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当夜,李颂言抱着小悦坐在医院门口的台阶上。小悦因为白天的惊吓和晚上的淋雨,发起了高烧,小脸烧得通红,不停地喊着"妈妈,我难受"。

这是市里唯一的人民医院,一栋三层的红砖楼,建于五十年代,墙皮已经斑驳脱落。医院门口挂着一块破旧的牌子,上面写着"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红字在昏黄的路灯下显得格外醒目。

医院里灯火通明,走廊里传来各种声音: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的哭泣声、医生护士的脚步声。那种特有的消毒水味道飘散在空气中,让人闻了就觉得压抑。

"挂号费5毛,先交钱再看病。"值班护士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戴着那种老式的白色护士帽。她看都不看李颂言一眼,就冷冷地说道。

李颂言翻遍全身,从内衣口袋到裤子口袋,把所有能找到的钱都掏了出来:两张一块的,几张五毛的,还有一些一角、二角的硬币,总共加起来只有3块2毛钱。这是原主最后的积蓄,连买一个烧饼都不够。

看着手里这点可怜的钱,李颂言心中的绝望感越来越强烈。她有2024年的见识和能力,但在这个1992年,没有钱就是寸步难行!

"求求你,孩子烧得厉害,能不能先看病?钱我明天一定想办法。"李颂言跪在医院的水泥地上哀求,膝盖磕得生疼。

"没钱就别来医院!"护士不耐烦地白了她一眼,"现在不是以前了,看病要花钱的!再说..."

护士压低声音,但故意让李颂言能听到:"你们厂里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谁知道你哪来的钱?别是偷来的吧。"

李颂言气得浑身发抖。这群人真是太恶毒了!不仅要毁掉原主,还要让流言蜚语跟着她一辈子。在这个消息传播主要靠口耳相传的年代,这种恶意传播比网络暴力还要可怕。

但她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咬牙忍受这种羞辱。

她抱着高烧的女儿,只能坐在医院的台阶上。秋夜的风很冷,吹得人直哆嗦。小悦在她怀里迷迷糊糊地说:"妈妈,我们是不是没有家了?爸爸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听到这话,李颂言心中的愤怒又涌了上来。原主到底做错了什么?凭什么要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承受这种痛苦?

作为一个来自2024年的现代人,她知道小孩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很多并发症,但在这个年代,没钱就是寸步难行。她想起现代社会的医保制度、急诊绿色通道,再看看眼前这个冷漠的现实,心中的绝望感越来越强烈。

空有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这种感觉简直要把人逼疯!

夜越来越深,医院门口的人越来越少。李颂言紧紧抱着女儿,用自己的体温给孩子取暖。她开始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冷静地分析现状。

医院对面是一条小街,有几家还开着门的小店:供销社、新华书店、还有一个卖烧饼油条的早点摊。虽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早点摊的老板还在准备明天的食材,昏黄的灯光下,他正在和面、调馅。

李颂言仔细观察着那个早点摊的生意。即使这么晚了,还不时有人过来买夜宵,有下夜班的工人,有值班的医护人员,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学生的年轻人。

她在心里盘算着:一个烧饼卖2毛钱,成本大概也就几分钱,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但是要开这样一个摊位,首先得有启动资金买面粉、买炉子、买各种材料,还得有合适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得有技术。

在2024年,她虽然是美食博主,但主要做的都是高端料理,对于这种最基础的民间小食,虽然了解一些理论,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更何况,90年代的食材、调料、制作工艺都和现代有很大不同。

李颂言继续观察着街道上的情况。这条街很热闹,即使是晚上也有不少人来往。除了医院,附近还有一所中学、一个菜市场,人流量应该不错。但她也注意到,做小生意的摊贩们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新来的人想要插足并不容易。

最让她担心的是身份问题。在这个年代,做生意需要各种证件和手续,她现在连个正当职业都没有,还背着"作风不正"的名声,想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恐怕很难。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早点摊的老板走了过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脸上满是皱纹,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蓝色工作服。

"大妹子,孩子病了?"老头看着李颂言怀里的小悦,语气还算和善。

"嗯,发烧了,但是..."李颂言欲言又止。

"没钱看病吧?"老头叹了口气,"这年头,没钱寸步难行。"

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李颂言:"拿去给孩子看病吧,孩子要紧。"

李颂言愣住了,她没想到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还有人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

"谢谢,谢谢您!"她接过钱,眼泪又流了下来,"我一定会还给您的!"

"别说还不还的,都是苦命人。"老头摆摆手,"赶紧带孩子进去看病吧。"

有了这五块钱,李颂言终于可以给小悦挂号看病了。医生检查后说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开了一些退烧药和消炎药,总共花了三块钱。加上挂号费五毛,一共三块五毛。

"算了,先拿一半的药吧。"医生看她的样子也有些同情,"回去多喝水,注意保暖。"

拿着那几片药,李颂言心情复杂。在2024年,别说是普通感冒,就算是大病也有医保报销,而在这个1992年,连几块钱的药费都能难倒一个成年人。

有知识有见识又怎么样?在这个年代,没有钱、没有地位,什么都是空谈!

深夜时分,李颂言抱着服了药后渐渐退烧的小悦在街上游荡。秋夜的寒风刺骨,街道上的路灯昏暗,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盏还亮着。

原主的娘家人现在肯定也避她如蛇蝎,毕竟在这个年代,沾上这种"作风问题"就是全家的耻辱。她现在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李颂言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细节。

路边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告示:招工启事、寻人启事、房屋出租的小广告。其中一张引起了她的注意,是一个私人诊所的招聘广告,招聘清洁工,月工资三十五块钱。

三十五块钱,在这个年代已经不算少了,但前提是要有人愿意雇佣她这样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光是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她现在就是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她继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这一带主要是老城区,房子都很破旧,但人口密度很大。很多人家的窗户里还透着灯光,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织毛衣、做手工活。

李颂言注意到,很多家庭主妇都有一些小副业:有的在家里接一些手工活,比如给工厂穿塑料花、装配小零件;有的在做一些小买卖,比如卖瓜子、花生、糖果;还有的在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比如帮人缝补衣服、代写书信。

这给了她一些启发。虽然她现在身无分文,名声败坏,但她有2024年的见识和技能,总不能就这么认命。问题是,现实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她身上,让她喘不过气来。

问题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找个地方住下来。带着孩子露宿街头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小悦刚刚退烧,需要一个温暖干净的环境休息。但就连这样的基本需求,对现在的她来说都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