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旗社区的铁门在身后发出 “吱呀” 一声轻响,像是老物件在诉说岁月的痕迹。李刚跟着刘雯静踏上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路,石板缝隙里冒出几丛青苔,被雨水浸润得愈发翠绿。路两旁栽着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在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无数只小手在轻轻拍打着。

“这边走,我家在三单元。” 刘雯静的声音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清脆。她熟稔地绕过路上的积水坑,粉色雨伞微微向李刚这边倾斜,把大半个伞面都让给了他。

李刚的裤脚还在滴着水,每走一步都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个深色的脚印。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排排红砖楼房整齐地排列着,墙面上爬满了墨绿色的爬山虎,有些窗户上还挂着红色的窗帘,在昏黄的灯光下透出温暖的光晕。楼道口堆放着几个煤球炉子,旁边散落着一些引火用的柴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这是李刚在 2025 年从未闻到过的气息。

“到了。” 刘雯静在一扇刷着天蓝色油漆的门前停下脚步,油漆已经有些剥落,露出底下暗红色的木门。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小的布偶兔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钥匙插进锁孔转动的瞬间,门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刚打开一条缝,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就探出头来,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李刚,像只受惊的小鹿。

“小静姐,你回来啦!” 小女孩的声音奶声奶气的,手里还攥着一块啃了一半的玉米。

“这是我邻居家的甜甜,今晚在我家做作业。” 刘雯静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侧身让李刚进来,“甜甜,这是李刚哥哥,他遇到点麻烦,今晚在我们家借宿。”

甜甜眨巴着眼睛,把玉米举到李刚面前:“哥哥,你吃玉米吗?我妈妈煮的,可甜了。”

李刚愣了一下,看着小女孩递过来的玉米,颗粒饱满,还冒着淡淡的热气。他喉咙有些发干,下意识地想拒绝,却被那真诚的眼神打动,接过玉米轻声说了句:“谢谢你,甜甜。”

走进屋里,一股混合着饭菜香和肥皂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间不大的两居室,客厅里摆着一张暗红色的木质沙发,沙发上铺着一块印着牡丹花图案的布罩,边角有些磨损。对面是一台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周围的木质边框已经有些褪色,顶上还放着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几朵蔫了的月季。

“我爸妈今晚不在家,去乡下看我奶奶了,要明天才回来。” 刘雯静一边说着,一边从门后挂钩上取下一条毛巾递给李刚,“你先擦擦吧,我去给你找身干净衣服。”

李刚接过毛巾,粗糙的棉质擦在脸上有些发痒,却带着阳光晒过的温暖气息。他局促地站在客厅中央,环顾四周: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还珠格格》海报,赵薇饰演的小燕子笑得一脸灿烂;墙角立着一个棕色的五斗柜,抽屉把手是黄铜做的,被磨得锃亮;地板是水泥浇筑的,扫得干干净净,靠墙的地方放着一个痰盂,上面印着 “计划生育” 的宣传标语。

这一切都让李刚感到陌生又恍惚。他记得自己的公寓里,墙壁是浅灰色的硅藻泥,家具是极简风格的白色组合柜,电视是七十五寸的曲面屏,地板是进口的实木复合材质。而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上世纪末特有的质感,笨拙却真实。

“喏,这是我爸的衣服,你试试能不能穿。” 刘雯静抱着一堆衣服从卧室里出来,有一件蓝色的的确良衬衫和一条灰色的卡其布裤子。

李刚接过衣服,指尖触到的确良布料滑滑的质感,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走进刘雯静指给他的小卧室,房间里摆着一张单人床,铺着蓝白格子的床单,床头放着一个掉了漆的铁皮文具盒,里面插着几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墙上贴着几张学习奖状,上面写着 “刘雯静同学在 1997-1998 学年第一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他脱下湿透的衬衫,露出线条分明的锁骨。镜子里映出的男人脸色苍白,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头发被雨水淋得乱糟糟的,眼神里满是疲惫和迷茫。李刚叹了口气,换上刘雯静父亲的衣服,衬衫有些宽大,袖子卷了两圈才露出手腕,裤子的腰围也有些松,他只好用皮带紧了紧。

走出卧室时,刘雯静正在厨房忙碌。老式的砖砌灶台占据了厨房大半空间,一口黑黢黢的铁锅架在灶上,火苗从灶膛里窜出来,舔着锅底,发出 “噼啪” 的声响。刘雯静系着一条碎花围裙,正拿着锅铲翻炒着什么,锅里冒出阵阵香气。

“我给你煮了碗面条,加了个荷包蛋。” 刘雯静回头冲他笑了笑,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家里没什么菜,你将就着吃点吧。”

