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文章是诗词与对联的直白解释;诗词与对联是文章中的妙笔生花。文章中有了诗词与对联的韵味是一杯香茶中含有蜜味的闲暇饮料;文章中没有诗词与对联的韵味是一杯白开水。
在修学的几天里,鲁慧想思考一下,怎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可总有学生单独跑来请教学习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他把学生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与他们说明要集中讲解,个别问题都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学生来请教,使鲁慧很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学生没有了厌学的进步,这是一件好事。
到了开学的那天,学生早早地都在学堂里等候。鲁慧一进学堂学生一个个都起立迎候。
鲁慧笑呵呵地问学生:“这几天我放鸭子,你们玩儿的开心吗?”
学生们欲言又罢,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鲁慧说:“你们玩儿也罢,学也罢,只要开心就好。常言说得好:磨镰不误砍柴功嘛。你们都说说,珠算加减有什么问题?”
超儿问:“‘九遍九与三遍九’有什么不同?”
鲁慧说:“超儿问得很好。说明他懂得了‘研究’的基本含义。一个问号就是一项研究,那怕是一件小事儿。博学强记是研究的根本,问号是获得研究成果的开始。因为没有问号就没有目标,目标是方向。方向是引领你到达目的地的路标。希望你们今后在学习中多多地找出问号来,向每一个你们认为是师父的人‘不耻下问,解决疑难,获取学习成果’。”他对赵超的表扬是有目的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求欲望和获得成功的方法。他接着说:“九遍九是你算盘中算到了哪一位按位数是几就加几;三遍九是看见算盘上每个位上的数是几就加几。比如:算盘上的第一位:九遍九不管是第几遍都是加一;三遍九在第二遍时,第一位上是二,就加二。也就是说,三遍九是看位上的珠子说话。见几就加几。懂了嘛。大家都在算盘上开始练习。” 学生们在练习之后,不约而同地说:“啊!原来是怎么回事儿。”一个个露出了取得胜利的笑容。
鲁慧看着学生们的笑容也喜在心里乐在脸上。他没有想到杂学对他们这么有兴趣。看见他们有求知的渴望,对研究有初步获胜的内心喜悦。他说:“我随便问一句,你们这十天是不是觉得肩上有负重感?”
学生们互相看了看说:“没有啊。”
鲁慧说:“这叫‘艺不压身。’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别人抢不走,小偷偷不着,兄弟分家分不了,又没有什么负重,多好啊。”
学生们明白了师父的教诲。
鲁慧说:“学习珠算乘法有什么问题?一位数,两位数······”
学生们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鲁慧说:“是没发现问题还是没问题?”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没问题。”
鲁慧说:“那好,我出一道题,你们算一算看怎么样。题目是:三个九乘三个九。”
学堂里一片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击声,可一会儿却骤然停止。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算盘是珠子不够用了。在家里怎么没遇到呢?怎么办?你看我,我看你,都傻了眼。
“怎么回事儿?”鲁慧假装吃惊的样子问。
学生们回答:“珠子不够用了。”
“你们不是说没问题吗。”鲁慧说:“刚学会一点点儿本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把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常言道:‘学不厌多,获知嫌少方有进;学者知足,获知嫌多是傲也。’”
学生们不说话,心里感到比挨打还难受。
鲁慧说:“我说过‘知耻而后勇。’明白错了就好。算盘上珠子不是不够用,是没有学会其中的一种技巧。遇到这样的问题,把不够用的地方的上面一颗珠子拨下来,顶十个珠子。你们是在有一个九九八十一的八上不够用了吧。把顶珠拨下一个。因为八不是十,少两个,在下面去两个。这叫‘悬五作十下去二。’开始再往下算。”
学堂里一阵噼啪声过后,学生们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鲁慧说:“‘悬五作十下去二。’这是珠算中一个特例。有人就作‘孤雁出群’。不仅仅有这一个,多得很。你们学习除法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们谁也不说话。
鲁慧说:“越儿,你说有什么问题。”
赵越说:“除法在珠算中。单位数口诀好背;多位数口诀记不住。单位数除法没发现问题。多位数除法的口诀背了多遍,不是忘就是错,我觉得很难。”
鲁慧说:“家长们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学得,他们是口口相传。只知死背,背不会就无法学会。我教给你们一个技巧,一学就会,学了一个例子,别的全会。”
学生们一听有这样的技巧,高兴的手舞足蹈。
鲁慧说:“你们在学珠算的多位数除法中不一定要死记硬背;在多位数除法中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前一位数是除法;后面不管是几位数,都是减法。’只要在该减的位数上去减,就一定不会错。不信你们就试试看。”
学生们试过以后,又是一阵手舞足蹈。
鲁慧说:“你们把算盘上的。我给你们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题目是:一除五百一十二。你们算算看,有什么问题。”
学生们只是来了一个五一培作二,下面就没法儿继续下去了。
鲁慧问:“是不是二出现后就没法儿进行下去了?”
