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京城正红旗亲王府**
晨曦微露,秋风萧瑟。陈浩然站在书房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天际。昨夜刚刚收到的军报让他眉头紧锁——太平天国洪秀全得知咸丰帝病重的消息后,竟然下令全军北上,企图趁机攻打北京,推翻清政府。
"贝勒爷,您昨夜一宿未眠,身子要紧啊。"苏若雪端着一碗燕窝粥轻步走进书房,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青色的绸缎长裙,腰间系着银丝带,秀发高挽,显得端庄典雅。
陈浩然转身接过燕窝粥,看着苏若雪那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温暖:"若雪,这次我要南下平叛,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
苏若雪闻言,美眸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就被坚定所取代:"贝勒爷为国为民,若雪自然支持。只是...您要保重身体,若雪在府中等您回来。"
陈浩然轻抚着她的脸颊,感受着那如丝般的肌肤:"放心,这次南下不仅要平定太平军,还要彻底解决这个祸患。我已经想好了策略。"
他走到书案前,摊开一张地图:"太平军虽然声势浩大,但他们的武器装备远不如我的精锐军队。这次南下,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钢铁洪流。"
苏若雪走到他身后,为他轻抚着肩膀:"贝勒爷胸有成竹,若雪就放心了。只是听说江南那边还有不少文人雅士,您可要小心那些才女佳人的诱惑。"
陈浩然哈哈一笑:"若雪这是在吃醋?放心,我心中只有你一人。"
---
**同日上午,正红旗亲王府**
宫中太监急匆匆赶到王府,带来了避暑山庄的紧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监展开明黄圣旨,朗声宣读:"太平军逆贼洪秀全闻先帝驾崩,竟敢起兵北上,意图犯阙。朕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深感国事艰难。今特命奕烈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军马,南下平叛,务必将逆贼一网打尽。钦此!"
陈浩然接旨谢恩,心中暗喜。看来避暑山庄那边也是焦头烂额,这正是他扩大权力的好机会。
太监继续说道:"贝勒爷,两宫太后还有口谕:此次平叛事关社稷安危,一切军政事务,贝勒爷可先斩后奏。另外,对于投降的太平军,可酌情招安收编。"
陈浩然点点头:"请公公回禀两宫太后,臣定不负重托,必将太平军叛乱彻底平定。"
太监离去后,陈浩然对苏若雪说道:"看来朝廷是真的慌了,连招安太平军这种事都同意了。这次南下,我不仅要平定叛乱,还要趁机扩充实力。"
---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南下途中**
陈浩然率领着五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这支军队装备着精良的武器:神机火铳、天雷神炮、连珠神弩,还有铁甲战车和快马奇兵。整个军队的精良程度让沿途的百姓目瞪口呆。
军队行进在官道上,铁甲战车的轰鸣声震天动地。陈浩然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穿改良的军装,威风凛凛。他的亲卫队都是从系统中召唤的精锐战士,个个身材高大,装备精良。
"报告将军,前方就是扬州城了。"副将策马来报。
陈浩然举起望远镜观察前方,扬州城虽然经历了太平军的洗劫,但城墙依然坚固。不过,对于他的精锐军队来说,这些城防根本不值一提。
"传令下去,全军在扬州城外扎营休整。另外,派人进城了解情况,看看有没有太平军的探子。"
"是!"
军队在扬州城外的平原上扎营,一排排整齐的军用帐篷很快搭建起来。精良的后勤保障让整个军营井然有序,炊烟袅袅,香气四溢。
当地的百姓远远地观望着这支奇怪的军队,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部队。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支军队竟然秋毫无犯,不仅不抢掠百姓,还拿出粮食救济饥民。
---
**同日傍晚,扬州城内林府**
扬州城内,有一座典雅的宅院,这就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林府。林府的主人林学士是前朝的翰林,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在江南文人圈中颇有声望。
林府的后花园中,一位年约十八九岁的少女正在亭中读书。她就是林学士的女儿林婉儿,江南有名的才女。林婉儿生得极美,瓜子脸,柳叶眉,一双杏眼如秋水般清澈,樱桃小嘴,肌肤如雪。她今日穿着一身淡蓝色的绸缎长裙,外罩白色纱衣,头上只簪着一支简单的银钗,显得清雅脱俗。
"小姐,外面来了好多兵马,听说是朝廷派来平叛的。"丫鬟小翠急匆匆跑进花园。
林婉儿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头微蹙:"又是兵马?这些年来来往往的军队太多了,也不知道这次又是哪路人马。"
小翠说道:"小姐,这次的军队可不一样。听城里的人说,他们的装备从未见过,而且纪律严明,不扰民不抢掠,还救济饥民呢。"
林婉儿有些好奇:"哦?还有这样的军队?"
