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嬴政手中把玩着一粒金丹:“现在就试,看我若死,赵高有何举动!王贲,此事交由你秘密处理。”

“遵命!”

……

夜半时分,嬴政的行宫内,一小太监慌张跑出:“大事不好!中车府令在哪里?”

“大胆!为何喧哗?”

赵高,一个矮胖的宦官,快步上前,一巴掌将小太监打倒在地。

“陛下正在休息,你乱喊什么?找死!”

赵高面露凶光。

“赵大人,大事不好了……”

小太监捂着脸,哀求道,“陛下突然不舒服,您快去看看吧……”

赵高心头一紧,急忙跨过小太监,奔向寝宫。

“快去传太医!”

“是,是!”

“陛下!”

赵高一路狂奔至寝宫,见嬴政面前血迹斑斑,嘴角挂着血丝,手中紧握金丹,眼神呆滞,喃喃自语:“金丹害我,金丹害我啊……”

“陛下,您怎么了?”

赵高鼻子一酸,向外大吼,“太医!太医在哪里!”

“太医到!”

嗖!

门帘被掀开,王贲带着太医匆匆进入。

“陛下情况如何?”

王贲焦急地问。

“太医,快看看!”

“遵命!”

随行的太医急忙上前,仔细为嬴政诊断。

“这……这……”

太医迟疑。

“到底如何?”

赵高厉声道。

“陛下脉象微弱,内脏功能失常,恐怕……”

太医声音颤抖。

“恐怕怎样?”

赵高惊讶地问。

“陛下一直服用金丹,怎会如此?定是你医术不精,乱说一气!”

赵高大怒,“来人,拉出去斩首!”

“算了……”

嬴政虚弱地摆手,“朕的身体,自己心里有数……放他走。”

“是,陛下……”

赵高转向太医,“快走!”

“遵命!”

太医慌张转身,看了王贲一眼,急忙想走。

“站住!”

赵高又叫住他,“你先去偏殿候着,不得与人说话!”

“遵命!”

太医点头,匆忙离去。

“朕……只觉身体日渐虚弱……”

嬴政轻叹,“赵高,你跟了朕一辈子,朕有遗愿要交代。”

“陛下,您别说这话……”

赵高泪流满面。

“别说了……”

嬴政摇头,“朕要你拟诏,王贲,速去请李斯来,不得让任何人随意进出。”

“遵命!”

王贲抱拳退去。

“陛下……”

赵高小心地看着嬴政,“您要交代何事?”

“朕本想为大秦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可惜,天命难违……”

嬴政咳血,“所以,朕必须立刻安排继承人。”

继承人?赵高眉头紧皱,低声问:“陛下欲立谁?”

“公子扶苏,忠厚贤良,有蒙氏兄弟辅佐,可担大任。”

嬴政说,“朕只信任他。”

什么?赵高眼神闪烁,随即点头:“遵命。”

“拟两份诏书,一份命扶苏速归,另一份,若朕未等到,便立扶苏为帝。”

嬴政吩咐。

“遵命……”

赵高心中复杂。

嬴政说:“扶苏贤良,日后必善待你们。”

又对赵高道:“朕知你与蒙毅有隙,但若能忠心辅佐扶苏,必能保你。

你随朕多年,朕不会亏待你。”

“遵命。”

“速去拟诏。”

嬴政脸色苍白,“朕心如刀绞,恐难撑至明日。

速找李斯,备两份遗诏给扶苏。

再令王贲守护朕。

朕一生征战,临终若无武将守卫,难以安息。

扶苏至前,勿扰朕。”

“遵命!遵命!”

赵高点头,神色复杂地看了嬴政一眼,转身离去。

见赵高离开,嬴政嘴角微扬。

“通武侯大人。”

“赵大人,陛下怎样?”

王贲见赵高出,急问。

“陛下……”

赵高拭泪,“你去陪陪他吧。”

“遵命!”

王贲忙进去。

赵高咬牙,脸色阴沉。

赵高劝说李斯,李斯心动。

“扶苏?”

