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且说几人听了军师朱武与林冲之言,各有思量。

杨志见陆文渊目视众人,怕是需观等人之见。便接言道:“芒砀山,地处中原枢纽,控扼汴河至徐州漕运通道,为中原枢纽交汇要地,紧邻徐州,济州,倘若出兵,所虑则须过州跨府。”

穆弘则按刀而起,沉声道:“樊瑞妖人,昔在江州时某亦闻其名,善使妖法惑众。然我梁山替天行道,岂容此辈猖狂?依俺之见若不出兵,反令江湖英雄耻笑!”言罢目视陆文渊,显是请命之意。

此时,史进起身拱手道:“几位兄长所虑甚是,不出兵则坏了山寨声誉,出兵则须过州跨府。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先生既已去函济州张叔夜,这两日必有音讯传回。执张叔夜下发凭证,便可出兵芒砀山。史进不才,愿领一千精兵,只需先生令吴军师兼公孙先生同去,必可手到擒来。”

林冲,杨志闻言也颇为意动,均起身示意陆文渊,愿随史进尾翼,替先生与军师解忧,朱武见状很是欣慰,暗自点头。

陆文渊闻言颇为赞赏,几位头领都知晓轻重缓急,所言也颇有见地,不负自己所望。笑道:“几位哪一位都非鲁莽之人,均本领非凡。”随即看了眼朱武道:“军师意下如何?”朱武笑道:“既史哥哥有意何不遂愿,只是为保稳妥,须得再派一位哥哥同去才好。”杨志上前请命道:“杨志愿领五百精兵作先锋,搭桥开路。”朱武看着陆文渊,二人均颔首道:“如此可矣!”林冲与穆弘也想立些功劳,可林冲思索片刻,有史进与杨志出马便也足够,才退回座下。穆弘仍想跟随同去,陆文渊笑道:“有史进与杨志二位兄弟已足也,穆弘兄弟且安坐,听陆某说来。”

陆文渊道:“如今旱寨要开凿库穴,此乃大事,非你坐镇不可,你麾下尽皆新卒居多,还望你多多训诫才是。”穆弘知先生主意已定无奈只得坐下。

且说济州太守府,书阁中,张叔夜手持信函看罢,落款是:江湖末学陆某顿首

怕不就是如今暗中沸沸扬扬所传之梁山云筏先生,虽负匪名,却不行抢劫掠夺之事。心腹管家传信之时,张叔夜还颇感荒诞。恰巧闲来,便取来一观。信中所言诸事,倒是觑见此人言行诚挚,倒是颇有些微干才,闻管家说,此人乃系落第举人,倒是有些可惜了。既行保境安民事,于自己声誉而言,乃锦上添花耳。又观了文书附尾之言:临书惶悚,惟愿:

使君常开青天目,

莫容豺狼噬苍生!

信中所使手段痕迹明显,颇有几分书生意气,怎能瞒过张叔夜之眼?张叔夜轻叹,命一旁小厮取来府衙暗纹纸,取笔提文:

梁山野民陆某知悉:

尔以剿匪安民为辞,献粮请命,本府已悉。然济州治下,从无“黄巾协防”之例,更无(官督民市)之规。尔等聚众梁山,原属大患,今既知束身向化,可速遣散胁从——此乃朝廷法度,勿谓言之不预,礼单原匣退回。

所陈三千石谷傈,既称取自流寇,即充入济州义仓,着平人押运至安山水驿交割。另附《市税则例批注》:

一、鸭嘴滩税吏须持济州签牌(年换新符)

二、商税二成解州,另抽一成补青州军饷;

三、凡剿匪首功事,须经三县巡检核验。

若再有“枭首献阶”之狂言,或商路现半寸弩机,本府定奏请西军折家子弟,尽剿水泊!

尔当谨记:

草泽岂能生嘉禾?

夜鸮终难效凤鸣!

济州观察使张叔夜

庚子年七月初三

梁山议事厅,吴用观完书信,心思复杂难言,这陆先生还真做成了此事,张叔夜信尾两句诗,虽有嘲讽警示之意,想其身居一州知州,朝廷堂堂重臣,能对一介草莽如此言语,可见其对陆文渊必另眼相待。如此一来,梁山便是一片法外之地矣!吴用赞颂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吴用恭贺先生,所行终显机变也。

陆文渊也愉悦,道:“张叔夜乃名臣之后官宦世家,自有非凡见识,陆某所行其必识得,但其身处漩涡,无能为力。只需达成我愿,些许微言,不伤大雅自该尊奉。”

陆文渊对堂下公孙胜,与吴用细说昨晚与朱武史进等人所议之事。才道:“既得张叔夜默许,我这便立即回书以拜,以讨伐张迪为由,派公孙先生押送三千石粮秣至安山,吴军师,史进,杨志率一千五百精兵同行,至济州后斩了张迪去芒砀山,如能收服樊瑞,此人与你我或许有缘可收为弟子。”公孙胜心机一震,稽首道:“尊先生吩咐。”陆文渊传令给阮小二,令其备船队及粮秣三千石,又令史进,杨志备兵马钱粮。思索片刻这才提笔:

