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胡亥在观星台住了下来。

他带来的不仅是始皇帝的旨意,还有一队精挑细选的“内侍”——这些人眼神锐利,步履沉稳,分明是赵高旧部中漏网的影卫,如今换了身份,成了胡亥的爪牙。

李维站在观星台的最高处,望着海面上正在建造的巨舟,眉头紧锁。陈默的铁器工艺已用于造船,船身骨架用铁条加固,甲板铺着厚木板,船头装着铁制撞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确实比传统木船坚固数倍。

“他在船上动了手脚。”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凝重。他手里拿着一块从船板缝隙里抠出的黑色粉末,“这是硝石和硫磺的混合物,遇火就炸。”

李维的心脏猛地一沉:“什么时候放的?”

“昨天夜里,”陈默道,“王二柱看到几个‘内侍’鬼鬼祟祟地靠近船坞,上去盘问,被他们推搡了回来。当时没在意,现在看来,是在布置陷阱。”

胡亥的目的很明显——在秦始皇出海时制造“意外”,让船毁人亡,顺便嫁祸给他们。

“不能声张。”李维低声道,“现在揭穿,只会打草惊蛇。胡亥敢这么做,肯定留了后手,我们没有证据,反而会被反咬一口。”

陈默点头:“我已经让人悄悄清理了那些粉末,但船板缝隙里可能还有残留。得想个办法,既能让船安全出海,又能让胡亥的阴谋败露。”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一个人——蒙恬。

蒙恬虽驻守东郡,但对胡亥的小动作早有察觉。他接到李维的密报后,立刻以“检查船身坚固度”为由,带着亲兵封锁了船坞,名义上是“保护陛下的座驾”,实则趁机彻底排查隐患。

“李工师放心,”蒙恬在船坞深处低声道,“所有可疑粉末都已清除,还在几个‘内侍’的行李里搜出了更多硝石。只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胡亥指使。”

“足够了。”李维道,“只要船是安全的,胡亥就掀不起大浪。至于证据……我们可以给他‘造’一个。”

他的计划是:在船上设置一个“伪陷阱”,故意让胡亥的人触发,却不会伤及船体,只留下明显的人为痕迹。等秦始皇登船时,再“恰好”发现这个陷阱,顺势引出胡亥的人。

陈默立刻明白了:“用无害的材料做个幌子?比如用木炭粉冒充火药,再留下几个‘内侍’的私人物品?”

“正是。”李维点头,“这样既能警示陛下,又能敲打胡亥,让他知道我们有防备。”

三日后,秦始皇的东巡队伍抵达东郡海边。

庞大的车队绵延数十里,黑色的龙旗在海风中招展,气势恢宏。秦始皇乘坐的“龙舟”由八匹骏马拉动,车身镶嵌着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彰显着帝王的无上威仪。

胡亥率文武百官在码头迎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仿佛之前的阴鸷从未存在。李维和陈默站在队伍末尾,冷眼旁观。

“陛下,”胡亥上前一步,躬身道,“这便是用新铁打造的巨舟,名为‘巡海号’,可载千人,能抗八级风浪。李维和陈默为了这艘船,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刻意强调“李维和陈默”,试图将功劳揽到他们身上,同时也埋下“若有差错,便是他们的责任”的伏笔。

秦始皇登上码头的高台,望着海面上的“巡海号”,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好!不愧是大秦的巨舟!何时能出海?”

“回陛下,”李维躬身道,“船身已备妥,只是海风多变,需观星台测算最佳航线,预计三日后便可启航。”

“好。”秦始皇点头,“三日后,朕要亲自掌舵,看看这大海的尽头,究竟有什么。”

就在这时,胡亥忽然“惊呼”一声:“陛下快看!船尾好像有火星!”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船尾升起一缕青烟,像是有东西在燃烧。

“不好!”胡亥立刻道,“定是有人想破坏陛下的座驾!快派人去看看!”

他的人立刻冲向船坞,一副“急于救驾”的样子。李维和陈默对视一眼,知道胡亥按捺不住,提前动手了——这恐怕是他的第二手准备,若“伪陷阱”没被发现,就用真火制造混乱。

“不必惊慌。”蒙恬忽然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臣早已安排亲兵在船上值守,定能查清缘由。”

果然,片刻后,亲兵来报:“启禀陛下,是几个火星落在了船尾的干草上,已被扑灭。在草堆里发现了这个。”

他呈上的,是一小包木炭粉,和一枚刻着“胡”字的玉佩——正是李维他们准备的“伪证”。

胡亥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没想到会“搜出”自己的玉佩,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秦始皇的目光落在玉佩上,又看向胡亥,眼神冰冷:“这是你的玉佩?”

