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摸索,李颂言的手艺总算有了起色。她发现蜂窝煤的火候虽然难控制,但只要掌握了规律,反而比现代化厨具更有炭香味。
茶叶蛋她已经能做得有模有样了:先用小火煮熟,趁热敲出裂纹,然后放进加了老抽、生抽、八角、桂皮、香叶的卤汁里慢慢煨。那种深褐色的纹路渗透进蛋白里,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更让她得意的是新增加的煎饼摊子。她把90年代常见的杂粮煎饼做了改良,面糊里加了一点玉米面调色,摊得薄薄的,打上鸡蛋,撒点葱花,刷上自己调制的甜面酱。虽然没有21世纪那么多配菜,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升级版了。
"这小媳妇手艺不错啊。"昨天路过的工人老李又来了,还带了两个工友,"我昨天买的茶叶蛋,我老婆都说比供销社的强。"
"是吗?那我也尝尝。"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了过来,看起来像是附近大学的学生,"给我来两个茶叶蛋,再来个煎饼。"
李颂言心情大好,手脚利落地给客人准备食物。煎饼在铁板上"滋滋"响着,香味飘得老远。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适应这种节奏了,虽然和21世纪的精致烹饪不一样,但这种接地气的感觉也挺有意思。
"妈妈,有人夸你呢。"小悦站在摊子旁边,小脸上写满了骄傲。
正当李颂言觉得生活有了希望的时候,麻烦来了。
胡同口的几个老摊贩今天聚在一起,正指着她的摊子说着什么。老王是这里的"老大",他的烧饼摊开了十几年,在这一带很有话语权。刘大妈卖糖葫芦也有七八年了,人缘不错。修车的张师傅虽然不卖吃的,但他和附近居民都很熟。
"你们看看,这才几天啊,她的生意就起来了。"老王指着李颂言的摊子,脸色很难看,"我们在这儿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凭什么让她一个外来的抢咱们的生意?"
"就是说,而且还是那种女人。"刘大妈压低声音,但故意让李颂言能听到,"败坏风气的东西,谁知道她手干净不干净?"
张师傅推了推自行车,走到李颂言摊子不远处:"我听说啊,这种丢了脸的女人是扫把星,她来了,咱们这一片的生意都要变差。你们没发现吗?这两天我修车的活儿都少了。"
李颂言手里的铲子顿了一下,假装没听见,继续摊她的煎饼。但心里已经警觉起来了。在21世纪,商业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有规则可循。在这个90年代,看来是要赤裸裸地拼实力了。
"老王说得对,"刘大妈越说越来劲,"我们都是本分人,在这儿老老实实做生意。她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跑来,让我们怎么在街坊邻居面前抬头?"
这时候,那个买煎饼的学生正好经过老王的烧饼摊。老王立刻堆起笑脸:"小兄弟,来个热烧饼吧,刚出炉的,比那边的煎饼实在多了。"
"不用了,我买了她的煎饼。"学生摆摆手,"味道挺不错的。"
老王脸色一变,等学生走远了,他恶狠狠地看着李颂言:"好啊,抢我的客人是吧?"
接下来的几天,李颂言明显感觉到了敌意。首先是莫名其妙的"意外"。
第二天早上,李颂言像往常一样推着车来到胡同口,发现她平时摆摊的地方被几辆自行车占了。
"师傅,这车是您的吗?能挪一下吗?"她客气地问停车的人。
"哦,不好意思,我马上就走。"对方答应得挺痛快,但过了半个小时也没动静。
李颂言只好把摊子往里挪了几米,正好挪到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等她摆好摊子,那几辆自行车突然就被人骑走了。
这种巧合让李颂言心里明白了几分。
更过分的是抢生意。每当有客人走向李颂言的摊子,老王就会大声吆喝:"烧饼嘞,热乎乎的烧饼,比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强多了!"
刘大妈也不甘示弱:"糖葫芦,山楂糖葫芦,酸甜开胃,比那些油腻的东西好吃!"
声音大得整个胡同都能听见,明显是故意的。
李颂言想提高嗓门吆喝,但她一个女人,声音怎么也比不过那些老江湖。而且在21世纪习惯了安静优雅的环境,让她像个泼妇一样大喊大叫,实在做不出来。
最要命的是流言蜚语。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胡同里开始流传各种关于李颂言的谣言:
"听说她做的东西不干净,有人吃了拉肚子。"
"那种女人能做出什么好东西?指不定用的什么水洗的锅。"
"我看啊,她就是想勾搭男人,你看她总是对那些男客人笑。"
"扫把星就是扫把星,她来了,咱们这一片的生意都不好了。"
这些话传来传去,原本愿意尝试的客人也开始犹豫了。李颂言明明看到有人走过来想买,听到旁边的议论声,又转身走了。
"妈妈,为什么她们要说你坏话?"小悦不解地问,"你做的茶叶蛋明明很好吃。"
李颂言心里堵得慌,但还是温柔地摸摸女儿的头:"因为大人的世界很复杂,小悦不要管这些,妈妈会处理的。"
但她心里清楚,这些人是铁了心要把她赶走。在21世纪,这种恶性竞争早就有法律管着,现在却只能自己想办法。
情况越来越糟。第三天,李颂言正在摊煎饼,突然来了几个穿制服的人。
"谁是李颂言?"为首的是个中年男人,胸前别着"城管"的牌子。
"我是。"李颂言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应答。
"有人举报你无证经营,跟我们走一趟。"城管的语气很严肃。
李颂言偷偷瞄了一眼不远处的老王,正好看到他转过头去,但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容。
"同志,我有证件的。"李颂言赶紧从怀里掏出那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办下来的营业执照。
城管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皱着眉头:"卫生许可证呢?"
