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正月十五的鞭炮声还没散尽,工地就炸开了锅。李经理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手里的扩音喇叭 “滋滋” 响着,把春寒里的湿气都震得发颤:“三天!给你们三天时间,必须把东地块的基槽清出来!”

林宇站在人群里,踩着还没化透的残雪,听着喇叭里的吼声皱起眉。他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图纸,是张师傅昨天找出来的 “地质勘察报告”,上面用红铅笔标着 “季节性冻土区,最大冻深 1.2m”。而现在要开挖的东地块,正好在报告里画着红圈的 “强冻胀区”。

“小林,发啥呆?” 老周用胳膊肘碰了碰他,手里的铁锹往地上磕出冰碴,“李经理让你跟我去盯基槽,说是你冬歇期研究的那些‘曲线’有用。”

林宇猛地回神,把图纸折好塞进怀里。冬歇期画的建材价格曲线还没派上用场,倒是冻土的事先来了。他跟着老周往东地块走,脚下的冻土被踩得 “咯吱” 响,像块冻硬的面包。

基槽已经开挖了两米深,侧壁的黄土冻得邦邦硬,用铁锹敲上去能溅起冰屑。几个工人正用洋镐凿冰,镐头落下的地方只留下个白印,震得人虎口发麻。“这破土,比石头还硬。” 老李甩着发麻的胳膊,往手心啐了口唾沫,“开春化了准是烂泥塘。”

林宇没说话,蹲下身摸了摸槽壁。表层的冻土像块脆饼干,指尖稍一用力就碎了,露出里面暗黄色的湿土。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这是冬歇期在图书馆淘的旧日记本,现在成了他的 “工地观察记录”。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冬歇期记录的温度曲线:“1 月日均温 - 5℃,2 月上旬 - 2℃,冻土深度 1.1m”。

“周哥,你看这儿。” 他指着槽壁上道细微的裂缝,像条冻僵的蛇,“这是冻胀裂缝。”

老周眯起眼凑近看,鼻子快贴到土墙上:“啥胀?不就是天冷冻的?” 他用手抠了抠裂缝,指甲缝里塞满黄土,“开春化了就好了。”

林宇摇摇头,从帆布包掏出洛阳铲。这是他冬歇期特意拜托王磊修的,木柄缠了层防滑布。他把铲头垂直插进槽底的冻土,顺时针转了三圈,猛地往上一提,带出个圆柱形的土样。土样的断面很清晰,上层 30 公分是灰黄色的冻土,中间 50 公分是褐色的黏土层,底层还带着冰碴。

“你看,” 林宇用铅笔尖戳着土样,“表层土含水量 28%,超过 20% 就容易冻胀。夜间温度降到 - 3℃,土就会结冰膨胀;白天升到 2℃,冰化成水,土就下沉。这么一胀一缩,基槽侧壁迟早要塌。” 他翻开本子,指着自己画的 “冻胀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膨胀量,上面的锯齿状线条触目惊心。

老周的眉头慢慢皱起来:“这么严重?” 他往基槽深处看,那里的裂缝更明显,像张开的嘴,“那咋办?总不能停工吧?李经理催得紧。”

林宇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见刘彪的吼声:“都愣着干啥?赶紧干活!” 他踮着脚往基槽里瞅,啤酒肚把新换的工装撑得鼓鼓囊囊,“李经理说了,三天之内必须清完基槽,耽误了工期,你们全都喝西北风去!”

“刘工,这基槽有冻胀隐患,得处理。” 林宇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个土样。

刘彪瞥了眼土样,像看块脏东西:“啥隐患?我看你是冬歇期闲出病了!” 他往槽底吐了口唾沫,“我干工地三十年,啥冻土没见过?开春化了啥事儿没有。”

林宇刚要争辩,李经理的扩音喇叭又响了:“各班组注意!下午监理来检查,所有人打起精神!”

