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多打一份工的凌晨
寒露过后,天就彻底凉透了。凌晨三点的街道,冷得像冰窖,风刮在脸上,带着刀子似的疼。林伟裹紧了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握着扫帚的手冻得通红,指关节僵硬得几乎弯不过来。他哈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路灯下散开,然后低下头,继续清扫路边的落叶。
这是他新找的活——环卫清扫,从凌晨三点到六点,负责三条街的卫生,一天八十块。加上白天的水电维修和晚上的物流搬运,他现在一天打三份工,每天能睡够四个小时就算奢侈。
找这份活的那天,他刚从医院给父亲取完药,手里攥着缴费单,上面的数字像针一样扎着他的眼。父亲的透析费又涨了,加上张岚和小宇的后续药费,还有那些催命似的借款账单,他感觉自己像个被吹胀的气球,随时都可能炸开。路过环卫所时,看到门口贴的招聘启事,他几乎没犹豫就走了进去。
“年纪有点大啊,这活可是熬人的。”负责招聘的大姐上下打量着他,眼里带着怀疑。
“我能行。”林伟的声音很沉,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我不怕熬。”
第一天扫街时,他差点没撑下来。凌晨的寒气钻进骨头缝,扫到五点多,他的腰像断了一样疼,胳膊也抬不起来,好几次扫帚都差点从手里掉下去。有个早起遛弯的大爷看着他直叹气:“小伙子,这么拼命干啥?钱是赚不完的。”
林伟只是笑笑,没说话。他不能停,也停不起。那八十块,够给父亲买两天的药,够给小宇买两盒牛奶,够还借款的一点点利息。每一分钱,都攥着一家人的生计。
六点换班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他把扫帚和簸箕交还给环卫所,接过当天的工钱——八张皱巴巴的十元纸币。他把钱小心翼翼地叠好,塞进贴身的口袋里,然后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手自行车,往家赶。
路过早点摊时,他买了三个肉包,一个给父亲,一个给小宇,剩下一个揣在怀里,打算等会儿抽空吃。包子的热气透过塑料袋渗出来,烫得他胸口暖暖的,也烫得他鼻子有点酸。这是他这几天来,第一次买肉包——以前,他只敢买五毛钱一个的菜包。
回到家,母亲已经起来了,正在给父亲擦身。“回来了?”母亲接过他手里的包子,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又去干活了?看你这脸冻的。”
“没事,活动活动就暖和了。”林伟搓了搓冻得发僵的脸,走到父亲床边,“爸,今天感觉咋样?”
父亲躺在床上,精神比昨天好了点,看见他,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林伟知道他想说啥,握着他的手笑了笑:“我不累,你放心。”
给父亲喂了包子,又看着他吃了药,林伟匆匆扒了两口母亲热的粥,就骑着自行车往工地赶。路上,他咬了口揣在怀里的肉包,包子已经凉了,面有点硬,馅也不多,但他吃得很香。这是他一天中最踏实的时刻,肚子里有了东西,就好像有了继续扛下去的力气。
工地上的活总是千篇一律,砸墙、布线、接水管,汗水湿透了衣服,又被风晒干,留下一圈圈白花花的盐渍。工友们都知道他家里困难,有重活累活都愿意多帮帮他,吃饭时也会多给他夹点菜。“林哥,你也悠着点,别真把自己累垮了。”小李一边给他递水一边说。
林伟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瓶:“没事,我壮实。”话虽这么说,他却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发出警告——头晕的次数越来越多,膝盖也总是隐隐作痛,晚上躺在床上,翻个身都觉得骨头缝里疼。
中午休息时,别人都在树荫下打盹,他却拿出手机,点开地图,搜索附近有没有需要临时帮忙的活。有次看到一家搬家公司招临时搬运工,一小时三十块,他立刻骑着自行车赶了过去。搬完家回来,工地上都快开工了,他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却看着手机里刚到账的九十块,露出了满足的笑。
下午五点,工地收工,他又马不停蹄地往物流公司赶。晚上的活是扛货,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全是重活。仓库里没有暖气,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冻得人直打哆嗦,可他却只穿了件单衣——因为一干活就出汗,穿多了反而累赘。
有天晚上,他扛着一个一百多斤的箱子往货车上送,走到一半,突然一阵头晕,眼前发黑,箱子差点掉在地上。幸好旁边的工友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你他妈不要命了!”工友吼他,“赶紧歇会儿!”
