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乌龙侦探事务所”那锈迹斑斑的铁皮墙壁上,此刻终于有了一抹崭新的、与漏雨和霉味格格不入的亮色——一块半人高的、光洁的白板。这是林小夏咬着牙,用王小明那张十万定金支票里的钱,刚买回来的“奢侈品”。白板边缘的塑料膜还没撕干净,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射着廉价的光泽。它像一块突兀的补丁,钉在这破败空间的中央,宣告着事务所向“正规化”迈出了(极其微小且前途未卜的)一步。

白板前的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荒诞的忙碌。

林小夏正小心翼翼地用磁吸贴,将几张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激光打印机特有热气和淡淡墨粉味的A4纸,固定在白板中央。纸上正是她从手机里导出的、在江畔壹号书房惊险偷拍的那几张黑白老照片。最大、最清晰的一张,是那张在“红星酱油厂”斑驳大门前的合影。经过放大打印,照片上那些模糊的像素点变得更加明显,人物面容的细节在粗糙的颗粒感中艰难地浮现出来,反而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和神秘。

照片的背景清晰了许多。大门上方,那模糊的字迹经过放大和锐化处理,终于可以辨认出是“江州红星酱油厂”七个饱经风霜的大字。大门一侧的砖墙上,一个模糊但依稀可辨的厂徽图案——一颗褪色的五角星,中间似乎环绕着麦穗和齿轮的轮廓。照片右下角,一行极其模糊、几乎被岁月磨蚀殆尽的手写小字,在放大后显现出几个残缺的数字“…78.6.?”,似乎指向了某个特定的年月。

林小夏一边固定照片,一边指着白板上的图像,语速清晰而快速,带着一种务实的效率感:

“根据背景的厂名、厂徽,结合赵叔之前提供的‘红星酱油厂’线索,还有这模糊的日期(1978年6月?),基本可以确认,这张照片拍摄于大约四十年前,是当时红星酱油厂内某个青年团体(可能是先进班组、技术骨干或者团组织)的合影。照片上一共八个人,七男一女。”她说着,用一支黑色记号笔在照片下方标注了这些基本信息。

她的目光在照片上那八个年轻的脸庞上扫过,手指精准地点在其中一张笑容相对明显(但透着一股子精打细算)的脸上:“这个,很容易辨认,年轻版的王万贯。虽然年轻,但那股子…呃…‘精打细算’的气质,眉宇间还是能看出点端倪。”她没直接说“小气鬼”,但语气里的意思大家都懂。王小明的脸又白了几分,默默移开了视线。

“至于其他人…”林小夏摊了摊手,眉头微蹙,“身份未知。照片太老,像素太低,光靠这个,很难确认具体是谁。需要更多线索进行交叉比对。”

就在林小夏专注于信息梳理时,沈墨却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在白板前狭窄的空地上来回踱步。他手里紧握着一支崭新的红色记号笔(同样是新买的),如同握着一柄审判之剑。他那顶刚换了灯泡的矿工灯没戴在头上,而是被他顺手放在了桌角,昏黄的光柱斜斜地打在白板一角,将照片上的人影拉出长长的、扭曲的阴影。

沈墨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在白板上的合影照片上反复扫描,尤其是在林小夏重点标注的那个“阴郁男”脸上停留。他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四十年前欠债绑架论”中,赵建国那声关于“心结利息”的叹息更是给他提供了理论支撑。在他看来,照片上的每一个人,都笼罩在“债主嫌疑人”的巨大光环之下!

“债主!债主!债主!”沈墨嘴里念念有词,脚步越来越快,眼神越来越亮,“看!这个!!”他突然停下脚步,红色记号笔如同毒蛇吐信,猛地戳向照片中站在王万贯斜后方、一个浓眉大眼、嘴角下撇、眼神看起来颇为不善的年轻男人!

