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三年里,战火依旧在蔓延,却没能挡住陈氏纺织厂的脚步。棉田扩到了百亩,新盖了三座车间,连江南的分号都开成了当地最大的纺织坊。王姓汉子成了分号的掌柜,娶了个江南姑娘,生了个大胖小子,写信回来时总说:“陈先生,您放心,这儿的棉花一年比一年好,织出的布,连县里的学堂都在用。”

陈天的头发也添了几缕白,却比刚来时更沉稳。他不再天天守在车间,更多时候是在办公室里看图纸,或是去郊区的棉田转转。沈曼青成了他最得力的搭档,把订单和销路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人偶尔会在傍晚的办公室里喝杯茶,聊起前线的消息,聊起未来的打算,默契得像认识了一辈子。

“听说了吗?鬼子在太平洋吃了败仗,怕是撑不了多久了。”这天,沈曼青拿着份报纸进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报纸上的标题印得醒目:《我军收复失地多处,抗战胜利曙光在前》。

陈天接过报纸,手指抚过那些铅字,忽然想起刚穿越时,在陈家村看到的第一张布告,字迹模糊,却透着同样的期盼。他笑了笑:“看来,咱们的‘爱国布’还得加把劲,争取让战士们穿着新棉衣,踏平鬼子的炮楼。”

【抗战胜利曙光触发“决战”支线:三个月内赶制五万套棉衣,奖励积分500点,功德点300点。】

五万套,是个天文数字。陈天当即召集所有工人,在厂里的空地上开了场大会。他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有从贫民窟来的妇女,有江南来的棉农,有逃难的学生,还有像王姓汉子一样,跟着厂子一步步扎根的人。

“兄弟们,姐妹们,”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鬼子快撑不住了,前线的战士们等着咱们的棉衣,等着穿咱们织的布,把他们赶出去!”

人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应:“赶出去!”“加把劲!”

沈曼青站在他身边,眼里闪着光,举起手里的订单:“这个月,工钱翻倍,饭管饱,谁要是累倒了,我亲自给你端汤送药!”

接下来的三个月,厂里成了不夜城。织布机的轰鸣声、染坊的蒸汽声、剪刀裁布的咔嚓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冲锋的号角。陈天把铺盖搬到了办公室,累了就睡一会儿,醒了就去车间帮忙,手掌上的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却比任何时候都有力量。

有天夜里,他路过学堂,看到里面还亮着灯。推开门一看,是几个孩子在给棉衣钉扣子,小手冻得通红,却钉得格外认真。最小的那个孩子抬头看他,举着棉衣说:“陈叔叔,我们也想帮忙,让军叔叔早点回家。”

陈天的眼眶热了,走过去帮他们暖了暖手:“好,等打完仗,叔叔带你们去江南看棉花田。”

【“众志成城”特殊成就达成,奖励积分500点,功德点300点,生产效率提升30%。】

三个月后,最后一批棉衣装上卡车,鸣着笛驶向远方。陈天站在厂门口,看着车队消失在路尽头,忽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顺着门框滑坐在地上。沈曼青递过来一瓶水,笑着说:“你呀,也该歇歇了。”

他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厂里的工人互相搀扶着回家,看着学堂的孩子们趴在窗台上挥手,忽然笑了——这三年,值了。

【“决战”支线完成,获得积分500点,功德点300点。当前总积分5000点,功德点2920点。】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上海那天,陈天正站在棉田里。新播的棉种刚冒出绿芽,嫩得像能掐出水来。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夹杂着人们的欢呼,连空气里都飘着松快的味道。

“陈先生!胜利了!我们胜利了!”王姓汉子从厂区跑过来,手里挥舞着一张报纸,脸涨得通红,像个孩子。

陈天直起身,看着远处厂区的方向——那里已经炸开了锅,工人们互相拥抱,孩子们举着小国旗奔跑,沈曼青站在车间门口,正朝着棉田的方向望,风把她的旗袍吹得猎猎作响。

他笑了笑,弯腰拍了拍沾在裤腿上的泥土。这五年,像一场漫长的跋涉,从初来乍到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笃定,他陪着陈氏纺织厂在战火里扎根,看着棉花变成布匹,布匹变成棉衣,一件件送往前线,送进千万个等待温暖的角落。