正说着,林学士匆匆走进花园:"婉儿,你快收拾一下,我们要去拜见那位钦差大臣。"
林婉儿疑惑地问道:"父亲,为何要去拜见?"
林学士解释道:"这位钦差大臣名叫奕烈,是正红旗的贝勒,听说学识渊博,而且刚刚与洋人签订了平等条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作为当地士绅,理应前去拜见。"
林婉儿点点头:"既然父亲这么说,女儿自然遵从。"
她回到闺房,精心梳妆打扮。选了一身淡粉色的绸缎长裙,外罩白色纱衣,头上戴着母亲留下的珍珠头饰,显得端庄典雅,美若天仙。
---
**同日黄昏,军营大帐**
陈浩然的中军大帐设在军营中央,帐内布置简洁而威严。一张巨大的沙盘摆在中央,上面标注着江南各地的地形和太平军的分布情况。几名参谋正在汇报最新的军情。
"报告将军,根据探子回报,太平军主力已经开始北上,目前在安庆一带集结,兵力约二十万。另外,南京的太平军也有异动,似乎在准备增援。"
陈浩然点点头,目光在沙盘上扫视:"二十万人马,看来洪秀全这次是要孤注一掷了。不过,他们的装备如何?"
"回将军,太平军的装备依然以冷兵器为主,少量火器也都是老式的鸟铳和土炮,根本无法与我军相比。"
陈浩然冷笑一声:"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现代化战争。传令下去,明日开始向安庆进发,务必在太平军北上之前将其主力歼灭。"
正在这时,亲卫进帐禀报:"将军,扬州城的士绅们求见,说是要拜见钦差大臣。"
陈浩然想了想:"让他们进来吧,正好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不一会儿,林学士带着林婉儿等几名当地士绅走进大帐。当林婉儿踏进帐中的那一刻,陈浩然的目光不由得为之一亮。
这个女子实在太美了,那种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气质,与苏若雪的妩媚、艾米丽的异域风情完全不同,是一种清雅脱俗的美。她的美不张扬,却让人过目难忘。
"草民林学士,见过钦差大人。"林学士带头行礼。
"小女林婉儿,见过大人。"林婉儿也款款行礼,声音如黄莺般清脆悦耳。
陈浩然起身还礼:"诸位不必多礼,请起。林学士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饱学之士。"
林学士受宠若惊:"大人过奖了,草民只是一介书生,不敢当大人如此夸赞。"
陈浩然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林婉儿,发现她正在偷偷打量着帐中的沙盘和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和聪慧的光芒。
"林小姐对军事也有兴趣?"陈浩然笑着问道。
林婉儿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回大人,小女子只是好奇,从未见过如此精细的地图。"
陈浩然走到沙盘前:"这是最新的军用沙盘,可以清楚地显示地形地貌和敌我态势。林小姐若是有兴趣,不妨过来看看。"
林婉儿犹豫了一下,在父亲的鼓励下走到沙盘前。当她看到沙盘上那些精细的标注和立体的地形时,不禁发出一声惊叹:"这...这简直太神奇了!比任何地图都要清楚详细。"
陈浩然指着沙盘解释道:"这里是安庆,太平军的主力就在这里。这里是南京,太平军的老巢。我们的策略是先歼灭安庆的主力,然后直取南京。"
林婉儿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大人,太平军兵力众多,而且占据地利,如何能够确保胜利?"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一个闺阁女子竟然能问出如此有见地的军事问题。
陈浩然欣赏地看着她:"林小姐果然聪慧。不过,兵力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武器装备、军队素质、战术运用,这些都很重要。"
他指着沙盘上的几个位置:"太平军虽然人多,但他们的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而且内部矛盾重重。我军虽然人数较少,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林婉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说得有理。小女子曾读过《孙子兵法》,其中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想必大人定有妙计。"
陈浩然心中暗赞,这个女子不仅美貌,而且才智过人,竟然能引用兵法经典。他笑道:"林小姐博览群书,令人敬佩。不过,具体的作战计划涉及军机,恕不能详述。"
林学士在一旁听得心惊,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能与这位钦差大臣谈论军事,而且还得到了赞赏。他连忙说道:"小女不懂事,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大人见谅。"
陈浩然摆摆手:"林学士言重了,令嬢才华横溢,实在难得。"
他转向林婉儿:"林小姐,不知你对当前的时局有何看法?"