“看这眼神!凶光毕露!像不像黑社会打手?!一看就是讨债专业户!心狠手辣!绝对的主犯嫌疑!红圈!必须红圈!重点标记为‘凶悍债主’!”沈墨激动地说着,手腕用力,在那人模糊的脸部轮廓上,狠狠地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红色圆圈!红圈在粗糙的打印纸上晕开一小片。

不等其他人反应,沈墨的笔尖又如同装了弹簧般,迅速移向另一个站在前排、笑容满面、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圆脸年轻人:“还有这个!!”他声音拔高,充满了“洞察真相”的兴奋,“看这笑容!假!太假了!皮笑肉不笑!标准的笑面虎!这种人才最可怕!表面跟你称兄道弟,背地里捅刀子!放高利贷的经典款!‘笑面虎债主’!红圈伺候!”又一个歪歪扭扭的红圈覆盖了那张模糊的笑脸。

他的目光在照片上扫视,最终落在那唯一的女性身上。那是一个扎着两根麻花辫、穿着碎花衬衣、笑容腼腆、看起来相当清秀的年轻姑娘,站在人群边缘。沈墨的笔尖指向她,脸上露出一种“我懂了”的睿智表情(在林小夏看来是猥琐):

“还有她!别被外表欺骗了!这种清纯挂的,往往最危险!美人计!懂不懂?!经典犯罪手法!利用王万贯这个小气鬼可能存在的…呃…情感弱点?接近他!获取信任!然后和同伙里应外合!下药!绑架!‘美人计债主’!必须红圈!重点防范!”第三个硕大的红圈,毫不怜香惜玉地圈住了姑娘模糊但清秀的脸庞。

沈墨越圈越起劲,红色记号笔在白板上挥舞得虎虎生风,眼看就要把照片上剩下几个看起来比较“老实巴交”的面孔也一并纳入“债主嫌疑人”的红色包围圈。

“沈!墨!!”林小夏忍无可忍的怒吼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响!她一把夺过沈墨手里的红笔,动作快如闪电,差点把笔头戳进沈墨的鼻孔里!

“停!立刻!马上!停止你的面相学犯罪侧写!”林小夏气得胸口起伏,指着白板上那几个刺眼的红圈,声音因为愤怒而发抖,“我们需要的是实际线索!是身份信息!是关系网!不是你的脑洞和看相!你把他们全圈成债主有什么用?!能告诉我们他们姓甚名谁、现在住哪儿吗?!能解释王万贯怎么消失的吗?!不能!只会把水搅得更浑!”

她将红笔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然后指着白板,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现在!立刻!把你这些毫无根据的红圈给我擦掉!然后!闭嘴!坐好!别干扰我工作!”

沈墨被林小夏突如其来的怒火和那差点捅到鼻子的笔尖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他看着白板上那几个自己刚刚精心圈出来的“债主”,再看看林小夏那喷火的眼睛,气势瞬间矮了半截,悻悻然地嘟囔:“…面相学…也是科学分支嘛…古人云…相由心生…”但在林小夏杀人般的目光注视下,声音越来越小,最后乖乖地从旁边拿起板擦,不情不愿地去擦那几个红圈,擦得白板吱嘎作响,留下几道难看的红色污痕。

镇压了沈墨的“面相暴走”,林小夏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她重新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无视了那几个残留的红印,开始在照片旁边空白处,列出已知的、可以追查的线索:

1. **地点:** 红星酱油厂(已倒闭,旧址在老城区东郊?)

2. **时间:** 约1978年(需核实)

3. **人物:** 合影8人(王万贯已确认,其余7人身份未知,需查找当年厂内人事档案或老员工回忆)

4. **关联点:** 赵叔提到“老地方”茶楼(原址在红星厂宿舍区附近?可能曾是老员工聚集地)

5. **潜在线索点:** 王小明曾提到,失踪前王万贯常去老城区一个叫“时光修理铺”的地方(修旧物的小店?可能与怀旧有关?)

“赵叔,”林小夏写完,看向角落里默默抽烟的赵建国,“您是老江州,红星酱油厂那片您熟,知道当年厂里的人事档案可能存放在哪里吗?或者,有没有可能找到还在世的老员工?特别是…”她指了指照片上那个被沈墨重点怀疑的“阴郁男”,“认识这个人的?”