李刚走到厨房门口,看着灶台旁边的水缸,上面架着一个木制的水瓢;墙角堆着几捆柴火,散发着松脂的清香;窗台上放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腌着辣椒,红色的辣椒在透明的液体里沉沉浮浮。这些场景,他只在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里见过。

“谢谢,太麻烦你了。” 李刚的声音有些干涩,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此刻的感激。

“不麻烦,举手之劳。” 刘雯静把炒好的青菜盛进一个搪瓷碗里,碗边缺了个小口,“快趁热吃吧,吃了暖和。”

餐桌是折叠式的,打开后放在客厅中央,铺着一块塑料桌布,上面印着卡通图案。李刚坐下时,椅子发出 “嘎吱” 一声响。刘雯静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他面前,白色的面条上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旁边放着一小碟咸菜和炒青菜,香气直往鼻孔里钻。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多久没吃过这样简单的食物了。在 2025 年,他的晚餐要么是公司楼下的沙拉轻食,要么是外卖软件上的米其林套餐,要么是妻子精心准备的低脂餐。那些食物精致、健康,却从未像这碗面条一样,让他感到莫名的安心。

李刚拿起筷子,竹制的筷子有些粗糙,却用得很顺手。他夹起一根面条送进嘴里,温热的汤汁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猪油香,荷包蛋煎得外焦里嫩,蛋黄流出来裹在面条上,香得他差点把舌头吞下去。

“好吃吗?” 刘雯静坐在对面,托着下巴看着他,眼睛弯成了月牙。

“嗯,太好吃了。” 李刚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比我吃过的任何大餐都好吃。”

刘雯静被他逗笑了,露出两颗小小的梨涡:“你真会开玩笑。对了,你还没说你到底遇到什么事了呢?怎么会淋成这样,还问现在是哪一年?”

李刚吃面的动作顿了一下,心里咯噔一声。他知道这个问题迟早要面对,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说实话?刘雯静会不会以为他是疯子?编个谎话?他又不擅长骗人。

他放下筷子,犹豫了半天,才低声说:“我…… 我之前出了点意外,撞到了头,好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刚才看到路边的海报,才突然想不起来现在是哪一年,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这个借口虽然蹩脚,却是他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他低着头,不敢看刘雯静的眼睛,生怕被她看出破绽。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只有窗外的雨声还在淅淅沥沥地响着。李刚的心跳得飞快,手心都冒出了汗。

“原来是这样。” 刘雯静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同情,“那你还记得自己家在哪里吗?有没有家人的联系方式?”

李刚心里一紧,摇了摇头:“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自己叫李刚。”

他抬起头,看到刘雯静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担忧:“那可怎么办啊?你有没有带身份证或者其他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我……” 李刚摸了摸口袋,除了那部破碎的手机,什么都没有,“我好像弄丢了。”

刘雯静叹了口气,站起身:“别着急,慢慢想总会想起来的。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天我陪你去派出所问问,看有没有人报案找你。”

李刚看着她真诚的脸庞,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这个才认识不到一个小时的女孩,竟然给了他如此多的善意和帮助。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妻子,每次他遇到困难时,也是这样温柔地安慰他,鼓励他。

“谢谢你,刘雯静。” 李刚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说什么报答呀,谁还没遇到过难处呢。” 刘雯静摆了摆手,拿起他的碗,“我再给你盛一碗吧,看你好像没吃饱。”

李刚没有拒绝,任由她接过碗走进厨房。他看着她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这样骗下去,可他现在别无选择。

第二碗面条端上来时,刘雯静又加了个荷包蛋。李刚慢慢吃着,听着刘雯静给他讲起 1998 年的事情:

“今年夏天特别热,前几天最高温度都到三十八度了;松花江那边发洪水,新闻里天天播,好多人都去捐款了;我们学校组织去看《泰坦尼克号》,好多同学都看哭了;对了,今年还流行唱任贤齐的《心太软》,大街小巷都在放……”

刘雯静的声音像涓涓细流,缓缓淌过李刚的心田。他一边听着,一边努力在脑海中搜索关于 1998 年的记忆。他记得那年确实发生了特大洪水,记得《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引起轰动,记得《心太软》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可这些都只是模糊的历史记录,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真切地呈现在他面前。

“对了,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刘雯静突然问道。

李刚愣了一下,他总不能说自己是 2025 年的项目总监吧?他想了想,说:“我…… 我好像是做销售的。” 这个职业在任何年代都有,应该不会出错。

“销售挺好的呀,能说会道,赚钱也不少。” 刘雯静笑着说,“我明年就要高考了,想考市场营销专业,以后也想做销售呢。”