林婉儿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小女子以为,当今天下动荡,民不聊生,根本原因在于朝政腐败,民生凋敝。太平军虽然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但其实质还是农民起义,是对现状的反抗。要想彻底平定叛乱,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改革政治,改善民生。"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都为之一震,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陈浩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小姐见解独到,确实如此。平定叛乱只是治标,改革政治才是治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改革需要时间,而叛乱却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必须先用武力平定叛乱,然后再进行改革。"
林婉儿点点头:"大人说得对,先安内后攘外,这是古来的道理。"
两人的对话让在场的其他人都感到惊讶,一个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一个是江南的才女,竟然能够如此投机。
---
**当夜,林府书房**
回到府中后,林学士一直在书房中踱步,心情复杂。今日在军营中的见闻让他对这位奕烈贝勒刮目相看,同时也让他对女儿的表现感到既骄傲又担忧。
"父亲,您怎么还不休息?"林婉儿端着一壶茶走进书房。
林学士看着女儿,叹了一口气:"婉儿,今日你在军营中的表现,为父既感到骄傲,又有些担心。"
林婉儿疑惑地问道:"父亲为何担心?"
林学士坐下来,认真地说道:"婉儿,你要知道,那位奕烈贝勒不是普通人。他年纪轻轻就能与洋人签订平等条约,现在又被委以平叛重任,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但是,正因为如此,他身边的女子也必定不会简单。"
林婉儿脸颊微红:"父亲,您想到哪里去了?女儿只是对他的学识感到敬佩而已。"
林学士摇摇头:"婉儿,为父看得出来,那位贝勒对你也颇有好感。以他的身份地位,如果真的看上了你,你觉得我们林家能够拒绝吗?"
林婉儿沉默了,她当然明白父亲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不能自主,尤其是面对如此显赫的人物。
"父亲,女儿明白您的担心。但是,女儿觉得那位贝勒是个正人君子,不会强人所难的。"
林学士苦笑:"婉儿,你还是太天真了。在权势面前,什么正人君子都是虚的。不过,如果他真的看上了你,对我们林家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林婉儿听出了父亲话中的意思,心中五味杂陈。她确实对那位奕烈贝勒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更是因为他的学识和见解。但是,她也知道,像他这样的人物,身边必定美女如云,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
---
**次日清晨,军营**
陈浩然一早就起来了,他站在营帐外,看着远方的朝霞,心情颇为复杂。昨日与林婉儿的相遇,让他印象深刻。这个女子的美貌和才智都让他心动,但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复杂,不能轻易动感情。
"将军,各部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副将前来汇报。
陈浩然点点头:"很好,传令下去,全军开拔,目标安庆。"
正在这时,亲卫来报:"将军,林府派人送来了一些当地的特产,说是慰劳军队的。"
陈浩然心中一动:"是林学士派来的?"
