”。
推门进去,陆时衍正站在窗边讲电话,背对着她。午后的阳光将他挺拔的身影拉长,投在光洁的地板上。
“嗯,我知道。师范大学那边……你先不用管了,我来安排。”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处理公务时特有的冷静,“对接人态度敷衍?……好,情况我了解了。”
苏晓冉安静地站在一旁,心里却因捕捉到“师范大学”和“对接人态度敷衍”这几个关键词而掀起了波澜。这是她之前在会议上力荐的学校,难道出了什么问题?
陆时衍很快结束了通话,转过身。他似乎对她的在场并不意外,径直走向办公桌,将手机放下。
“坐。”他示意了一下对面的椅子。
苏晓冉依言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自觉微微收紧。
陆时衍没有绕圈子,目光沉静地看着她:“师范大学文创设计协会的对接出了点问题。之前负责初步接洽的同事反馈,对方社团负责人态度比较敷衍,对合作兴趣不大,沟通了几次都没有实质性进展。”
苏晓冉的心微微一沉。果然……
“这个协会是我们项目初期非常重要的目标社团之一,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落地经验,对后续产品开发很关键。”陆时衍继续说道,语气平稳,听不出情绪,“林薇手头有其他更紧急的接洽任务,暂时分不开身。”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苏晓冉脸上,带着一种审慎的考量:“资料库是你搭建和维护的,你对师范大学和这个社团的情况最了解。这个临时的对接任务,你敢不敢接?”
苏晓冉猛地抬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
敢不敢接?
这是一个烫手山芋。资深同事都没搞定的事情,她一个实习生,能行吗?如果搞砸了,不仅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更会坐实别人对她“纸上谈兵”的质疑。
可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不仅仅会整理资料,更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一个……能直接参与项目核心推进的机会。
她看到了他眼中那抹熟悉的、不带偏见的考量,像是在评估一件工具是否称手。
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冲了上来。她想起林溪的话——“用实力啪啪打她们的脸”。
“我接。”苏晓冉听到自己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陆主管,我需要对方负责人的具体联系方式,以及之前几次沟通的简要记录。”
陆时衍看着她,眼底似乎极快地掠过一丝什么,快得让她无法捕捉。他点了点头,操作鼠标,将一份文件发送到了她的企业微信上。
“这是目前所有的对接记录。对方负责人姓王,联系方式在里面。”他交代道,语气依旧平淡,“给你两天时间,目标是让对方同意进行一次正式的线上会议,明确合作意向和初步需求。过程中有任何困难,随时找我。”
“明白。”苏晓冉郑重点头。
“去吧。”
苏晓冉起身,拿着手机(里面收到了他发来的文件),再次走向门口。这一次,她的脚步比来时沉重,却也更坚定。
就在她的手触碰到门把手时,陆时衍的声音再次从身后传来,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她耳中:
“记住,你代表的是公司,也是项目组。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苏晓冉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用力握紧了门把手,低声应道:“是,陆主管。”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
苏晓冉没有立刻回工位,而是在走廊的窗边站了片刻,平复着有些过快的心跳。她点开手机,快速浏览着陆时衍发来的对接记录。
记录显示,之前的沟通确实很不顺利。对方王负责人的回复极其简短,要么是“在忙”,要么是“稍后回复”(但再无下文),对于合作细节的询问,更是以“暂时没想法”搪塞过去。
这确实是个硬骨头。
但苏晓冉没有退缩。她回到工位,没有急着联系对方,而是再次调出了师范大学文创设计协会的详细资料,以及那位王负责人在社媒上发布过的所有内容,试图从侧面找到突破口。
她注意到,这位王学长最近正在为一个市级的设计比赛焦头烂额,在朋友圈抱怨过物料设计和时间紧张。
一个想法,在她脑中逐渐成形。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选择直接拨打电话,而是精心编辑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
「王学长您好,我是创科传媒苏晓冉。了解到您正在筹备XX设计比赛,我们公司在物料视觉呈现和项目包装上有些经验,看到您之前的作品非常欣赏,冒昧打扰,希望能有机会交流学习,或许能为您比赛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参考。」
她没有一上来就提合作,而是从对方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姿态放低,表达欣赏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消息发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
苏晓冉并不气馁,她继续埋头研究资料,完善自己的预案。
直到下班时分,手机屏幕终于亮起。
微信通讯录那里,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小“1”。
对方通过了她的好友申请。
苏晓冉看着那个新出现的头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握紧了拳头。
第一关,算是勉强过了。
而她知道,在她看不见的玻璃办公室后,那个男人或许正看着邮件,或许在审阅方案,但在他面前的某个屏幕上,可能正显示着项目任务的最新分配状态——【师范大学对接负责人:苏晓冉】。
他什么都没说,却已经为她铺好了最初的路,并且,在她身后,留下了一句“随时找我”的承诺,和一个沉静如山的背影。
这无声的后盾,比任何言语都更让她感到安心,也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