李颂言的心一沉。卫生许可证她确实没有,那玩意儿要跑好几个部门,还要交不少钱,她一直没顾得上。
"我...我正在办理中。"
"正在办理就是没有。收摊,罚款二十元。"城管毫不客气地说。
二十元!这几乎是李颂言两天的收入了。但她不敢反抗,只能乖乖交钱。
等城管走了,老王慢悠悠地走过来,假惺惺地说:"哎呀,小李,真是不好意思啊。我们也不想的,但是规矩就是规矩,对吧?"
"是啊,"刘大妈也凑过来,"我们都是有证的正规摊贩,你一个没证的在这儿,影响我们的名声。"
李颂言气得浑身发抖,但又无可奈何。她很想冲上去和这些人理论,但理智告诉她,现在还不是时候。
"妈妈,你怎么了?"小悦看到妈妈的脸色,担心地问。
"没事,我们收摊回家。"李颂言强忍着愤怒,开始收拾东西。
但就在她收拾的时候,突然听到老王对路过的客人说:"诶,老张,你可别买那女人的东西,我听说城管都来查她了,肯定有问题。"
"就是,"刘大妈也附和,"扫把星就是扫把星,谁沾上谁倒霉。"
李颂言终于忍不住了。她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老王面前:"老王师傅,我们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这么针对我?"
"针对你?"老王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我什么时候针对你了?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你们联合起来挤兑我,还举报我无证经营,这不是针对是什么?"李颂言的声音有些颤抖,既是愤怒,也是委屈。
"哎呀,这话可不能乱说,"刘大妈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我们举报你无证经营那是为了大家好,谁知道你那些东西干不干净?"
张师傅也过来凑热闹:"就是说,我们这一片都是老街坊,相互照应。你一个外来的,还是那种...那种身份的女人,凭什么在这儿抢我们的生意?"
"我凭手艺吃饭,又没偷没抢,为什么不能在这儿做生意?"李颂言据理力争。
"手艺?"老王嗤笑一声,"就你那手艺,要不是那些男人看你长得还行,谁会买你的东西?"
这话说得太过分了,李颂言气得眼泪都出来了。在21世纪,这种话已经构成性骚扰了,但在90年代,却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在看热闹。李颂言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
"那个李颂言脸皮真厚,做了那种事还敢和人吵架。"
"就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老王说得对,这种女人就不该在这儿摆摊。"
李颂言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她环顾四周,没有一个人站在她这边,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就像看一个瘟神。
小悦被这阵势吓坏了,紧紧抱住妈妈的腿,小声哭泣。
看着女儿害怕的样子,李颂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和这些人吵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好,我知道了。"李颂言深吸一口气,声音出奇的平静,"我会把证件办齐的,然后光明正大地在这儿做生意。"
说完,她牵起小悦的手,推着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身后传来老王得意的笑声:"还光明正大?就她那身份,哈哈哈..."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颂言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在21世纪,她是受人尊敬的美食博主,走到哪里都有人捧着。现在却被一群小摊贩欺负,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
但她没有退路。为了还债,为了小悦,她必须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生存下去。
"妈妈,我们还会去摆摊吗?"小悦仰着小脸问。
李颂言蹲下来,轻抚女儿的脸颊:"会的,妈妈不会认输的。他们越是不让我做,我越要做给他们看。"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颂言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来为难她。
但她是从21世纪来的,见识过更大的风浪。这点挫折,还打不倒她。
夜里,李颂言坐在昏暗的地下室里,仔细思考着对策。光是手艺好还不够,她需要更聪明的策略来应对这些人的排挤。
在21世纪,她学过品牌营销,知道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也许,她不应该和这些人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而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外面又下起了雨,雨水顺着破窗户缝滴进来。但这一次,李颂言没有感到绝望。相反,她的眼中燃起了斗志。
这些人以为给她贴上"扫把星"的标签就能击倒她?他们想错了。她要用实力证明,什么是真正的"扫把星"——扫掉这些人的霸道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