"回将军,是林小姐亲自派人送来的,还有一封信。"
陈浩然接过信件,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娟秀的小楷:
"奕烈大人台鉴:
昨日聆听大人教诲,小女子受益良多。今大人即将出征,小女子特备薄礼,聊表心意。愿大人旗开得胜,早日平定叛乱,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
肃此奉达,敬颂
戎安
婉儿顿首"
陈浩然看着这封信,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个女子的心思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关切让他感动。
他提笔回信:
"婉儿小姐妆次:
承蒙小姐关怀,奕烈感激不尽。小姐才华横溢,见解独到,令人敬佩。此次出征,奕烈定当不负众望,早日平定叛乱。待凯旋归来,再与小姐论诗谈文。
专此布达,即颂
文安
奕烈手书"
写完信后,陈浩然将信交给亲卫:"把这封信送到林府,另外,告诉林小姐,她的心意我收到了。"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五万大军开始向安庆进发。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扬起漫天尘土。陈浩然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扬州城的方向,心中默默说道:婉儿,等我回来。
---
**三日后,安庆城外**
安庆城坐落在长江北岸,是太平军的重要据点。此时,太平军主力二十万人马正在城外的平原上集结,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地平线,眉头紧锁。作为太平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深知这次北上的重要性。
"报告忠王,清军已经到达城外十里处,兵力约五万人。"探马飞马来报。
李秀成冷笑一声:"五万人就想对付我们二十万大军?这个奕烈贝勒也太狂妄了。"
副将陈玉成也在一旁说道:"忠王,据探子回报,这支清军的装备确实有些奇怪,从未见过。而且他们的行军速度很快,似乎有什么新式的交通工具。"
李秀成不以为然:"再新式的装备,也不过是些洋枪洋炮罢了。我们太平军经历了十年战争,什么样的武器没见过?"
正说着,远方传来一阵轰鸣声,声音越来越近,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这是什么声音?"李秀成疑惑地问道。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答案。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排排铁甲战车,那是陈浩然的精锐战车队。这些铁甲战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震天的轰鸣声。
紧随其后的是快马奇兵,数百名骑兵呼啸而过,扬起漫天尘土。然后是步兵方阵,整齐划一的步伐,统一的军装,手中的神机火铳在阳光下寒光闪闪。
最后出现的是炮兵部队,一门门天雷神炮被战马拖拽着,炮管粗大,威势惊人。
太平军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装备的军队,那些钢铁怪物简直像是天兵天将一般。
李秀成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这...这是什么军队?"
陈玉成咽了咽口水:"忠王,这些装备我们确实没见过。那些铁疙瘩是什么东西?怎么会自己跑?"
李秀成强自镇定:"不管是什么东西,我们有二十万大军,难道还怕他们五万人不成?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迎战!"
---
**同时,清军阵营**
陈浩然站在指挥车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太平军的阵型。二十万人马确实声势浩大,但在他看来,这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的农民军根本不堪一击。
"将军,太平军已经摆开阵势,看样子是要决战了。"参谋长汇报道。
陈浩然放下望远镜:"很好,正好一战定乾坤。传令下去,炮兵部队准备,给他们来一轮炮击,让他们见识一下天雷神炮的威力。"
"是!"
随着一声令下,一百门天雷神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向太平军阵地,爆炸声震天动地,火光冲天。
太平军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瞬间就被打得人仰马翻。那些威力巨大的炮弹一发就能炸死炸伤几十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更是让人站立不稳。
"这是什么炮?威力怎么这么大?"李秀成惊骇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在炮火中溃散。
陈玉成也被震撼了:"忠王,我们的大炮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一轮炮击就死伤了上万人!"
李秀成咬牙切齿:"传令下去,全军冲锋!只要冲到近前,他们的大炮就没用了!"