“不……不是臣的!”胡亥慌忙辩解,“是有人陷害臣!一定是李维和陈默,他们怕臣揭发他们的阴谋,故意栽赃!”

“陛下,”李维适时开口,“草民与陈先生一心为大秦造船,绝无害人之心。倒是这玉佩,样式独特,像是东宫之物,或许能问问公子的内侍。”

他的话点到即止,却足以让秦始皇心生疑虑。胡亥的内侍多是赵高旧部,本就疑点重重,如今又牵扯出“纵火”,由不得秦始皇不信。

秦始皇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只是那笑容没达眼底:“罢了,许是哪个内侍不小心遗落的。船没事就好。”他没有深究,却也敲打了胡亥,“胡亥,你年纪还小,少掺和这些事,好好跟着蒙将军学学治军,别总想着些歪门邪道。”

胡亥不敢反驳,只能躬身应诺,脸上却青一阵白一阵。

李维和陈默松了口气。第一步成功了——既保住了船,又让秦始皇对胡亥产生了戒心。

三日后,“巡海号”正式启航。

秦始皇站在船头,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意气风发。蒙恬、李维、陈默侍立在侧,胡亥则被安排在船舱内,美其名曰“负责后勤”,实则被变相软禁。

“李工师,”秦始皇忽然道,“你说这大海的尽头,真有比大秦更广阔的土地?”

李维点头:“陛下,草民虽未亲眼见过,但家传残卷记载,向西航行三月,可至一片名为‘欧罗巴’的大陆,那里有金发碧眼之人,善经商,也善征战。向南航行,有‘非洲’大陆,盛产黄金象牙。”

他的描述既符合世界地理,又刻意强调“经商”“黄金”,精准抓住了秦始皇对财富和疆域的渴望。

秦始皇果然兴致勃勃:“若能将这些土地纳入大秦版图,朕便是千古第一帝!”

就在这时,瞭望手忽然大喊:“陛下,前方发现不明船队!”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数十艘小船,船上插着黑色旗帜,正快速向“巡海号”驶来。

“是海盗!”蒙恬立刻拔刀,“保护陛下!”

李维却皱起了眉。东郡附近的海盗多是零散的渔民,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船队,而且旗帜诡异,不像是本地海盗。

“不对,”陈默忽然道,“那些船的速度太快,船身吃水浅,更像是……经过改装的快船。”

他的话音刚落,那些小船忽然加速,射出密集的火箭,直奔“巡海号”的帆篷!

“不好!”李维大喊,“他们想烧船!”

混乱中,李维瞥见船舱的窗口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胡亥!他正站在窗边,嘴角噙着一丝冷笑,仿佛在欣赏这场“意外”。

这些海盗,是胡亥安排的!

蒙恬的亲兵立刻用盾牌抵挡火箭,弓箭手还击。“巡海号”上的铁制撞角发挥了作用,撞沉了两艘小船,但海盗人数太多,渐渐逼近。

“陈默!”李维大喊,“用那个!”

陈默立刻点头,从船舱里拖出一个巨大的陶罐——里面装着他们秘密研制的“烟雾弹”,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制成,威力不大,却能产生大量浓烟。

“扔!”

几个亲兵抱起陶罐,奋力掷向海盗船队。陶罐在船上炸裂,浓烟滚滚,瞬间笼罩了海面,海盗们的视线受阻,进攻节奏明显放缓。

“趁机突围!”蒙恬下令,“向西北方向行驶,那里是我们的水师驻地!”

“巡海号”调转方向,凭借坚固的船身和强大的动力,冲破海盗的包围,向西北方向驶去。海盗们被浓烟阻挡,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开。

船舱内,胡亥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李维和陈默竟有应对之策,不仅没毁掉“巡海号”,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势力。

“公子,”一个亲信低声道,“我们的人损失惨重,要不要撤?”

“撤?”胡亥冷笑,“事到如今,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告诉潜伏在水师的人,按第二套方案行动。”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在水师驻地,他早已安排了更致命的陷阱。

而此时的“巡海号”上,李维和陈默正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海盗船队,心中都明白,这场海上的危机,才刚刚开始。胡亥的反扑,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猛烈。

海风卷起李维的衣角,他望着远处的水天线,忽然有种预感——这次出海,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秦始皇的野心,更可能是他们逃离这个时代的唯一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的代价,可能是鲜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