赵高徘徊,“扶苏登基,蒙氏兄弟必受重用。

蒙毅与我素有嫌隙,必翻旧账。

扶苏为君,我命危矣!”

念及此,赵高面色愈沉。

“王贲!”

“陛下!”

王贲疾步至嬴政前,悲泣而拜,“陛下何以至此?”

嬴政附耳低语,“勿忧,一切已备妥。”

“甚善。”

嬴政颔首,“余事皆托于你。”

“遵命!”

王贲应命,欲唤太医。

此时,赵高携李斯至,见宫中一片哀戚,王贲以白巾裹首,持剑跪地,守卫嬴政。

“陛下!陛下!”

赵高惊呼。

“陛下龙驭上宾!”

王贲泪如雨下,“恨不能惊天地,为陛下延寿。”

李斯闻之,跪地痛哭。

赵高鼻尖酸楚,欲向前。

王贲猛然拔剑,厉声道:“赵大人,止步!”

赵高大惊,“通武侯,何意?”

“陛下有旨,扶苏公子未到,任何人不得近!”

“这……”

赵高泪光闪烁,望向嬴政,“我与陛下情深,只想再见一面。”

“赵大人,这是要抗旨?”

王贲沉声反问。

“陛下有令,赵大人与李斯丞相共践遗愿。”

遗愿?赵高心中一动,急问:“通武侯亦知遗愿?”

“不知。”

王贲答,“陛下临终,只言速与赵高、李斯办理,我乃武将,岂会知晓?赵大人,此刻抗旨,岂不令陛下心寒?速去办理吧!”

“是,即刻去!”

赵高言罢,携李斯匆匆离去。

二人离去后,榻上嬴政眼皮微颤。

偏殿中,李斯急问赵高:“陛下遗愿为何?”

赵高转身,目光审视李斯片刻,开始踱步。

李斯见赵高迟疑,心急。

“丞相大人……”

赵高终开口,“陛下临终言,立公子扶苏为新君。”

“大公子?”

李斯点头,“自当如此。

大公子深受陛下赏识,贤名远扬,最佳人选无疑。

通武侯所言,陛下在大公子之前不许人近,想必即此意。”

赵高点头,续道:“丞相大人尚不知,陛下尚有遗言。”

“何言?”

李斯忙问。

“陛下言,蒙氏兄弟贤德无双,无人能及。”

李斯一愣,随即点头,“蒙氏兄弟多才多艺,德高望重,几朝元老,深受陛下信任,确是如此。”

“丞相大人,陛下之意……”

赵高续道,“令大公子外事不决问蒙恬,内事不决问蒙毅。

此恐意味着,蒙恬掌兵马,蒙毅居百官之首。”

李斯闻言一愣,随即道:“若真如此,臣等自当遵从。”

“那是自然……”

赵高回应。

赵高轻声道:“蒙恬若掌兵马,蒙毅管百官,皆受大公子重托。

丞相大人,或许来世路上,你我还能同行。”

李斯脸色骤变,“赵大人,此语何解?”

“还不明白吗?”

赵高反问,“蒙毅自视甚高,主张仁政,推崇儒学,与丞相为陛下所筹之策略背道而驰。

试问,他岂会容你之才,或你之位?”

“国事纷争,自是难免……”

李斯语毕,手不自觉地紧握,“一切应由新皇裁断,怎能……”

“丞相大人所言甚是!”

赵高抱拳,“但赵高有一言相告。”

“请讲。”

“大秦国策,新皇定夺!然新皇之选,唯丞相大人之言为尊!”

赵高低声道。

——

篡改遗诏,扶苏必亡!

李斯闻言失色,环顾四周,低声对赵高道:“此言何出?陛下遗诏已颁,违之乃大不敬!我李斯微末出身,蒙陛下提拔,方有今日。

陛下欲立大公子,命你我辅佐,怎敢负皇恩?”

“丞相大人,无须多虑。

若愿舍弃荣华,受制于蒙氏兄弟,我赵高无话可说。”

赵高见李斯沉思,续道,“丞相明理之人,扶苏、胡亥皆为陛下骨肉。

扶苏亲蒙恬蒙毅,而胡亥,乃你门生。

立扶苏,你岂能善了?立胡亥,你则权倾天下,富贵永固!丞相岂不明此理?”