太平军开始冲锋,二十万人马如潮水般涌向清军阵地。但是,迎接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打击。
连珠神弩开始发威,密集的弩箭形成了密不透风的攻击网。太平军的冲锋队伍纷纷败退,溃不成军。
神机火铳也开始齐射,精准的射击让太平军的指挥官们纷纷落马。没有了指挥,太平军的阵型更加混乱。
铁甲战车开始冲锋,钢铁巨兽冲过太平军的阵地,所向披靡。战车上的神弩不停地射击,威势惊人。
这根本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精良装备对落后武器的碾压。太平军根本无法抵挡如此精锐的攻势。
仅仅两个小时,二十万太平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死伤超过十万,剩下的人四散奔逃。
李秀成和陈玉成带着残部狼狈逃窜,他们终于明白,这个奕烈贝勒拥有的不是普通的军队,而是天兵天将。
---
**战后,清军大营**
陈浩然站在战场上,看着满地的尸体,心情复杂。虽然取得了大胜,但如此惨烈的场面还是让他有些不忍。
"将军,我们俘虏了三万太平军,其中包括几名将领。"副将前来汇报。
陈浩然点点头:"把俘虏集中起来,我要亲自审问。另外,派人收拾战场,掩埋尸体。"
很快,三万俘虏被集中在一片空地上。这些太平军士兵大多是农民出身,被战争的残酷吓得瑟瑟发抖。
陈浩然走到俘虏面前,朗声说道:"诸位,你们都是我大清的子民,本不应该兵戎相见。今日你们败了,按理说应该全部处死。但是,本将军念在你们也是被人蛊惑,所以给你们一个机会。"
俘虏们听到这话,都抬起头来看着他。
陈浩然继续说道:"愿意投降的,本将军既往不咎,还会给你们重新安排生活。不愿意投降的,本将军也不强求,会放你们回家。但是,如果再次拿起武器对抗朝廷,那就别怪本将军不客气了。"
这番话让俘虏们大为震惊,他们没想到这位清军将领竟然如此仁慈。
一名太平军小头目站出来说道:"大人,我们愿意投降!太平军已经败了,我们也不想再打仗了。"
其他俘虏也纷纷表示愿意投降。经历了刚才的惨败,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斗志。
陈浩然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本将军说话算数。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兵了。"
他转向副将:"安排这些人接受改编训练,有军事经验的可以担任基层军官。"
"是!"
---
**同日傍晚,南京城**
南京城内的天王府中,洪秀全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作为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他对这次北上寄予厚望。
"报告天王,安庆传来急报!"一名信使匆匆跑进大殿。
洪秀全急忙问道:"如何?我军可曾大胜?"
信使跪在地上,颤抖着说道:"回天王,我军...我军大败!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忠王和英王带着残部逃回来了。"
洪秀全如遭雷击,身体摇摇欲坠:"什么?二十万大军败了?这怎么可能?"
信使哭着说道:"天王,清军的装备太可怕了,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们有会跑的铁疙瘩,有威力巨大的大炮,还有射得特别快的枪。我们的人一冲上去就被打死了。"
洪秀全瘫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他知道,太平天国完了。
正在这时,李秀成和陈玉成狼狈地跑进大殿,两人身上都带着伤,衣衫褴褛。
"天王,我们败了!"李秀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洪秀全强撑着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详细说来。"
陈玉成哽咽着说道:"天王,那个奕烈贝勒的军队根本不是人间的军队,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他们的武器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们二十万大军在他们面前就像蚂蚁一样。"
李秀成也说道:"天王,我们不能再打了。继续打下去,太平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洪秀全听着两人的描述,心中绝望到了极点。他知道,太平天国的末日到了。
---
**次日,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内,气氛异常凝重。咸丰帝驾崩后,年仅6岁的同治帝即位,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平军北上的消息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恐慌。
"太后,前方来报!"一名快马加鞭的信使冲进殿内。
慈禧太后急忙问道:"如何?奕烈可曾得胜?"
信使兴奋地跪下禀报:"回两宫太后,大胜!奕烈贝勒在安庆大败太平军,歼敌十万,俘虏三万,太平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同时松了一口气。慈安太后说道:"真的?太平军败了?"
"千真万确!奕烈贝勒的军队所向披靡,太平军根本不是对手。现在洪秀全已经派人求和,太平天国即将投降!"
慈禧太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好!好!奕烈真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先帝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她转向身边的大臣们:"诸位爱卿,奕烈立下如此大功,应该如何封赏?"
