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走出红旗社区的大门,清晨的阳光已驱散了昨夜的阴霾,将街道镀上一层暖金色。空气里弥漫着油条和豆浆的香气,路边的早餐摊前围满了人,升腾的热气在阳光下扭曲成一道道模糊的线条。李刚跟在刘雯静身后,脚下的塑料凉鞋发出 “啪嗒啪嗒” 的声响 —— 这是刘雯静从家里找出来的,他自己的皮鞋早在昨夜的泥地里沾满了污垢,根本没法再穿。

“前面路口左拐就是派出所了。” 刘雯静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阳光照在她白皙的脸颊上,泛起一层细密的绒毛。她今天换了条浅蓝色的背带裤,胸前别着一支银色的钢笔,看起来像个刚放学的高中生。

李刚 “嗯” 了一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路边的商铺。一家挂着 “国营百货商店” 招牌的店面引起了他的注意,橱窗里陈列着花花绿绿的的确良衬衫和喇叭裤,玻璃上贴着 “全场八折” 的红色标语。旁边是一家录像厅,门口的海报上印着周润发持枪的酷帅身影,写着 “新片上映《英雄本色》”。这些场景像老照片一样在他眼前铺展开来,既陌生又带着一丝莫名的熟悉。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空空如也。昨夜被雨水浸透的裤兜此刻只剩下冰冷的布料,别说钱包和手机,就连一张纸巾都找不到。这个动作让他心里猛地一沉,一股恐慌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 在这个没有手机支付、甚至连身份证都至关重要的年代,身无分文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怎么了?” 刘雯静察觉到他的异样,停下脚步回头看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 没事。” 李刚勉强笑了笑,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不想让这个刚认识不久的女孩为他担心,更不想让她知道自己如今的窘迫境地。

派出所的铁门是墨绿色的,上面刷着 “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门口的岗亭里坐着一个穿着蓝色警服的警察,正拿着搪瓷缸子喝茶,看到他们走近,抬眼皮瞥了一眼。

“我们是来…… 报案的。” 刘雯静走到岗亭前,声音有些怯生生的。

警察放下茶杯,慢悠悠地问:“报什么案?丢东西了还是打架了?”

“都不是,” 刘雯静指了指身后的李刚,“他…… 他出了点意外,失忆了,不记得自己是谁,家在哪里,想请你们帮忙查查。”

警察的目光落在李刚身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神里带着审视:“失忆了?怎么个失忆法?身份证呢?”

“我…… 我什么都不记得了,身份证也弄丢了。” 李刚低着头,声音有些沙哑。面对警察的询问,他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他知道自己的说辞漏洞百出,可除了这个,他想不出更好的解释。

警察皱了皱眉,放下手里的搪瓷缸子,站起身:“跟我来吧,进去做个笔录。”

走进派出所的院子,几棵高大的白杨树矗立在角落,树下晾着几件警服,随风轻轻晃动。办公楼的墙面上贴着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的宣传画,红底黑字,格外醒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和烟草味,混合着院子里月季的花香,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

接待室里摆着几张木制的长椅,椅面上有几道深深的刻痕。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正坐在那里唉声叹气,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掉了漆的保温杯。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指针指向上午九点半。

“坐下吧。” 警察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自己则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姓名?”

“李刚。”

“年龄?”

李刚愣了一下,他今年三十八岁,可在这个年代,他应该是多少岁?他犹豫了一下,说:“大概…… 三十岁左右?”

警察抬了抬眼皮,没说话,继续在本子上记录。

“籍贯?职业?家里有什么人?”

“不知道,都不记得了。” 李刚的声音越来越低。

警察停下笔,盯着他看了几秒,语气带着怀疑:“什么都不记得了?你这情况有点蹊跷啊。最近有没有跟人打架?是不是欠了钱躲债?”

“不是的!” 刘雯静急忙替他辩解,“他真的是失忆了,昨晚淋了雨,在路边差点晕倒,我看他可怜才带他回家的。”

警察看了看刘雯静,又看了看李刚,叹了口气:“行吧,把你的特征说一下,身高体重,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记,比如疤痕、胎记之类的,我们帮你查查失踪人口档案。”

李刚报上自己的身高体重,想了想说:“我左手手腕内侧有个小小的疤痕,是小时候烫伤的。”

警察在本子上记了下来,又让他留下了指纹,说:“我们这边有全国失踪人口档案库,不过更新得慢,你先回去等消息吧,有线索了我们会联系你。”

“那…… 那他这段时间怎么办啊?” 刘雯静着急地问,“他没有地方去,也没有钱。”

警察沉吟了一下,说:“实在不行,你们可以先去社区居委会登记一下,看看能不能申请临时救助。或者让他先找个临时工做做,总不能一直靠别人接济。”

从派出所出来,李刚的心情更加沉重。他知道,所谓的 “等消息” 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别担心,总会有办法的。” 刘雯静看出了他的失落,拍了拍他的胳膊安慰道,“实在不行,你可以先在我家住几天,等找到工作了再搬出去。”

李刚看着她真诚的眼睛,心里一阵暖流涌过,可更多的是愧疚和不安。他已经麻烦了这个女孩太多,怎么还能继续打扰她的生活?