【主线任务“守护家族纺织厂,为抗战前线筹集物资”最终完成,综合完成度320%,判定为完美。】

回到厂区时,沈曼青正指挥着工人挂灯笼。看到他来,她提着裙摆跑过来,眼里闪着泪光,却笑得灿烂:“陈天,我们做到了。”

“是我们做到了。”陈天纠正她,目光扫过欢呼的人群——有当年贫民窟的寡妇,如今已是染坊的老师傅;有跟着他从江南来的乡亲,正抱着孩子给棉田鞠躬;还有学堂的老秀才,正带着孩子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声音虽哑,却字字铿锵。

这些面孔在眼前流转,像一帧帧鲜活的画。陈天忽然想起刚穿越时,系统冰冷的提示音,想起原主临终前的执念,想起大靖朝田埂上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原来所谓“任务”,从来都不只是完成指标,而是在这些滚烫的人间烟火里,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温度。

【检测到宿主与当前世界羁绊达到阈值,可选择“永久停留”或“保留记忆脱离”。】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陈天却异常平静。他走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三样东西:大靖朝的桃木禾苗簪,民国的棉布样本,还有一小包江南的棉种。

指尖抚过桃木簪的纹路,阿禾亮晶晶的眼睛仿佛就在眼前;捏起棉布样本,沈曼青在车间熬夜赶工的身影清晰如昨;最后,他打开棉种包,把那些褐色的颗粒倒在手心——这是周老去年寄来的新种,饱满得像藏着整个春天。

“系统,我选脱离。”

【确认脱离,开始结算最终奖励……】

【获得积分8000点,功德点5000点,永久保留“农耕精通”“基础锻造”“人情世故”技能。】

【可携带一件本世界物品脱离,当前可选:棉布样本、江南棉种。】

陈天把棉种小心翼翼地放回包里。他想带着这份来自民国的希望,去看看下一个世界的春天。

【物品已确认,脱离程序启动,倒计时10秒。】

10……他最后看了一眼办公室的窗,沈曼青正和老秀才说着什么,阳光落在她的旗袍上,像镀了层金。

9……织布机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依旧是熟悉的节奏,却比任何时候都轻快。

8……王姓汉子抱着孩子,正往棉田的方向去,大概是想让孩子认认未来要种的棉苗。

7……孩子们的歌声飘进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6……他想起周老的眼泪,想起沈曼青递来的姜汤,想起无数个一起熬夜赶工的夜晚。

5……这些人,这些事,会像棉种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吧。

4……他忽然笑了,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揣着满当当的温暖。

3……或许不必说再见,他们会带着他的份,好好活下去。

2……就像大靖朝的阿禾,会带着他的牵挂,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

1……

白光闪过的瞬间,陈天仿佛又闻到了棉田的清香,听到了织布机的轰鸣,看到了那些在乱世里互相扶持的笑脸。

再睁眼时,是现代出租屋熟悉的天花板。空调还在吹着冷风,桌上的泡面桶已经凉透,手机屏幕亮着,显示距离上班还有半小时。

一切都和离开时一模一样,仿佛那五年民国岁月,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梦。

陈天坐起身,摸了摸口袋,指尖触到一个硬物——是那包江南的棉种,被妥帖地放在裤袋里,带着他的体温。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涌进来,照在楼下的花坛里,几株月季开得正艳。陈天从抽屉里找出个空花盆,把棉种小心翼翼地埋进去,浇了点水。

或许这些棉种在现代长不出民国的棉田,但没关系。

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留下了——掌心磨不去的茧子,眼里藏不住的温和,还有心底那份穿过两个时代的、关于守护与坚韧的记忆。

手机闹钟响了,陈天深吸一口气,开始换衣服。上班的路还得走,生活还得继续,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

花盆里的泥土静静躺着,像藏着一个秘密。陈天笑了笑,拿起公文包出门。

下一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不知道。

但他已经准备好,带着这包来自民国的棉种,带着那些穿过时光的暖意,去赴下一场山海。

就像在大靖朝时那样,就像在民国时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