林伟靠在墙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流。“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他从口袋里摸出块硬糖,剥开糖纸塞进嘴里,甜腻的味道稍微缓解了点头晕。
“你这样下去不行的。”工友看着他,眼里带着担心,“我知道你难,可身体是本钱,垮了啥都没了。”
林伟点点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他也想歇,想好好睡一觉,想陪父亲说说话,想看看小宇写作业,可他不能。那些催款短信像鞭子一样抽着他,那些等着他拿钱回去的人,像沉甸甸的石头压着他。
凌晨一点,从物流公司出来,街上空荡荡的,只有路灯在寒风中摇曳。他骑着自行车往家赶,路过白天清扫的那条街,看着干净的路面,心里有种莫名的踏实。这是他用汗水换来的,哪怕只是干净的路面,也让他觉得没白熬。
回到家,张岚和小宇都睡着了。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完,躺在张岚身边,累得连动一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张岚似乎醒了,翻了个身,轻轻抱住他的腰,声音带着浓浓的睡意:“别太累了……”
林伟“嗯”了一声,眼眶突然有点湿。他知道,张岚一直都知道他在拼命,只是没说破。她每天晚上都会给他留一盏灯,会在他回来时递上一杯热水,会在他累得不想动时,默默帮他脱鞋、盖被子。这些细微的温暖,是他能撑下去的最大动力。
这样连轴转的日子过了快一个月,林伟瘦得脱了形,颧骨高高地凸着,眼窝也陷了下去,只有那双眼睛,还透着股不服输的劲。他把每天赚来的钱,除了必要的开销,都一笔一笔存起来,凑够一笔就还一笔借款。借呗还了两千,美团还了一千,花呗还了五百……虽然离还清还差得远,但看着账单上的数字一点点减少,他心里就多了点盼头。
那天凌晨,他正在清扫一条老街,突然听到有人喊他:“小伟?”
林伟回过头,看见是父亲的老邻居,王大爷。王大爷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正站在路灯下看着他。“王大爷?您怎么起这么早?”林伟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把扫帚藏到身后——他一直没告诉家里人自己在扫街。
“我这把老骨头,觉少。”王大爷走过来,把保温桶塞到他手里,“刚熬的小米粥,还热乎着,你赶紧喝点。”
林伟打开保温桶,热气扑面而来,带着小米的清香。“大爷,您这是……”
“你爸跟我说了。”王大爷叹了口气,“说你一天打三份工,累得直不起腰,还不让他跟我们说……小伟啊,日子再难也不能这么拼,你爸还等着你养老呢,孩子还等着你长大呢。”
林伟捧着保温桶,眼泪差点掉下来。他一直以为父亲不知道,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没想到父亲什么都知道。他想起每次给父亲喂饭时,父亲总是盯着他看,眼里带着心疼;想起每次他说“不累”时,父亲总会轻轻拍他的手,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叹息。
“拿着吧,”王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硬扛,有难处跟我们说,街坊邻居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王大爷走后,林伟站在路灯下,捧着热乎乎的小米粥,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不是不累,不是不苦,只是他不能说,不能喊,只能一个人扛着。可此刻,那碗小米粥的温暖,王大爷的话,还有父亲默默的心疼,像一股暖流,涌遍了他的全身,驱散了凌晨的寒意。
他舀了一勺小米粥,慢慢喝下去,温热的粥滑过喉咙,暖到了心里。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家人的牵挂,有邻居的关心,就算再难,这条路也能走下去。
六点换班时,他把剩下的小米粥倒进保温桶,打算带回去给父亲和小宇尝尝。阳光已经升起来了,照在街道上,也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他知道,苦日子还没到头,债务还没还清,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慌了。因为他明白,生活就像这凌晨的街道,虽然寒冷,虽然黑暗,但只要熬过去,总会迎来阳光。而那些支撑着他熬过去的,不是多少钱,而是身边那些实实在在的温暖和牵挂。
回到家,他把小米粥倒进碗里,端到父亲床边:“爸,王大爷给熬的小米粥,您尝尝。”父亲看着他,眼里闪着光,舀了一勺慢慢喝下去,嘴角露出了浅浅的笑。
林伟看着父亲的笑脸,心里突然很踏实。他知道,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点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