“不用了,” 他摇了摇头,“我自己能想办法,不能再麻烦你了。”

“你现在这个样子,能有什么办法啊?” 刘雯静皱着眉,“你连身份证都没有,找工作都难。”

这句话像一根针,狠狠刺中了李刚的痛处。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在 2025 年,他是年薪百万的项目总监,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可在这个 1998 年,他只是一个没有身份、没有钱、甚至连记忆都 “丢失” 了的陌生人。

两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越来越烈,晒得地面发烫。路边的小贩在大声吆喝着,卖冰棍的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过,留下一阵清凉的甜香。可这一切都无法驱散李刚心头的阴霾。

“对了,” 刘雯静突然停下脚步,眼睛一亮,“我爸在红光机械厂上班,他们厂里最近好像在招临时工,搬运货物什么的,不需要身份证,只要有力气就行。要不我帮你问问?”

李刚的心猛地一跳,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你,刘雯静。”

“不客气,” 刘雯静笑了笑,“不过那个活儿挺累的,工资也不高,一天好像只有十五块钱。”

“没关系,再累我也能干。” 李刚急忙说,“只要能赚钱就行。”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钱,哪怕一天只有十五块,也能让他暂时摆脱身无分文的窘境。

回到红旗社区,刘雯静让李刚在楼下等着,自己跑回家给父亲打电话。李刚站在树荫下,看着院子里嬉笑打闹的孩子,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在 2025 年,随便一个项目的奖金就够普通人干一辈子,可现在,他却要为一天十五块钱的临时工活计感激涕零。

没过多久,刘雯静跑了下来,脸上带着笑容:“我爸问过他们车间主任了,说可以让你明天过去试试,只要能干动活儿就行。”

“太好了!” 李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日来的压抑和不安仿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不过你得有个住的地方啊,” 刘雯静又皱起了眉,“厂里不管住宿,你总不能一直睡在外面吧?”

李刚的心又沉了下去。是啊,他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要不…… 你还是先在我家住着吧,” 刘雯静犹豫了一下,“我爸妈明天就回来了,我跟他们解释一下,他们都是好人,应该会同意的。”

李刚看着她,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样。他知道自己不该再麻烦她,可他现在实在没有别的选择。

“谢谢你,刘雯静,” 他低下头,声音带着浓浓的感激,“等我赚到钱了,一定会报答你的。”

“说什么报答呀,” 刘雯静摆了摆手,“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呢。走吧,先回家,我给你做点吃的。”

回到家,刘雯静去厨房忙碌,李刚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墙上的《还珠格格》海报发呆。他想起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在为他担心。他又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在 1998 年应该还很年轻,身体也还硬朗,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找到他们。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刘雯静擦了擦手去开门,门口站着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中年妇女,手里端着一碗饺子。

“小静啊,你爸妈啥时候回来啊?这是我刚包的韭菜鸡蛋馅饺子,给你端一碗尝尝。” 妇女的声音洪亮,一进门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李刚,愣了一下,“这小伙子是谁啊?”

“张阿姨好,” 刘雯静接过饺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叫李刚,是我的一个朋友,遇到点困难,在我家住几天。”

张阿姨上下打量了李刚一番,眼神里带着好奇:“朋友?以前没见过啊。小伙子哪里人啊?在这儿做什么工作?”

一连串的问题让李刚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 他是外地来的,找工作暂时没找到地方住。” 刘雯静急忙打圆场,“阿姨,您快坐。”

张阿姨却没坐,放下饺子就走了,临走前还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刚一眼。李刚知道,她肯定是误会了,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别往心里去,张阿姨就是这样,爱操心。” 刘雯静看出了他的窘迫,安慰道。

李刚点了点头,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遇到更多这样的目光和质疑。

午饭是饺子和小米粥,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味道很香,李刚却没什么胃口。他心里一直在想,明天去厂里干活能不能顺利,能不能赚到钱,什么时候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年代站稳脚跟。