李刚心里一动,没想到这个善良的女孩竟然对销售感兴趣。他在销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积累了无数经验和技巧,如果能帮到她,也算是一种报答吧。

“市场营销是个好专业,” 李刚认真地说,“不过做销售可没那么容易,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懂心理学,懂市场,懂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和韧性。”

刘雯静听得眼睛发亮,像是找到了知音:“你说得太对了!我爸妈总说女孩子做销售不稳定,让我考师范当老师,可我就是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挑战。”

“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 李刚鼓励道,“如果以后你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虽然我记不清很多事,但销售方面的东西,好像还记得一些。”

“真的吗?那太好了!” 刘雯静高兴得拍了拍手,“那我可就不客气啦。”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学习聊到生活,从兴趣聊到梦想。李刚发现刘雯静虽然年纪小,却很有主见,善良又乐观。他渐渐放松下来,仿佛暂时忘记了自己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只是一个遇到困难的普通人,在接受一个好心人的帮助。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下一片清辉。刘雯静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十一点:“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我把客房收拾好了。”

客房比客厅还要小,里面摆着一张单人床,一个旧衣柜,还有一张书桌,上面堆着几本高中课本。刘雯静已经铺好了干净的被褥,上面印着 “上海制造” 的字样,散发着淡淡的肥皂味。

“你就睡这儿吧,有什么事随时叫我。” 刘雯静把一盏台灯放在床头,“这灯开关有点不好用,你轻点按。”

“好,谢谢你。” 李刚点点头,看着她走出房间,轻轻带上了门。

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台灯的光晕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李刚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上面有几处水渍,像地图,又像动物。

他想起刘雯静说的话,想起这个房间里的一切,想起 1998 年的种种。他知道自己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他真的穿越了,来到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甚至没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他就像一个被抛到孤岛上的人,茫然又无助。

可他又想起刘雯静的笑容,想起那碗热腾腾的面条,想起她真诚的眼神。心里又涌起一丝暖意。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完全糟糕的事情。

1998 年,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无数人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他,一个来自 2025 年的人,拥有着未来二十七年的记忆和经验,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优势吗?

李刚的心跳渐渐加速,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也许,他可以在这个年代闯出一番名堂。

他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搜索 1998 年之后的重大事件、经济趋势、行业风口。互联网的崛起、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无数记忆碎片在他脑海中闪过,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等待着被串联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刚终于有了一丝睡意。在进入梦乡前,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李刚,既然来了,就好好活下去,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比以前更精彩。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这个属于 1998 年的夜晚,对于李刚来说,是结束,也是开始。

第二天早上,李刚是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声吵醒的。他睁开眼睛,愣了几秒才想起自己身处何地。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早餐的香气。

他起身下床,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是一个小小的院子,种着几棵石榴树,枝头挂着青涩的果实。隔壁院子里,一个大妈正坐在小板凳上择菜,嘴里哼着《南泥湾》的调子。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李刚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涌入肺腑。他笑了笑,转身走出房间。

客厅里,刘雯静正在煎鸡蛋,滋滋的油响声伴随着香气飘满整个屋子。甜甜已经坐在餐桌旁,手里拿着一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

“你醒啦?” 刘雯静回头冲他笑了笑,“快去洗漱吧,牙刷毛巾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在卫生间门口。”

卫生间很小,只有一个蹲便器和一个洗手池,墙壁上贴着白色的瓷砖,有些已经脱落了。镜子是椭圆形的,边缘有些模糊,照出李刚略显憔悴的脸。

李刚拿起牙刷,挤上一点薄荷味的牙膏。冰凉的薄荷味在口腔里蔓延开来,让他精神一振。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在这个陌生的 1998 年,好好地活下去。

早餐是煎鸡蛋、馒头和小米粥。李刚吃得很香,听着刘雯静和甜甜叽叽喳喳地聊天。甜甜说她昨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飞到天上去摘星星了。刘雯静笑着说她想象力丰富,以后可以当作家。

“对了,李刚哥,” 刘雯静突然想起什么,“等会儿吃完早饭,我就陪你去派出所吧,看看能不能查到你的身份信息。”

李刚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派出所肯定查不到他的信息,到时候该怎么办?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好,谢谢你。”

吃完早饭,刘雯静收拾好碗筷,换了件淡紫色的连衣裙,扎了个马尾辫,显得更加清爽利落。她从五斗柜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钱包,里面放着几张十元、五元的纸币,还有一张她的学生证。

“我们走吧。” 刘雯静把钱包放进斜挎的布包里,“派出所离这儿不远,走路大概十几分钟。”

李刚跟着她走出家门,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社区里很热闹,老人们在树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