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冰冷的办公桌上疯狂抽搐,屏幕固执地亮着。于玲第N次把它反扣过去,企图闷死那催命的噪音。三秒。仅仅三秒。嗡鸣骤然升级为尖锐的嘶鸣,屏幕上,“母上大人”四个大字疯狂跳动,带着一种不接就同归于尽的决绝。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划过接听键的瞬间,母亲高亢的声浪已然炸裂:
“玲玲!下班了没?别给我找借口!这次这个,你王姨拍胸脯保证——本地人!有房!公司坐班!老实稳重!照片我看了,周正!”指令如冰雹砸下,密不透风,精准定位,“今晚七点,‘遇见时光’咖啡馆,靠窗第三个位置!再敢放鸽子,明天我就买票过去,盯着你相亲!”
“妈……”于玲喉咙发干,试图挤出一点疲惫,“项目刚结,我……”
“项目?项目能给你生儿子?能堵住街坊邻居的嘴?看看你!二十五了!在老家人眼里就是嫁不出去的标签!别废话!地址发你了!再敢关机试试!”
于玲颓然陷进椅背,眼前密密麻麻的报表糊成一片灰雾。二十五?奔三?家乡那座小城像一张无形的网,母亲的焦虑是收紧的绳索,勒得她快要窒息。七大姑八大姨的情报网铺天盖地,她感觉自己像个提线木偶,关节咯吱作响,濒临散架。
她烦躁地抓乱头发,认命地捞起手机。地址和时间下面,一个刺眼的红包:“打车钱!别心疼!好好表现!” 赎金。她面无表情地点开打车软件,指尖悬在“确认”上,停顿,然后狠狠戳下。
“就当……换个地方加班。”她对着空气嘟囔,拖着灌了铅的腿走向洗手间。
晚上七点整,“遇见时光”咖啡馆。
推开门,初秋的凉气裹挟着爵士乐的慵懒和咖啡的焦苦扑面而来。灯光暧昧昏黄。她一眼锁定了目标:靠窗第三位。
一个男人侧影对着门口,身姿挺拔,融在窗外流淌的霓虹光影里。深灰毛衣,浅色衬衫领,干净得毫无特色。桌上放着一杯清水,他手里翻着一本书。书脊挺直,硬壳封面在灯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经济学原理》。
于玲脚步微滞。相亲带课本?这倒是清流。她深吸一口气,调动脸上僵硬的肌肉,走过去。
“你好,请问是赵辰先生吗?”声音努力平稳。
男人闻声抬头。
灯光落在他脸上。于玲的心跳毫无预兆地空了一拍。
不是浓眉大眼。线条偏细长,眼尾微挑,瞳仁是温和的浅棕色,像沉淀了时光的琥珀。此刻,那琥珀里漾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和一丝……洞悉一切的了然?仿佛看穿了她强撑的疲惫和风尘仆仆的窘迫。
“是我。于玲小姐?”他起身,声音清朗温和。他自然地拉开对面的椅子,“请坐。外面凉,喝点热的?”他示意服务生刚放下的杯子,“自作主张点了热拿铁,加一份糖浆。希望没踩雷?不合口我们换。”
于玲瞳孔微缩。他怎么知道?这习惯她连闺蜜都很少提!
“……谢谢,正好。”她掩饰性地握住温热的杯壁,暖意从指尖蔓延,浓郁的咖啡香混合着甜香钻进鼻腔,紧绷的神经诡异地松弛了一瞬。
“那就好。”赵辰坐下,从容地合上那本《经济学原理》,放在桌角。双手交叉搁在桌面,姿态放松却不随意。“于小姐很准时。”
“叫我于玲吧。”她抿了口咖啡,暖流滑下,“赵先生刚到?”
“比你早几分钟。”他笑了笑,笑意从眼底漾开,毫无攻击性,“怕迟到不礼貌。而且……”他目光扫过四周,“提前熟悉一下‘战场’,比较有安全感。”
战场?于玲紧绷的嘴角差点失控上扬。精准!简直是她心声的回响。眼前这个“普通职员”,似乎蒙着一层看不透的雾。
“同是天涯沦落人?”她顺着自嘲。
“同病相怜更贴切。”赵辰点头,浅棕色眸子里掠过一丝深切的、感同身受的疲惫,“家里催得紧吧?我妈的电话,已经进化到能精准预测我膀胱容量了。”他做了个无奈又夸张的表情。
于玲噗嗤笑出声。自家母上大人的翻版!“她们绝对有个‘催婚联盟’,战术共享!”