学生们说:“是。”
鲁慧说:“既然你们知道五规是逢五进一,那么从二上去一下位还五,这样不就有法儿继续下去了嘛。”
学生们一试,果然一下子就能够继续算下去了。
鲁慧说:“有人把这个特例叫作‘狮子滚绣球’。每个特例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鲁慧说:“各行有各行的规矩。规矩不能变,在规矩中找出规律,加以研究应用。就会既不破坏规矩又有捷径可走。这就是深研的结果。你们忙累了吧?休息一下,我也喝口水。”
史诗一听,连忙跑到厨房里给鲁慧倒来了水,双手递给师父说:“师父,你讲得累,我们不累。”
鲁慧喝了几口水说:“你们不累我就再往下讲。我要讲的是‘诗与联通。’什么意思?就是对联与诗是关联互通的。前面我讲过,一首律诗最少出一副对联。对联是一首诗的骨架;是一首诗的精华;是一首诗的灵魂。诗中无联不叫诗。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对联如果不讲究这三项,读起来就没有了抑扬动错,少了激情。对联讲究平仄、对仗,不讲究押韵。因为它只有两句话。这里有一副对联供咱们做示范分析。”
虚心竹杆常有低头叶;
傲骨梅枝总无仰面花。
鲁慧说:“你们看:虚心对傲骨;竹杆对梅枝;常对总;有对无;低对仰;头对面;叶对花。你们看,是不是我上面讲得道理。”
对联种类有:
通俗对联:
1·东西南北八方永泰;春夏秋冬四季平安。
2·学一门,专一门,门门有学问;
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
拆字对联:
1·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2·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3·踏破磊桥三板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格言对联:
1·若无烦恼须忘我;想求康乐莫贪心。
2·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才明。
谐趣对联:
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早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驴栓梨树下,驴撞梨落梨打驴;
鸡站箕沿上,鸡飞箕翻箕扑鸡。
议政对联:
1·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横媚:也是王法
2·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辣味对联:
1·两片阴阳嘴,快似两面斧;
三寸是非舌,利如三棱刀。
2·自私自利,目光刚够一寸;
偏听偏信,耳朵只有半边。
谐音对联:
1·独揽梅花扫腊雪;细睨(ni)山势舞清流。
(上联谐简谱七音;下联谐一至七数)
2·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上联五字入声同韵,下联五字平声同韵。)
叠字对联:
1·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2·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拱圆,圆如镜,镜明十国九州。
行业对联:
1·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诊所对)
2·不遇知音众声俱寂;偶然雅集百乐齐鸣。(乐器店)
喻理对联:
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2·古人所重在大节;君子于学无常师。
名胜对联:
1·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2·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关羽庙联)
明志对联:
1·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祝寿对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致丧对联:
东岳庙死了和尚;西竺国添位如来。
咏物对联:
1·稻草束秧娘包子;竹篮拎笋祖领孙。
2·绽开石榴,红门中都是酸子;
判开银杏,白衣里倒有大仁。
咏景对联: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隐名对联: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鲁慧讲到这里说:“对联的种类很多,我只是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列举了这么多的对联种类做什么?一层意思是特定的场合写特定的对联。特定的对联有特定的内容。不能把厨房的对联贴到畜棚里,这就成了笑话。第二层意思是供你们初学时模仿。想写好对联,我送你们一联:不受寒霜苦,难嗅梅花香。”
鲁慧讲到这里停下来喝了口温茶说:“今天的作业是:一是回去后每人写一副对联;二是请教父母学会土地的丈量及计算方法。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