赵建国吐出一口烟圈,浑浊的目光落在白板照片上,眉头微锁,似乎在记忆的尘封档案库中艰难搜索。他缓缓道:“红星厂…倒闭快三十年了。档案…估计早散了,或者堆在哪个犄角旮旯吃灰。老员工…死的死,散的散,难找了。”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藤椅扶手,“不过…‘老地方’茶楼那片,以前确实就在厂宿舍区边上。有个老伙计,叫孙瘸子…哦,孙有福,以前是厂里的工会干事,记性好,爱管闲事,以前常在‘老地方’泡着。后来腿脚不好,在家休养了。他…或许能认出几个照片上的人。”

林小夏眼睛一亮,立刻在“老地方茶楼”后面标注:**“找孙有福(前工会干事)”**。

“还有那个‘时光修理铺’,”赵建国补充道,眼神里带着一丝不确定,“老城区修旧货的铺子就那么几家。叫这个名字的…好像是在梧桐巷口?老板姓陈?是个古怪老头,手艺不错,就爱捣鼓些破铜烂铁老物件。王总…王万贯去那儿干嘛?”他摇了摇头,显然也摸不着头脑。

林小夏迅速在“时光修理铺”后面标注:**“梧桐巷口?老板姓陈?”**

线索脉络在白板上逐渐清晰起来。虽然依旧模糊,但至少有了几个可以着手追查的支点。

“好!”林小夏放下笔,拍了拍手,看向沈墨和王小明,“下一步,兵分两路!沈墨!”她点名。

正对着白板上自己残留的“红圈杰作”发呆的沈墨一个激灵:“啊?在!”

“你,”林小夏指着白板上“时光修理铺”的位置,“带着你的‘专业设备’(她瞥了一眼桌角的矿工灯和薯片桶探测仪),去梧桐巷口,找到那个‘时光修理铺’,想办法打听清楚,王万贯最近去那里干什么!修了什么?和什么人接触过?记住!低调!别再把鸟粪当样本了!”她严厉警告。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探查神秘修理铺!”沈墨立刻挺起胸膛,虽然底气不足,但“外星能量液”和“缩小绑架论”支撑着他再次燃起斗志。

“赵叔,”林小夏转向赵建国,“麻烦您带路,我们去找那位孙有福老先生。他是关键!希望能认出照片上的人!”

赵建国点点头,掐灭了烟头:“行,孙瘸子…孙有福家不远,现在就去?”

林小夏点头,又看向藤椅上脸色苍白的王小明:“王先生,您…要不先休息一下?或者,您对照片上的人,有没有一点印象?王总以前提过他的老工友吗?特别是…有没有提到过谁的名字?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王小明茫然地抬起头,目光在白板照片上那几张模糊的、属于四十年前的年轻面孔上缓缓移动。他努力在记忆中搜寻,父亲威严的身影和童年“小气鬼”的形象在脑海中交错,让他痛苦地皱紧了眉头。最终,他颓然地摇了摇头,声音沙哑:“没…没有。我爸…很少提以前的事。更没说过…什么老工友的名字…”

一丝失望掠过林小夏眼底,但她很快调整好情绪:“没关系。王先生您先休息,等我们消息。”

她迅速将白板上那张关键的合影照片小心取下,折好放进包里。又将桌上的儿童显微镜(沈墨还在惦记他的鸟粪样本)和薯片桶探测仪一股脑塞给沈墨。

“行动!”林小夏一声令下,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沈墨抱着他的“装备”,矿工灯的光柱在昏暗的屋里晃动着,率先冲出了漏风的铁皮门,目标——神秘的“时光修理铺”。

赵建国也站起身,戴上他的旧警帽。

林小夏最后看了一眼白板上残留的线索和红色印记,深吸一口气,跟着赵建国,踏入了老城区午后湿漉漉的、充满未知的巷弄,目标——可能掌握着“债主”名单钥匙的老工会干事孙有福。

滴答…滴答…

屋顶的漏雨,依旧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接水的脸盆。

五十万的倒计时,在每一滴水中悄然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