“绝对有!”赵辰深表赞同,拿起水杯,“从毕业起,相亲就是我的第二职业。公务员、创业者、海归精英……还有,”他微妙地停顿,似乎在过滤措辞,“比较独特的艺术家。过程嘛,一言难尽。有的很好,但没火花。有的纯粹是来完成任务,空气都结冰。”
坦诚,无奈,没有贬低。于玲感到一种“原来如此”的释然。
“彼此彼此。”她指尖无意识地在杯沿画圈,“查户口、指点江山、还有问我能不能全职在家带三个孩子的……”她吐出离谱的经历,语气满是无力。
赵辰静静听着,目光专注,没有评判。只在“三个孩子”时,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流露出真实的错愕。
“看来我们经历的‘战场’物种很丰富。”他等她说完,轻笑着总结,巧妙化解了吐槽的负能量,“所以今天坐在这儿,感觉空气都净化了。”
于玲被他逗乐,紧张感烟消云散。和他聊天像陷进一张舒适的沙发——他倾听,回应,分寸极好。他身上有种沉静的力量,像秋日午后透过云层的阳光,不灼热,却妥帖。
服务生送来甜点。赵辰用小叉子将提拉米苏上的薄荷叶轻轻拨到盘边,将甜点推到她面前:“这家的提拉米苏,酒味不冲,试试?”
于玲心头又是一跳。她讨厌浓酒味,更不吃薄荷叶。一次是偶然,两次呢?她抬眼看他。他正低头搅拌凉掉的美式,侧脸柔和,动作自然得仿佛天经地义。
压下疑惑,她尝了一口。细腻的奶酪、微苦的可可、浸透咖啡酒的手指饼……味道平衡得刚好。甜味在舌尖化开,心底最后那点坚冰似乎也随之消融。
话题从新开的书店跳到烧脑电影,再到工作中的趣事。赵辰谈吐有见地却不卖弄,冷幽默精准戳中她的笑点。爵士乐成了背景音,时间在舒适中悄然溜走。
当于玲杯底只剩一点褐色残液时,赵辰放下咖啡杯,指尖在桌面轻轻一点,像按下了某个开关。
他抬起头,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凝视着她,温和褪去,只剩下一片深潭般的认真。
“于玲,”他唤她名字,声音低沉了些,却异常清晰,“聊了这么久,感觉……很合拍。至少,比之前的‘战场’舒服一万倍,对吧?”
于玲下意识点头,心跳莫名加速。
“所以,”他身体微微前倾,距离拉近。一股干净清冽的雪松混合阳光的气息(后来她才知道那是某款高定香水的后调)变得清晰,带着令人心安的侵略性。
“与其在相亲市场疲于奔命,应付家里无休止的轰炸,然后大概率收获更多尴尬或失望……我们不如,”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平和地投下炸弹:
“我们不如直接结婚吧。”
“噗——咳咳咳!”于玲呛得眼泪迸出,手忙脚乱抓纸巾捂住嘴,难以置信地瞪着对面那张平静得可怕的脸。“结……结婚?!”声音劈了叉,“赵先生,你……你说什么?”
赵辰对她的反应毫不意外,自然地递过纸巾,眼神依旧坦荡温和,甚至带着点安抚。
“是的。闪婚。”他清晰地重复,平静得像讨论咖啡续杯,“我知道这听起来疯狂。但于玲,想想我们的处境。”
他靠向椅背,姿态放松,眼神却锐利如刀,逐条分析:
“痛点一:家庭压力。核心。催婚大山压得你我喘不过气。每一次失败,换来的不是喘息,是变本加厉的焦虑。循环无解。”
于玲握紧纸巾,无法反驳。
“痛点二:时间成本。每次相亲,准备、奔赴、耗费几小时,进行一场大概率无效的社交。你我的时间和精力,本可以投入更有价值或更想做的事情。”
于玲深以为然。
“三:现实契合。”他声音放缓,带着令人信服的诚恳,“认识虽短,但刚才的谈话,我们彼此都感到了舒适和放松。这在相亲市场已是难得的良好开端。”
他目光锁住她,琥珀色的眸子深不见底,“至于更深层的了解、感情的培养……难道结婚后就不能进行了?婚姻本身,难道不是最直接也最亲密的了解与培养平台?”
于玲被他的逻辑钉在原地。歪理?却又难以反驳。
赵辰捕捉到她眼中的动摇,身体再次前倾,双手交叠,眼神专注,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感:
“于玲,这不是冲动。是基于困境的理性分析,也是基于对你为人的初步判断——你真诚、独立、有想法,而且,”他嘴角弯起极浅的弧度,“吐槽很有分寸,不伤人。这是共同生活的重要基础。”
他抛出核心:
“我们可以签协议。一年为期。”
“这一年,我们扮演真夫妻,共同生活,应付双方家庭,彻底解决催婚这个麻烦源。期间,互不干涉私人空间和事业,经济AA或建共同基金。一年后,若彼此合适,继续。若不合,和平分开,协议终止,互不亏欠。”
他拿出手机,调出文档推到她面前。标题冰冷:《互助婚姻协议书(一年期)》。条款清晰严谨:财产、隐私、责任、终止条件,甚至有一条“友好互助条款”。
“草拟初稿。你可以仔细看,任何地方都可修改。”他语气充满尊重,“这只是提议。你有充足时间考虑,不必立刻答复。”
灯光勾勒着他清晰的下颌线。他微微前倾,姿态放松却带着无声的力量。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坦然地迎视她惊疑不定的目光,没有闪躲,只有洞悉一切的平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笃定。
于玲脑子里像塞进了一窝马蜂。闪婚?协议?一年?每一个词都在她的人生蓝图上炸开黑洞。理智尖叫着“荒谬!危险!”,而被催婚压力逼到绝境的疲惫灵魂,却在角落里低语:“出路?”
