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的刀锋离咽喉还有三寸时,沈昭华猛地侧身,耳坠的银钩划过女官手腕。一滴血珠溅在药方上"林氏"二字处,晕开如红梅。
"护驾!"
高公公的尖叫与禁军冲入的脚步声同时响起。沈昭华却盯着青萍的手——那刀势根本不是冲她来的,而是借着她的闪避,直刺向卫贵妃心口!
"娘娘小心!"
千钧一发之际,沈昭华抓起案上砚台掷出。墨汁泼洒间,短刀偏了三分,只划破卫贵妃袖口。青萍见事败,反手将刀尖转向自己咽喉。
"拦住她!"姬渊厉喝。
两名禁军扑上前,却见青萍突然诡异一笑,右手在刀柄上一拧——刀身竟中空,藏着的粉末随风飘散。离得最近的卫贵妃吸入粉末,顿时面色发青,踉跄后退。
"雪...雪灵芝..."青萍咳着血沫倒下,"柳家...满门...血债..."
最后一个字吐出时,女官已气绝身亡。沈昭华跪在地上,看着这个与母亲命运纠缠的仇人,心头竟涌起一丝悲凉。
"传太医!"姬渊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封锁消息,贵妃暂留紫宸殿偏阁。"
待众人退下,皇帝独留沈昭华与高公公。老太监从青萍尸身上搜出一封密信,火漆印着秦家徽记。
"果然。"姬渊冷笑,"秦无涯这条老狗,连朕的后宫都敢伸爪子。"
沈昭华却盯着卫贵妃留下的金镯——内侧刻着"腊月初七"四个小字。她突然明白青萍为何选在这个日子动手:十八年前的腊月初七,先帝病情突然恶化;而今年的同一天,秦家与卫家秘密交易...
"陛下,"她轻声道,"此事恐怕不止秦家参与。"
姬渊目光一凛:"说下去。"
"青萍要杀的是卫贵妃。"沈昭华指向金镯,"这镯子是秦家所赠,内刻毒发日期。青萍故意让卫贵妃戴着它面圣,是要坐实秦卫两家合谋弑君的罪名。"
高公公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老奴想起来了...先帝驾崩那日,卫家老夫人曾入宫..."
殿内烛火噼啪。姬渊的眼神渐渐变得深不可测:"爱卿以为,朕该如何处置?"
沈昭华知道这是试探。皇帝要的不仅是事实,更是她站队的决心。
"臣以为..."她缓缓抬头,"卫贵妃暂时动不得。"
"哦?"姬渊挑眉。
"青萍已死,死无对证。若贸然动卫家,反显得陛下..."她斟酌用词,"有失仁君风范。"
姬渊突然大笑,笑声牵动伤势又转为咳嗽:"好个滴水不漏的丫头!"他转向高公公,"传旨:卫贵妃受惊过度,需静养三月。宫中一应事务,暂交沈典簿协理。"
这是明升暗降——既保全皇家颜面,又夺了卫贵妃权柄。沈昭华领旨时,瞥见高公公袖中露出一角绢帕,上面绣着半朵牡丹...
三日后,处置结果传遍宫廷:青萍以"疯癫弑主"定罪,尸身弃乱葬岗;卫贵妃因"受惊过度"禁足长春宫;尚寝局李嬷嬷流放岭南;而沈昭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宫局典簿沈昭华,忠勤敏达,擢升为从六品奉仪女官,赐居兰林苑..."
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尚宫局回荡。沈昭华跪接圣旨时,看见沈清霜站在人群最后,脸色惨白如纸。嫡姐手中的帕子已换成素白,再不见那僭越的凤凰纹样。
册封礼定在三日后的午时。当晚,沈昭华在整理值房时,阿宝悄悄溜进来,递上一卷泛黄的绢布。
"浣衣局井底找到的,"小太监压低声音,"裹在青萍的血衣里。"
绢布上密密麻麻记着数十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注了死因和日期。沈昭华指尖发颤——这是十八年来,因雪灵芝案牵连而死的人。最后一行赫然写着:"御药房林氏,腊月初七,鸩杀"。
绢布背面还有几行小字:"...秦卫两家共谋,先帝已知...林姐携证据出逃...吾被困..."落款是"御药房柳氏绝笔"。
沈昭华将绢布贴近心口。母亲不是普通宫女,而是掌握先帝被害事实的关键证人!她突然想起紫宸殿密格里的医案——那或许就是母亲拼死保存的证据。
"主子,"阿宝怯生生道,"还有个事...卫太后今早秘密召见了沈大小姐..."
沈昭华眼神一凛。沈清霜与卫太后勾结,必是冲着她来的。册封礼在即,绝不能出纰漏。
"去告诉孙嬷嬷,"她塞给阿宝一块碎银,"就说...我想学学册封礼的规矩。"
这是她们约定的暗号——昭华令全体戒备。
次日清晨,沈昭华被传唤至尚宫局。郑掌事满脸堆笑地捧出一套崭新的女官服制:"奉仪大人试试可合身?"
绯红官服展开的刹那,沈昭华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杏仁味。她借口更衣需沐浴,将官服带回兰林苑,用银簪挑开内衬——夹层里缝着几根细如发丝的银针,针尖泛着熟悉的蓝光。
"秦家的'夜阑香'。"孙嬷嬷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沾血封喉。"
老嬷嬷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瓷瓶:"用这个泡过的衣裳,能抗百毒。"她顿了顿,"你长得真像她..."
"嬷嬷认识我娘?"沈昭华猛地转身。
孙嬷嬷却不答,只将一枚玉牌塞进她手中:"明日册封礼,戴这个。"玉牌上刻着"御药房"三个小字,背面是一朵半开的芍药。
"您...您就是柳药女?"沈昭华声音发颤。
老嬷嬷摇头:"老身不过是...还债的人。"她转身离去时,脚步竟有些蹒跚。
册封礼前夜,沈昭华辗转难眠。她将母亲留下的药方、青萍的绢布、孙嬷嬷的玉牌一字排开,突然发现三件物品拼在一起,竟是一幅完整的地图——指向御花园最偏僻的梅林深处。
五更时分,她借口提前准备典礼,独自来到梅林。按照图示挖开第三棵梅树下的冻土,竟找到一个铁匣。匣中是一本染血的册子,封皮上写着《先帝起居注·秘》。
翻开第一页,沈昭华如遭雷击——这根本不是起居注,而是先帝亲笔记录的谋逆名单!秦无涯、卫太后、甚至当今太皇太后的名字赫然在列,每个名字旁都盖着先帝私印。
最后一页写着:"...朕已知时日无多,特命御药房林氏藏此册于...若朕孙渊儿得见,当知...腊月初七..."
字迹到此中断,页角有半个血指印。沈昭华轻轻抚过那血迹——这是母亲留下的最后痕迹。
晨钟响起时,她将册子贴身藏好。今日的册封礼,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