军机大臣肃顺说道:"太后,奕烈此次平叛功勋卓著,应该重重封赏。臣建议册封他为亲王,世袭罔替。"
慈安太后点点头:"好,就按肃顺大人说的办。另外,再赏银百万两,以示朝廷恩典。"
慈禧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奕烈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功绩,将来必成大器。我们要好好笼络此人。"
---
**同日,英法俘虏营**
在北京城外的一处军营中,关押着四千名英法联军俘虏。这些俘虏在这里已经待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命运。
营房中,英军上校威廉斯正在和法军上校杜邦商量着什么。
"杜邦,你觉得那个奕烈会怎么处置我们?"威廉斯忧心忡忡地问道。
杜邦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听说他刚刚大败了太平军,现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也许会对我们宽大一些。"
正说着,营房外传来脚步声,一名清军军官走了进来。
"诸位,奕烈贝勒有令,明日释放你们回国。"军官宣布道。
俘虏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威廉斯激动地问道:"真的?我们可以回国了?"
军官点点头:"不错,贝勒爷说了,中英法三国已经签署了和平条约,你们作为俘虏也应该获得自由。明日会有船只送你们回国。"
俘虏们欢呼起来,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杜邦感慨地说道:"这个奕烈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胸怀宽广。"
威廉斯也点头同意:"是啊,如果所有的中国官员都像他这样,中西方的关系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
**同日,天津租界英国领事馆**
天津租界内,威妥玛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北京方面的消息。自从女儿艾米丽公开表达对奕烈的爱意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复杂。
"父亲,您在担心什么?"艾米丽走进书房,她今日穿着一身淡蓝色的欧式长裙,金色的卷发披在肩上,显得优雅动人。
威妥玛叹了一口气:"艾米丽,我刚刚收到消息,那个奕烈南下平叛去了。据说太平军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北上,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艾米丽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他去打仗了?二十万太平军...这太危险了!"
威妥玛看着女儿那担忧的表情,心情更加复杂。他知道女儿是真的爱上了那个中国贝勒,但作为英国领事,他又不得不考虑国家利益。
"艾米丽,你要明白,奕烈虽然有些本事,但太平军可不是好对付的。他们在江南经营了十多年,实力雄厚。"
艾米丽急切地说道:"不,父亲,您不了解他。奕烈他...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平安归来。"
正在这时,一名英国军官急匆匆跑进来:"领事大人,刚刚收到消息,我们的4000名俘虏要被释放了!"
威妥玛惊讶地站起来:"什么?真的?奕烈同意释放俘虏了?"
军官点点头:"是的,而且据说是无条件释放,还会提供船只送我们的人回国。"
艾米丽眼中闪过一丝骄傲:"看吧,父亲,我就说他是个君子。即使在战争期间,他也没有忘记人道主义。"
威妥玛沉思了一会儿:"这个奕烈确实不简单。释放俘虏这件事,不仅展现了他的胸怀,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艾米丽疑惑地问道:"政治智慧?"
威妥玛解释道:"艾米丽,你想想,现在各国都在关注中国的局势。如果奕烈虐待俘虏,那么各国就有理由继续敌视中国。但他释放俘虏,反而让各国无话可说,甚至会赢得国际声誉。"
艾米丽点点头:"父亲说得对,他总是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威妥玛看着女儿那崇拜的表情,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女儿已经彻底沦陷了。
---
**同日,法国领事馆**
法国领事布尔布隆正在和几名欧洲商人商讨着什么。
"先生们,现在的情况对我们很不利。"布尔布隆忧心忡忡地说道,"那个奕烈不仅军事实力强大,政治手腕也很高明。"
一名德国商人说道:"布尔布隆先生,据我了解,奕烈这次南下平叛,如果成功的话,他在中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布尔布隆点点头:"是的,而且他释放我们俘虏的举动,也让欧洲各国政府很难再找借口对中国施压。"
一名荷兰商人担忧地说道:"如果中国真的强大起来,我们在远东的利益就会受到很大冲击。"
布尔布隆沉思道:"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也许,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德国商人疑惑地问道:"合作?"
