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过后不久,“黎塞留”号收到那两艘先行巡洋舰的新电报:
“已发现疑似德军主力舰队迹象,其中一艘极可能为‘俾斯麦’,正朝西南方向运动,速度约25-28节,方位估计在我方以北70海里。我们尝试保持距离监视,但对方火力过强,已被逼退,无法再靠近侦察。”
德拉库尔没有片刻犹豫,立刻下令舰队朝北偏西调头”以最快速度赶往可能的交汇点。他明白,若“俾斯麦”侦察到大规模盟军或再次遇上别的拦截力量,随时可能转向撤离;如今正是难得的机会。
航向调整后,两小时的高速航行里,甲板上士兵们加紧准备,最紧张的莫过于火控与瞄准系统。博纳风与他的团队目不转睛地盯着雷达屏幕与光学观测仪,一旦发现目标,就要迅速算出射击诸元。
不久,观测哨喊道:“发现探照灯光线——方位005,可能是敌舰在捕捉我们或巡洋舰队位置!”
只见漆黑海面上,远远亮起一束白色光柱,随即又熄灭;片刻后,另一束光柱在稍偏左的位置闪动。那正是战舰夜间交战时常用的探照灯战术,用于识别目标或配合光学瞄准。
德拉库尔瞬间命令关掉除必要航行灯外的所有暴露灯光,让“黎塞留”号尽量隐入黑夜,同时展开大功率监听,捕捉对方无线电或声呐信号。数分钟后,黑夜深处传来几声剧烈的炮击闪光——一朵朵橘红色的火舌在海天交界处稍纵即逝,接着是一阵低沉的回音。那是大口径舰炮的怒吼。
“全舰一级战斗部署!”德拉库尔的声音回荡在各层舱室,“准备交火!“黎塞留左满舵,迎上去!”
“俾斯麦”号舰桥上,林德曼用望远镜盯住远方闪烁的疑似舰影:“那应该是另一艘法国大型舰艇……给火控官传令:先用试探射击来观察对方距离与运动数据。主炮塔注意监测炮口火焰对视觉的干扰。”
火控官立即计算风向和目标方位,随即通报给各主炮塔。布伦纳手下的炮弹输送队井然有序地把一发发380毫米穿甲弹装入炮膛。刹那间,“俾斯麦”号前甲板的两座双联装主炮齐声怒吼,火光照亮了舰艏的钢铁身影。在日德兰海战中吕佐夫号打响的第一炮过了24年后,大西洋上宿命对决仍是由德国人的先敌开火拉开了帷幕。
炮弹在夜色中划出长长的轨迹,呼啸着向“黎塞留”号方向飞去。相距不过两万余米,对于夜战而言已是高风险距离。刹那之间,海面上绽开几股冲天水柱,离“黎塞留”号船体并不算远,溅起的水花打在甲板上,让众人惊出一身冷汗。
“注意航向规避!火炮准备还击!”德拉库尔沉声道。舵手猛地转舵,让“黎塞留”号做出横向机动,以缩小被火力集中的几何面积。与此同时,主炮塔开始旋转校准射界,瞄向闪光处——那艘隐约映在海天之间的巨大黑影。
一时间,夜空中接连闪现双方大口径主炮的射击火光,炮声轰隆,回音在海面回荡。猛烈的冲击在这片海域撕开恐怖的缺口,扬起的水柱伴随碎浪,像是在宣示两艘战列舰的初次对峙已然拉开帷幕。
“命令主炮立刻还击!锁定之后立刻自由开火,将位置发给巡洋舰编队!立刻向指挥本部报告请求支援!”德拉库尔怒哄道。
“主炮距离修正完毕,方位006,高度仰角24度,目标速度28节,偏北。”火控官博纳风喊着,眼神里迸发出异样的光彩。
“开火!”
伴随着指令,“黎塞留”号舰艏与舰桥后的两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几乎同时喷射出炽白色的炮焰,震耳欲聋的轰鸣让甲板微微颤动。八发炮弹排成密集阵形冲出炮膛,高速飞向那黑暗中的敌影。
十几秒后,远方海面响起连续的爆裂声,有的炮弹落在舰体附近,升起巨大的水花;有的炮弹似乎越过德舰舰体,更远处在夜幕下炸开,映出短暂的火球。虽然首轮射击并未直接命中,但却标志着“黎塞留”号正式向德军宣战。
第二轮齐射在26秒后射出,黎塞留号优良的自动装弹机让他拥有和俾斯麦一样的极高射速,不幸的是火控雷达将欧根亲王号识别成了俾斯麦号进行瞄准,不过法军持久的训练得到了很高的回报,第2轮齐射就形成了跨射,一发380mm炮弹准确击中了欧根亲王的舰体中部,直接废掉了鱼雷发射管,同时燃起大火,欧根亲王号舰长只能忍痛将再装填装置中的鱼雷紧急抛入大海以免发生殉爆。
看着欧根亲王的熊熊烈火俾斯麦号的枪炮官立刻在通信器中对着舰长大喊:“这绝对是15英寸的主炮的威力!那是黎塞留!一共八发炮弹不可能是声望级战列巡洋舰!雷达显示他们的速度有27节了,更不可能是伊丽莎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