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夜空。沈昭华跟着皇帝赶到时,只见禁军正提着水桶来回奔跑,浓烟从偏殿的窗口滚滚涌出。卫贵妃的贴身宫女跪在院中瑟瑟发抖:"娘娘说头疼要歇息,不许奴婢们打扰...等发现走水时,寝殿已经..."
"搜!"姬渊厉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沈昭华却盯着偏殿的火势——火焰呈诡异的蓝绿色,明显掺了助燃物。这不是意外,而是精心策划的逃离。她悄悄退到人群外围,果然在回廊转角发现了阿宝留下的暗记:三个石子摆成的箭头,指向御花园方向。
借着救火的混乱,沈昭华沿着标记追踪。御花园的雪地上,几不可见的脚印时隐时现,最终消失在冷宫附近的枯井边。井沿上挂着一缕杏红色丝线——是卫贵妃常穿的衣裙颜色。
"主子!"阿宝从假山后钻出来,小脸被烟熏得漆黑,"有人看见沈大小姐半个时辰前带着个蒙面人往这边来了!"
沈昭华心头一跳。沈清霜与卫贵妃素无往来,为何...她突然想起白天皇帝给的那把御药房地窖钥匙。难道...
"去告诉孙嬷嬷,"她塞给阿宝一块玉佩,"就说'腊月初七的雪灵芝开花了'。"
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发现重大线索。阿宝刚跑开,远处突然传来禁军的呼喊:"找到了!贵妃娘娘的簪子!"
沈昭华赶回长春宫时,禁军统领正捧着一支烧焦的金凤簪禀报:"在偏殿废墟里找到的,旁边还有..."他欲言又止。
"说!"姬渊冷声道。
"还有一具烧焦的尸首,身形与娘娘相似..."
皇帝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沈昭华知道他在怀疑什么——这很可能是李代桃僵之计。果然,姬渊下一句话就印证了她的猜测:"传仵作验尸,再派一队人去查沈府。"
回紫宸殿的路上,沈昭华感到无数道目光在暗处窥视。经过尚宫局时,她故意放慢脚步,果然听见两个女官在廊柱后窃窃私语:
"...听说卫贵妃不是被烧死的,是被人勒死后焚尸..."
"嘘!小声点!你没看见秦相爷下午进宫时带的那个匣子?我表哥在刑部当差,说里面装着..."
声音戛然而止。沈昭华佯装没听见,却在拐角处迅速闪入暗巷。那个"匣子"的传闻她早有耳闻——秦家祖传的"断魂匣",专用来装毒杀用的器物。
昭华令的暗桩陆续传来消息:沈清霜确实在傍晚入宫,持的是卫太后的手令;仵作验出那具焦尸喉骨断裂,确系先被勒毙;更蹊跷的是,尚寝局记录显示,卫贵妃当夜根本没召太医看过头疼...
种种线索交织,沈昭华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可怕的猜想。她加快脚步回到值房,从暗格中取出那把生锈的钥匙。钥匙柄上的"御药房地窖"几个字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三更时分,沈昭华换上夜行衣,悄然来到废弃的御药房。地窖入口被瓦砾掩埋,她搬开石块,露出锈迹斑斑的铁门。钥匙插入锁孔时,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
地窖里堆满了发霉的药草和破损的器皿。沈昭华举着夜明珠小心前行,突然脚下一绊——是个半埋在地下的铁箱。箱盖上刻着先帝的年号和一行小字:"朕若有不测,此物当现天日"。
铁箱上了三重锁,但最外层的锁已经被人撬开。沈昭华轻轻掀起箱盖,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卷竹简和一个小瓷瓶。竹简上记载的是先帝最后三个月的起居注,而瓷瓶上的标签让她呼吸停滞:"腊月初七,秦相所进雪灵芝,验有剧毒"。
这就是母亲用命保护的证据!沈昭华刚要把瓷瓶收入怀中,突然听见头顶传来脚步声。她迅速吹灭夜明珠,屏息躲在阴影里。
"...东西肯定在这里..."是沈清霜的声音!
"...娘娘放心,老奴已经派人..."另一个苍老的声音让沈昭华浑身紧绷——是卫太后身边的徐嬷嬷!
脚步声在地窖入口处停住。沈昭华听见徐嬷嬷阴森的低语:"...找到就立刻处理掉...不能留到明天陛下大猎..."
大猎?沈昭华心头一震。皇帝明日要去西山狩猎的消息是绝密,卫太后如何得知?除非...这是个陷阱!
她必须立刻警告皇帝。但就在她准备从地窖另一侧溜走时,一块松动的砖石被她碰落,在寂静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谁在那里?!"沈清霜厉喝。
沈昭华知道无处可藏了。她握紧瓷瓶,另一只手摸向腰间的银针——那是孙嬷嬷给她的防身之物。就在剑拔弩张之际,地窖深处突然传来"吱呀"一声,接着是重物倒地的闷响。
趁沈清霜和徐嬷嬷被声响吸引的瞬间,沈昭华闪电般冲向侧壁的通风口。狭窄的通道刮得她衣衫破裂,但总算逃了出来。她刚喘口气,就听见长春宫方向传来急促的钟声——这是皇帝紧急召见的信号!
紫宸殿外,高公公急得团团转:"奉仪大人!陛下突然昏迷不醒,太医说是...是雪灵芝中毒!"
沈昭华如坠冰窟。她手中的瓷瓶突然重若千钧——皇帝若真中了雪灵芝的毒,那么明日的大猎,恐怕就是刺杀的最佳时机...
而地窖里那个神秘的铁箱,此刻还静静地躺在黑暗中,等待着揭开最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