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通过的那一刻,苏晓冉没有立刻发送早已准备好的长篇大论。
她深知,对于一位正处于焦头烂额状态、且对商业合作抱有警惕的学长来说,过于急切和目的性明确的沟通,只会让对方再次关上心门。
她只是发了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附带一句:「谢谢学长通过。不打扰您,您先忙。」
然后,她真的“消失”了。没有追问合作,没有推销公司,仿佛加好友真的只是为了“交流学习”。
但她并没有闲着。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仔细研究了王学长正在参加的那个市级设计比赛。比赛主题是“城市记忆”,要求参赛者围绕本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她翻看了王学长以往在社团和个人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所有设计作品,分析他的风格偏好、擅长领域,甚至是他常常提及或欣赏的设计师和艺术流派。
直到晚上十点多,她才再次点开与王学长的对话框。这一次,她没有提任何与校庆文创项目相关的事情,而是发送了几条她精心筛选过的链接。
「王学长,无意中看到这几个国内外艺术家对‘老旧器物’进行视觉再造的案例,觉得他们的解构和重塑思路很特别,或许对您这次的比赛主题有点启发?(分享链接1)(分享链接2)」
「还有这个独立设计师,他用极简线条表现本地传统建筑的结构美,风格感觉和您之前那组‘窗棂’系列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分享链接3)」
消息发出去后,她屏息等待。这更像是一次投石问路,测试对方的反应。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王学长回复了两个字:「谢谢。」
虽然依旧简短,但比起之前石沉大海或敷衍的“在忙”,已经是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苏晓冉注意到,他点开了她分享的第二个链接。
有戏!
苏晓冉按捺住激动,回复了一个可爱的“不客气”表情包,依旧没有提及合作。
第二天上班,她留意到王学长在凌晨时分,点赞了她分享的第三个链接。这更坚定了她的想法。
午休时间,她再次发去消息,这次的内容更加具体:
「学长,看到您点赞了那个极简线条的案例。我突然想到,如果您比赛的作品中,想加入一些动态元素或者交互体验,可以参考一下这个H5案例(分享链接),它在展现传统文化时用了很巧妙的微交互,用户体验很好。」
这一次,王学长的回复快了一些,甚至多打了几个字:「这个交互思路确实不错,谢谢,我研究一下。」
破冰了!
苏晓冉知道,时机差不多了。她依旧没有直接抛出合作,而是采用了迂回策略:
「学长客气了,能帮上一点小忙就好。其实我们公司最近也在做一个跟校园文化和记忆相关的项目,感觉和您这次比赛探索的方向,在精神内核上有点共鸣。如果您方便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简单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纯粹是创意层面的碰撞,不涉及具体合作压力,就当是多一个思路参考。」
她将姿态放得很低,强调“交流”、“碰撞”、“参考”,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商业合作的功利性,更像是一次同行或者爱好者之间的探讨。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直到下午临近下班,王学长才回复:
「今晚九点后,可以语音聊二十分钟。」
成了!
苏晓冉几乎要从工位上跳起来,她强压下雀跃,郑重回复:「好的,不影响您正事。今晚九点,我准时联系您。谢谢学长给机会交流!」
她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晚上语音沟通的提纲,不仅仅是介绍项目,更多的是准备如何引导对方开口,倾听他对“校园文化”和“设计”的真实想法,找到双方真正的共鸣点。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苏晓冉依旧留在工位上,反复打磨着沟通思路,查阅着可能用到的补充资料。
办公区的灯一盏盏熄灭,最后只剩下她头顶这一片,和斜前方那间玻璃办公室里透出的、恒定而冷白的光。
陆时衍还没走。
苏晓冉偶尔抬头,能看到他依旧端坐在电脑前,或是在打电话,或是审阅文件。他的存在,像一座沉默的灯塔,让她在这片独自奋战的深夜里,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定。
晚上八点五十分,她收拾好东西,准备找个安静的会议室进行语音沟通。起身时,她看到陆时衍也从办公室走了出来,似乎准备离开。
两人在略显空旷的办公区入口迎面遇上。
“还没走?”他率先开口,目光掠过她手中拿着的笔记本和手机。
“嗯,约了师范大学的王学长九点语音沟通。”苏晓冉如实汇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陆时衍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准备好就行。不用怕,你是去提供价值,不是去求人。”
他的话像定心丸,瞬间抚平了苏晓冉最后一丝忐忑。
“明白,陆主管。”
他不再多说,与她擦肩而过,走向电梯间。
苏晓冉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电梯门后,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小会议室。
九点整,她拨通了语音通话。
沟通比想象中顺利。因为她前期的铺垫和真诚的态度,王学长卸下了部分防备,愿意分享他对校园文创的看法,甚至吐槽了之前一些商业合作方“不懂装懂”、“指手画脚”的糟糕经历。苏晓冉认真倾听,适时表达理解和共鸣,并在对方提到某些设计难点时,结合公司资源和项目理念,提出了几个颇具建设性的、非强制性的初步构想。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结束时,王学长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甚至主动说:“你们这个项目思路还挺有意思的。这样吧,你下周把更详细的项目背景资料发我看看,如果合适,可以安排一次正式的线上会议聊聊。”
“太好了!谢谢学长!资料我会尽快准备好发给您!”苏晓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挂断语音,她靠在会议室椅子上,长长地、彻底地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因为紧张而满是汗水。
但心里,却被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填满。
她做到了!靠着自己的细致、耐心和策略,她撬开了这扇一度紧闭的门。
她拿起手机,第一时间想把这个消息分享出去。手指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灰色的、备注为“陆主管”的企业微信头像。
打了几行字,又逐字删掉。
现在汇报,会不会打扰他休息?而且,只是初步同意看资料,离最终成功还远。
她退出对话框,转而把这个好消息发给了林溪。果然,林溪立刻发来一连串的“放鞭炮”表情和语音尖叫。
收拾东西离开公司时,已是夜色深沉。苏晓冉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晚风吹在脸上,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火热。
她抬头,望向办公楼高层那零星亮着的灯火,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一盏,曾见证了她今晚的奋斗。
但她知道,有一盏灯,在她需要的时候,曾为她亮起过。并且,在她出征前,给了她一句至关重要的叮嘱。
这就够了。
对她而言,今夜,星光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