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时分,“黎塞留”号和伴随巡洋舰在海面上急速前进。雷达与声呐部位并不足以覆盖更远海域——在这个时代,大型战列舰上的火控雷达尚属新生事物,探测能力有限,尤其在强风浪干扰下,想要精确分辨远距离目标更是困难重重。(华盛顿号这种氪金玩家另说)
火控室里,一片肃静。墙壁上贴满海图与数据图表,战舰自身的火炮参数、射程标尺、弹着修正公式等,一应俱全。年轻的火控军官博纳风低头凝视桌上一份射击准备清单,神色间满是专注。
“炮控电路……稳定;主炮塔旋转系统……良好;备弹……足量……”他默念着各种数据,将其与工程兵提供的参数比对,又和夜间射击法则逐条验证。自从法国陷落后,他的弟弟在敦刻尔克中被德国的战机扫射身亡,身在北非的他悲痛欲绝,所以当舰长宣布加入自由法国抗击德国的时候他惊喜万分,他发誓要在海战中亲手击溃德舰,好给弟弟复仇,也祖国和自己一个交代。他一直坚信:尽管“黎塞留”号离开船坞的时间仓促,但只要操纵得当,一样能发挥出堪与任何轴心国主力舰抗衡的火力。他认为他们15英寸的主炮绝对可以击穿俾斯麦号的装甲。
不远处,副官盖伊小声提醒:“博纳风,放松点。还不知道能否真碰上‘俾斯麦’。”
博纳风摇了摇头,神情坚毅:“如果碰上了,我们必须第一时间锁定它并开火。火力时机一旦错过,就可能是生死之差。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电灯在舰体颠簸中微微晃动,映照出火控室里紧张的氛围。外面风浪似乎又在加剧,海水拍打船舷发出阵阵闷响,让每个人都神经紧绷。
与火控室同样忙碌的,还有“黎塞留”号的轮机舱。轮机长费卢克带领十多名技工在高温与轰鸣中彻夜忙碌,确保锅炉和涡轮机都处于高效运转状态。为了追赶德舰可能的航线,他们不得不频繁提升航速。
轰鸣声中,费卢克用手背抹去额头上的汗珠。他清楚,虽然战列舰的最大航速通常略逊于某些战列巡洋舰或高速战列舰,但“黎塞留”号作为新型高速战列舰巡航时速都有24节在四联装主炮的重量均衡与动力系统设计上,保留了一定的快速巡航潜力。只要锅炉稳健、给水充分,他们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逼近30节的高航速。
“锅炉压力再加一个刻度!”费卢克对主控台喊道,“保持蒸汽管路稳定,注意别过载!”
一次又一次的指令传出,技工们在狭窄钢铁通道内来回奔走,调节阀门,监视压力计。蒸汽滚滚,灯光幽暗,但他们没人喊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要将“黎塞留”号的力量完美释放,就必须先从轮机舱开始。
甲板上,主炮高耸的炮塔静静伫立,似乎在等待那一刻的怒吼。整艘舰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急切地要冲破黑暗海面去完成它的宿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