太守张公台鉴:

野民顿首。前蒙训示:草泽难生嘉禾,日夜惕厉,今有乡勇追剿张迪残部于鄂城野,幸得天威庇佑,夺其囤粮三千石。然此粮沾血带泪,野民不敢私存,特遣方外道友公孙胜押送安山水驿,充公济民,某虽草泽愚夫,亦知民为邦本。

交割三则伏请钧裁:

一、粮车插黄幡(避流寇劫掠),抵驿即焚幡;

二、公孙道长交割毕,当即返山;

三、鸭嘴滩商税细则,皆依公前批条陈,另增(济州孤老抚恤)条目(岁拨五百贯)。

另闻张迪遁往单州,野民当令乡勇追剿。若途见不法辈假托官军劫民,可否代观察使行雷霆?枭首必奉三县巡检以示!

临书惶惶:

泽畔新禾迎晓日

云开自降济民霖

草野野民陆某稽首

庚子年七月初四

落笔一气呵成,看着素娟上的工楷,陆文渊颇为满意。一旁吴用与朱武同声赞道:“先生果然不负文曲星之名。”陆文渊左右相视笑道:“你二人有阿谀奉承乎?”朱武吴用,公孙胜,四人皆笑。

陆文渊令人飞鸽传书济州密探,速呈张叔夜预览。又取笔题:

官道柳,发新枝,

商帆过闸不阻迟。

市令薄如春水纸,

斗米换得盐三匙。

白麻鞋,青石堤,

早市巡罢露未晞。

但看千帆泊成街,

半卷《论语》压茶席

“白麻鞋,露未晞“…吴用看罢叹道:“张太守怕是彻夜难眠矣!”且不是吴用朱武如何感慨。

是夜,张叔夜刚阅完朝中好友所寄发文案,心思尚在愤慨,这蔡京等人又在蛊惑官家行事,真乃孰不可忍也。贴身书童给张叔夜奉茶,并取来书信呈于案头,低语道:“大人,大管事有书信呈上”

张叔夜本无心思,眼神扫过觑见书函几字,便按下心绪,取了揭开细看:

太守张公台鉴:…待看至民为邦本本…济州孤老抚恤…岁五百贯…张叔夜闭目斜靠交椅,轻叹一口气,动问管家道:“今济州可有乞儿孤老几何?”老管家一席素服,躬身回复道:“上复相公,闻有上千余,皆寻鸭嘴滩去也。”张叔夜令书童取赈灾旧档对照养老条目,批注:泽畔禾,实存八百老,孤幼者逾百…削济州府库…

遂提笔:陆生知悉:

“民为邦本”四字,重逾尔所献三千石。今割济州武库废铁三百斤,充鸭嘴滩商道护栏,但求老幼无坠渠之患。

养老抚恤事,准以州衙名义设“济泽院”,然须守三约:

一,门悬济州巡检牌(五日一查)

二,收容者皆录黄册报户部

三,陆氏钱粮过明路——改称(无名氏捐)

济州守张叔夜

庚子年七月初四

次日一早,安山小吏来禀,鸭嘴滩商埠乡勇押解三千石谷傈已交割安山水泽。

且说公孙胜,吴用,史进,杨志,阮小二等人风疾船快,申时初刻便于济州登岸,于船舱卸了兵械甲胄,干粮毡账等物随马携行,驾了黄幡,几人乘马率麾下千余士卒奔微山湖而去,一路穿城过镇疾奔而行,关卡衙役见其刀枪森严,哪敢上前盘问。阮小二率五百水鬼则扯帆行船自水路而行,合兵韩庄泽断张迪南逃水路。

酉时初,史进,杨志,吴用,公孙胜兵至韩庄泽,史进寻密林歇脚,史大力,穆虎,洪立,史小乙等不待史进分付,众士卒自行就地修整,半柱香后食用所携干粮,全场马不嘶形不乱。

杨志似习以为常,吴用与公孙胜算是开了眼界,千余士卒一个时辰疾奔数十里,只歇半柱香便恢复如初,一言一行均如家常便饭,可见一般。二人一面吃干粮,一面窃窃私语。一炷香尽,众士卒于马上卸下甲胄锤钺,披甲挂牌。

早有探马报来韩庄泽地形详情,并告到,那张迪所部正在洗劫韩庄泽。杨志与史进二人相视一眼都道,如此便可出其不意也。

这韩庄泽地形简单,北面临泽,东面靠水,也该这张迪自寻死路,来此绝地劫掠。

史进对杨志道:“烦兄长领五百精兵护卫军师与公孙先生,另五百精兵作压阵之用,史进率麾下五百士卒披甲杀敌便可。杨志久闻史进之名,也想看看其能,便遂其心愿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