她低头看着屏幕上那份冰冷如商业合同的协议。财产独立、隐私保护、责任明确、退出机制清晰。
“为什么是我?”她抬起头,声音发紧,目光如探针,“赵先生,以你的条件……不难找到更‘合适’的吧?”她目光扫过桌角那本磨损却挺直的《经济学原理》。普通职员?
赵辰毫不意外。他端起凉透的美式,晃了晃,眼神落在深褐液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自嘲。
“合适?”他轻笑,没什么温度,“相亲市场的‘合适’,往往意味着对等的家世、可利用的人脉、或一张未来可兑现的‘潜力股’证书。”
他抬眼,目光清亮,“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是个朝九晚五、背着房贷、拿死工资、被催婚逼疯的普通职员。”
平淡的陈述,却重如千钧。
“而你,”他目光落回她身上,带着纯粹的欣赏,“你很‘真’。为工作烦恼,为家庭困扰,会吐槽,会累,但眼里有光,有韧劲。你不会用审视货物的眼光看我,不会挖掘‘潜力’或‘背景’。和你聊天很舒服,像……”他寻找着词汇,“阴天里突然晒到一缕没有负担的阳光。”
于玲的心跳因那句“没有负担的阳光”漏了一拍。
“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前倾,声音压低,推心置腹,“我需要一个‘盟友’。一个同样被催婚困扰、同样渴望摆脱压力、足够理智和独立的盟友。我们需要基于信任的精诚合作,而不是利益交换。于玲,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各取所需,互相解决麻烦,同时给彼此一个重新认识、重新选择的机会。公平,高效。”
各取所需。解决麻烦。公平。高效。
冰冷的词汇在于玲混乱的思绪中劈开一条路。她最需要什么?摆脱压力!喘息空间!掌控权!爱情?奢侈品,先放放。
一年。名义丈夫。坚固挡箭牌。白纸黑字的自由保障。量身定制的方案?
“那……共同生活?”她艰难开口,心脏狂跳,“住一起?”
“是。演戏要全套。”赵辰点头,坦荡,“协议会明确:独立卧室和私人空间,互不打扰。公共区卫生、做饭等家务分摊或协商。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个小两居,环境还行,交通方便。你若不介意,可以搬来,省下的房租投进基金。”务实得令人安心。
租房?小两居?分摊家务?细节冲淡了“闪婚同居”的惊悚,显得可行。
于玲沉默。指尖反复摩挲着冰冷的手机边缘。萨克斯风慵懒地撩拨空气。窗外霓虹流淌过赵辰沉静的侧脸。他眼神温和坦荡,耐心等待,没有催促,没有压力。
时间在咖啡的残香和爵士乐的尾音中流逝。
于玲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肺腑,带来一种近乎疼痛的清醒。她抬起头,迎上赵辰的目光。那温和的等待深处,似乎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志在必得的笃定。
“协议……”她的声音发涩,却异常清晰,“我需要带回去看。有些地方可能要改。”
赵辰眼底瞬间掠过一丝流星般的亮光。笑容加深,是如释重负的轻松和真诚的喜悦。
“当然。”他立刻拿起手机操作,“电子版发你微信。任何想法,随时联系。”微信二维码弹出,动作行云流水。
于玲扫码。好友通过。文档瞬间躺在对话框里。
“另外,”赵辰收起手机,姿态更放松,像完成了一场重要谈判,“既然初步意向达成,为表诚意,也为了未来‘合作’顺利,明天周六,不知于小姐……哦,未来可能的室友,是否有空?”
“室友?”于玲一愣。
“想邀请你,”他笑容在暖黄灯光下干净清爽,近乎无害,“去我家看看。顺便尝尝我的手艺?家常菜还行。”语气平常得像讨论天气。
于玲彻底怔住。
相亲初见,闪婚协议。
协议未签,邀约登门?
这节奏都坐上了火箭?!
她看着那张写着“我很靠谱”的俊脸,看着微信里冰冷的协议,感受着心头被绝境逼出的孤注一掷。
混乱的念头激烈碰撞,最终一个声音盖过一切:去看看!验证他所谓的“普通职员”生活!
“好。”她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平静,“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