布尔布隆解释道:"是的,那个奕烈显然是个实用主义者。如果我们能够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许能够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荷兰商人点头同意:"布尔布隆先生说得有道理。毕竟,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如果能够和平进入,比武力征服要好得多。"
布尔布隆最后说道:"那么,我们就等着看这次太平军叛乱的结果吧。如果奕烈真的能够平定叛乱,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考虑与他合作的可能性了。"
---
**三日后,伦敦,英国外交部**
伦敦的雾气弥漫在泰晤士河上,英国外交大臣罗素勋爵正在紧急召开会议。会议室内坐着军部、海军部和殖民地部的高级官员。
"先生们,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最新消息。"罗素勋爵严肃地说道,"那个叫奕烈的中国贝勒,不仅释放了我们的4000名俘虏,还在安庆大败了太平军。"
海军部长萨默塞特公爵皱着眉头:"罗素勋爵,这意味着什么?"
罗素勋爵摊开一份电报:"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这个奕烈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智慧,远超我们的预期。"
军部大臣卡德韦尔说道:"据前线报告,奕烈的军队装备了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武器。我们的军官描述说,那些武器的威力远超传统火炮。"
殖民地大臣纽卡斯尔公爵担忧地说道:"如果中国真的拥有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那么我们在远东的殖民利益就会受到威胁。"
罗素勋爵点点头:"正是如此。而且,奕烈释放俘虏的举动,让我们很难再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中国施压。"
萨默塞特公爵问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罗素勋爵沉思了一会儿:"我认为,我们应该派遣更高级别的外交官与奕烈接触。也许,通过外交途径能够获得比军事行动更好的结果。"
卡德韦尔提醒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军事准备。如果外交失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罗素勋爵最后总结道:"那么,我们就采取两手准备:一方面加强外交接触,另一方面增强在远东的军事部署。"
---
**同日,巴黎,法国外交部**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马车络绎不绝。法国外交部内,外交大臣图维内尔正在与拿破仑三世的特使商讨对华政策。
"图维内尔先生,皇帝陛下对中国的最新局势非常关注。"特使说道,"那个奕烈的表现确实出人意料。"
图维内尔点点头:"是的,我们原本以为中国已经是一个衰落的帝国,但现在看来,我们可能低估了他们的实力。"
特使继续说道:"皇帝陛下认为,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也许,合作比对抗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图维内尔沉思道:"确实如此。而且,奕烈释放俘虏的举动,也展现了他的政治成熟度。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特使问道:"那么,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图维内尔回答道:"我建议派遣一个高级外交使团访问中国,与奕烈进行正式的外交接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在印度支那的军事部署,以防万一。"
---
**同日,圣彼得堡,俄国外交部**
在冰雪覆盖的圣彼得堡,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正在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汇报中国的最新情况。
"陛下,中国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戈尔恰科夫恭敬地说道,"那个奕烈不仅击败了太平军,还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实力。"
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戈尔恰科夫,这对我们在远东的利益意味着什么?"
戈尔恰科夫回答道:"陛下,如果中国真的强大起来,我们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扩张就会受到阻碍。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
沙皇疑惑地问道:"机会?"
戈尔恰科夫解释道:"是的,陛下。如果我们能够与奕烈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许能够在中亚地区达成某种默契。毕竟,我们都面临着英国的威胁。"
亚历山大二世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戈尔恰科夫建议道:"我认为,我们应该派遣特使访问中国,向奕烈表达我们的善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在远东的军事部署,以应对可能的变化。"
沙皇最后说道:"很好,就按你说的办。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在远东保持平衡,既不能让中国过于强大,也不能让英法独占好处。"
---
夕阳西下,陈浩然站在安庆城头,俯瞰着长江。这一战的胜利不仅彻底打垮了太平军的主力,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他想起了扬州城中的林婉儿,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也许,是时候回去看看她了。
陈浩然点点头:"很好,传令下去,明日进军南京。太平天国的历史,该结束了。"
远方的夕阳如血,映红了半边天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