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要考究学生,苏枫没什么不乐意的,可自己的女儿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
“星桥,去把小姐和林丫头一同叫过来。”
只有苏锦一,那这样游历四方的老学士应该看不上,可如果有林砚秋,那这位老学士就不一定会怎么选择了。
若是林砚秋那丫头可以留住这位学士,那他就让她和锦一一同听课学习。
当然了,前提是,林砚秋有那个本事!
片刻过后,林砚秋跟着苏锦一一起来到花厅。
“爹爹。”
“见过老爷。”
两个女孩一前一后站着同时行礼。
“嗯,这是秦先生,能不能留下他做你们的老师,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苏枫直言不讳的介绍完,又看着两个女孩向秦明卓行了礼。
秦明卓抚摸着胡须微微点头。
“老夫也不绕弯子,就问你们,为何想要著书?”
苏锦一谨记林砚秋的话:“可以名利双收!”
秦明卓微微摇头,功利心太重。
林砚秋暗道一声不好,这傻丫头,咋把自己哄她,给她打鸡血的话给说出来了?
她默默向前跨出一小步,站到与苏锦一齐平的地方。
“回老先生的话,著书之时,需要斟酌用词用句,对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的塑造都要有所考究,对环境和事物的描写也要有所要求,在这期间,想要写好一个故事,就需要不停的的学习,这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学习本就是一件辛苦之事,何不换个方式打基础?”
一番话说秦明卓连连点头。
“嗯,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想法,不错,不错。”
“老夫且问你,为何要学习?”
林砚秋答:“可增长见识,明辨是非。”
秦明卓抚着胡须哈哈一笑:“好好好,好一个明辨是非!”
他转头看向苏枫,“看服饰,此女是你府中的丫鬟?”
“秦先生误会了,此女是我女儿的伴读,此次若是您同意留府授课,她也是可以同小女一同学习的。”
苏枫在官场混了这么些年,他多精明啊?
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秦明卓是看中林砚秋了。
只要自己女儿以后能成为大周朝的大才女,多带一个林砚秋也不是不可以。
“如此,甚好!”
秦明卓是个惜才的。
虽说面前的俩孩子是女儿家,可秦明卓在外游历这些年倒也看的通透。
其实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坊间百姓,女人都很重要。
若是一个家庭里遇到一名能力足的好女主人,那么这个家庭的日子会越过越旺。
反之,若是这个家庭里遇到一个黑心又糊涂的女主人,那么这个家庭离败落也就不远了。
女子若是可以入朝为官,那么男人还真得让出一半的位置。
所以,不要小看女子的能力。
他如今也过了花甲之年,跑不动了,想停下歇一歇,又不愿太过劳累,现在有这么个可以拿着月银教人读书的差事也挺好。
如果——
自己教的女学生出类拔萃,还是位可以比大多数男人都有谋略,有本事的人……
咳,想多了,想多了。
释菜礼(开学仪式)很简单,苏枫命人在自家前院收拾出了一间明亮宽敞的屋舍做学堂。
苏枫将自己家开了女学的消息散了出去,还真有几位同僚家将女儿送了过来。
于是,在释菜礼这一日,连同林砚秋在内的六名女孩早早就准备好了释菜礼所需的东西。
芹:寓意勤奋。
藻:象征洁净。
枣:喻早成学业。
栗:代表敬畏之心。
待秦明卓站在学案前,看着桌子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四样祭礼时,淡淡一笑。
“女子读书,确实倒也不必举行这样的仪式,但由此可见,你们还是注重学习的。”
“既如此,那你们日后便不可懈怠,女子读书,虽不可走科举之路,但也可开拓眼界,明辨是非。”
秦夫子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堆场面话,这才让女孩们弯腰行了礼。
“坐吧,今日,咱们的第一课,不讲书,不认字,只问你们几个问题。”
“你们为何来读书啊?”
这六名女孩中,最大的八岁,名叫宋青玉,是京兆尹之女,此女四岁开始认字,五岁开始学舞弹曲,为人聪明伶俐。
可不知为何,近几个月怎么都不愿学习了。
她爹还指望她以后嫁进皇家,靠她托举一把自己的仕途呢,不学习怎么能行?
这不,刚好听说苏员外郎家要搞个女学,想招几个女孩,京兆尹就把女儿送过来了。
“你先来说吧。”秦夫子一指宋清玉。
宋清玉站起身来,说道:“我爹娘让我来的,我就来了。”
秦夫子听到这回答,花白的胡须翘了翘,接着问:“你爹娘又为何送你来读书呢?”
“我不知道,那就得问他们了。”
语气里满是无力感。
秦夫子心中更为无奈,只觉得这孩子有种戾气。
算了,问下一个吧。
他又指向工部侍郎之女刘芊芊:“你来回答,你为什么来读书。”
刘芊芊站起身,嘻嘻一笑:“我娘说,读书可以让自己变得充实。”
秦夫子微微点头,这个回答让他刚才郁闷的心情好了一丝丝。
“我娘还说,女子只有充实好了自己,将来才能嫁得好!”
秦夫子:……
虽说这话放在这个社会的大趋势里没有毛病,女子以夫为纲,可——
作为一名教书先生,这话听到耳朵里咋就这么不顺心意呢?
罢了罢了。
女子读书本就不是为了走科举之路,也就别计较这么多了。
他又将目光锁定在兵部员外郎的那一对双胞胎女儿万雨欣和万雨兰身上。
哎。
算了算了,自己就是教几名女娃娃读书认字而已,何必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于是乎,他清了清嗓子就准备开始自己的发言讲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虽然你们是女子,但做女子也要做明事理的女子!”
秦夫子嘚啵嘚啵的说了一大串,总结出来就是:女子也得读书明事理。
等他终于讲完了,万雨欣才嘟着小嘴小声嘀咕:“夫子为何不问问我和妹妹为何读书?”
这句话,不但坐在她的后面林砚秋听见了,就连学案前的秦夫子也听见了。
秦夫子暗自失笑,这丫头倒是有意思,随即问道:“哦?那你为何要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