吃完饭,刘雯静要去学校补课,临走前给了李刚五块钱:“这个你拿着,万一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别委屈了自己。”

李刚看着那五块钱,像是烫手的山芋,急忙推回去:“不行,我不能要你的钱。”

“拿着吧,” 刘雯静把钱塞进他手里,“等你赚到钱了再还我不就行了?我走了,晚上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看着刘雯静跑远的背影,李刚手里攥着那五块钱,感觉沉甸甸的。这五块钱在 1998 年虽然不多,却足以让他买几个馒头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这个女孩沉甸甸的善意。

下午,李刚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他翻了翻刘雯静放在书桌上的课本,都是些高中的数理化教材,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他又打开电视,屏幕上正在放一部黑白的老电影,画面模糊,声音也有些失真。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院子。几个孩子在踢毽子,笑声清脆。一个老大爷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慢悠悠地扇着。远处的天空湛蓝,飘着几朵白云,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

可这宁静祥和却不属于他。他像一个误入别人梦境的闯入者,格格不入。

傍晚的时候,李刚决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他揣着刘雯静给的五块钱,沿着街道慢慢走着。路边的商店渐渐亮起了灯,一家音像店里传出任贤齐的《心太软》,歌声在傍晚的空气中回荡。

他看到一家卖馒头的小店,门口排着长队,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麦香。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五块钱,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舍得买。他知道这五块钱对他来说有多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花。

走到一个菜市场门口,他看到有人在收摊,地上散落着一些烂菜叶和水果皮。一个穿着破烂的乞丐正蹲在地上,捡起别人扔掉的烂苹果啃着。李刚的心猛地一揪,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落到这般田地。

他加快脚步往回走,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干活赚钱的决心。他不能一直靠别人的接济生活,他要在这个陌生的年代,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

回到家的时候,刘雯静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做饭。看到他回来,笑着说:“回来啦?快洗手,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晚饭是西红柿炒鸡蛋和凉拌黄瓜,配着白米饭,简单却可口。李刚吃得很香,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和不安都咽进肚子里。

“明天去厂里干活,要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刘雯静一边给他夹菜一边说,“我爸说搬运货物挺重的,你要是吃不消就别硬撑着。”

“我知道了,谢谢你。” 李刚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

吃完饭,李刚主动提出洗碗,刘雯静笑着同意了。他站在水池边,看着泡沫在水中升起又破灭,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早日摆脱现在的困境,不能辜负这个善良女孩的一片好意。

洗完碗,他坐在沙发上,看着刘雯静在灯下看书。灯光柔和地洒在她的脸上,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轻轻颤动着。她看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皱起眉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李刚突然觉得,这个陌生的 1998 年,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至少,他遇到了刘雯静这样的好人。

夜深了,李刚躺在客房的床上,辗转反侧。他想起明天就要去厂里干活,心里既期待又紧张。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好这份体力活,毕竟在 2025 年,他已经很久没有干过体力活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李刚看着那道光带,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李刚,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第二天一早,李刚就起床了。刘雯静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早饭,是两个馒头和一碗小米粥。

“吃完早饭,我带你去厂里。” 刘雯静一边收拾书包一边说,“我今天上午没课,正好陪你去。”

“不用了,你告诉我地址就行,我自己能找到。” 李刚不想耽误她学习。

“没事,反正我也想去看看我爸。” 刘雯静笑了笑。

吃完早饭,两人一起出门。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有上学的,还有晨练的老人,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红光机械厂的大门是红色的,上面写着 “红光机械厂” 五个黑色的大字,旁边还有一个齿轮的标志。门口站着两个穿着蓝色工装的门卫,正在检查进出人员的证件。

“我爸在里面的三车间,我带你去找他。” 刘雯静熟门熟路地带着他往里走,门卫看到她,笑着点了点头,没拦他们。

厂里很大,到处都是高大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铁锈的味道。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装,有的在搬运货物,有的在操作机器,一片忙碌的景象。

“爸!” 刘雯静朝着一个正在指挥搬运的中年男人喊道。

男人转过身,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正是刘雯静的父亲刘建国。看到女儿,他脸上露出笑容:“小静,你怎么来了?”

“我来给你送点东西,” 刘雯静指了指身后的李刚,“爸,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李刚,他想来咱们厂做临时工。”

刘建国的目光落在李刚身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神里带着审视:“小伙子,以前干过体力活吗?”

“干过,” 李刚急忙说,“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干农活,有力气。”

刘建国点了点头:“我们这儿的活儿可不轻松,搬的都是重型零件,一天下来能累得你直不起腰。你确定能干?”

“我确定!” 李刚斩钉截铁地说,“刘叔,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