李斯闻言,陷入沉思。

良久,李斯深吸一口气,点头答应,“好,为了大秦!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正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赵高面露喜色,“丞相果然通透!但须切记,即便不立扶苏,他与蒙氏兄弟之势,你日后亦难安!”

“你之意是……”

“以防万一!”

赵高冷声道,“陛下独行九泉,岂不孤寂?扶苏乃孝子,蒙氏兄弟忠心……”

“你是说……”

李斯再次倒吸冷气。

“丞相……”

赵高声音低沉,“你想留下后患吗?”

后患?

李斯喉头干涩,许久方挤出一句,“一切依赵大人之意!”

“这就对了!”

赵高轻笑,“你我联手,大事何愁不成?”

随即,赵高取出玉玺,与李斯共拟诏书。

“来人!”

赵高手持两诏,携李斯步入帐外。

“丞相大人,中车府令大人……”

“速调人马,将这份诏书送往上郡,交予大公子扶苏。”

赵高将一诏递给心腹,“切记,务必让扶苏与蒙恬遵诏行事!你需亲眼见证,明白了吗?”

言罢,他眼神一闪,心腹连忙点头,接过诏书,领命而去。

“尚有一道遗诏在此!”

赵高宣告,“烦请丞相大人,召集随行的各位大臣,至行宫宣读此诏!”

言罢,他将遗诏递予李斯。

李斯接诏,手微颤。

赵高暗中一瞥,李斯旋即镇定,下令:“速召随行官员集合!”

“遵命!”

不久,官员们汇聚于行宫一殿。

“赵大人,丞相大人,急召我等所为何事?”

“实言相告……”

赵高环视众人,“陛下,已龙驭上宾!”

众皆愕然。

“陛下……陛下?”

闻此,群臣一阵慌乱,继而多人痛哭,殿内哭声雷动。

“诸位,暂且止泣!”

赵高摆手示意静声,“陛下留有遗诏,需先聆听遗命!”

“赵大人言之有理……”

“请赵大人与丞相大人宣读遗命!”

“好。”

李斯沉气,展诏,缓缓宣读:“始皇帝三十六年,六月初七,朕突感不适,或缘于多年勤政。

祖宗庇佑,令朕得以解脱。

朕虽逝,心仍系大秦。

大公子扶苏,屡与朕意不合;二公子胡亥,仁慈聪慧,深得朕心。

故立胡亥为新君,承朕之志!卿等须忠心辅弼,勿违。

朕虽逝,亦能心安。

若有作乱者,赵高与李斯当严惩之!”

诏毕,众人震惊!

始皇帝竟欲立幼子胡亥为帝?

众人皆以为,当立者乃大公子扶苏!

“赵大人,丞相大人……”

一文官面色凝重,质疑:“陛下曾有意立二公子胡亥为新君?然而,昔日陛下不是极为看重大公子扶苏吗?”

“大胆!”

赵高怒斥,“你此言何意?陛下已明旨,扶苏屡逆圣意,故贬至上郡!此人怎可为大秦新君?二公子胡亥,聪颖仁厚,方为陛下所愿之选!你质疑陛下旨意?”

“臣不敢……”

“诸位大人,我与丞相亲闻陛下遗诏,绝无遗漏!”

赵高厉声,“诸位大人,务必遵陛下遗命,全心辅佐新君,违者以欺君谋反之罪论处,诛连九族!”

言毕,他环顾四周,冷声道:“可有异议?”

“我有异议,可否?”

“何人?”

忽闻一声,赵高怒起,猛然拔剑,“谁不服?站出来!”

然而,慌乱之中,他未辨此熟悉之声源自何人!

门启,一人不入!

——“王贲?”

来者正是王贲。

见王贲,赵高脸色微变,沉声道:“通武侯,你不在陛下身边守护,来此作甚?我与丞相所遵,皆是陛下遗命,你有何异议?”

“中车府令大人,莫对我发火。”

王贲冷笑回应:“刚才那话,并非出自吾口。”

“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