刘彪趁机溜走,临走前还瞪了林宇一眼:“别给我惹事!”

看着刘彪的背影,林宇攥紧了手里的洛阳铲。他知道争辩没用,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他对老周说:“周哥,帮我个忙,咱们多取几个样。”

接下来的半天,林宇带着老周在基槽里忙活。他们在东、南、西、北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各取了土样,每个土样都分层测量含水量。林宇的帆布包里装着从废品站淘来的旧天平,是用砝码的那种,虽然精度不高,但足够用了。

“东北角表层含水量 32%,” 林宇在本子上记录,字迹被冻得有点歪,“黏粒含量 45%,属于强冻胀土。” 他抬头看了看天,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今晚怕是要降温,裂缝会更严重。”

老周蹲在旁边,帮他把土样装进玻璃瓶:“我活了四十岁,头回见取样这么认真的。” 他看着林宇冻得发红的耳朵,“要不先回去吧,天快黑了。”

林宇摇摇头,把最后一个土样装进瓶里:“得测完夜间温度变化。” 他从包里掏出个温度计,这是苏晴寄来的,明信片上写着 “工地冷,测温度用得上”。他把温度计插进槽底的土里,做了个醒目的标记,“明早来看读数。”

回到工棚时,王磊正在炉边烤馒头。他现在跟着材料库的老张打杂,比以前踏实多了。看见林宇进来,忙把烤得焦黄的馒头递过来:“刚烤好的,热乎。”

林宇接过馒头,烫得左右手来回倒:“谢了。”

“听说你在查基槽?” 王磊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苗舔着煤块,“刘工在背后骂你‘小题大做’。”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本子,“我帮你查了资料,上面说强冻胀土得换填。”

林宇惊讶地看着他。本子是《建筑施工手册》的下册,王磊用红笔在 “地基处理” 那页画了波浪线,旁边还有他歪歪扭扭的批注:“换填砂石,厚度≥50cm”。

“你……” 林宇一时说不出话。

王磊的脸有点红,挠了挠头:“冬歇期看你总研究这些,也想学着点。” 他往林宇这边凑了凑,“真有那么严重?”

林宇把白天的土样数据给他看,王磊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要是开春化了,地基准得沉。” 他突然站起来,“我去找张师傅!他肯定懂!”

看着王磊跑出去的背影,林宇咬了口馒头,热乎的面香混着感动,在心里慢慢化开。

第二天一早,林宇和老周赶到基槽时,心瞬间沉了下去。夜间的低温让裂缝扩大了一倍,最宽的地方能塞进三根手指,槽底积了层冰水,踩上去 “咯吱” 响。他掏出温度计,显示夜间最低温 - 6℃,比预计的还低。

“完了,” 老周蹲在槽边叹气,“这咋弄?”

林宇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了照片。这是他冬歇期省吃俭用买的二手诺基亚,能拍照,他特意存了话费,就怕有急事。他刚把照片存好,就看见李经理带着监理往这边走,刘彪跟在后面,脸上堆着假笑。

“李经理,监理。” 林宇迎上去,把手机里的照片递过去,“基槽出现冻胀裂缝,夜间膨胀量 2cm,得处理。”

李经理瞥了眼照片,眉头都没皱:“小问题,开春化了就好了。” 他转头对监理赔笑,“王工,您看这进度,还可以吧?”

监理王工没理他,径直走到槽边,蹲下身用手指量裂缝:“这是典型的季节性冻胀。” 他站起身,脸色严肃,“你们没做冻土勘察?”

刘彪抢着说:“做了做了,就是点小裂缝,不影响。”

“影响大了!” 林宇忍不住开口,把手里的土样报告递过去,“这里是强冻胀区,地基处理不当,开春化冻后会沉降 10cm 以上,墙体开裂是小事,严重的会影响结构安全。”

李经理的脸色沉了下来:“林宇!这里有你说话的份?” 他指着基槽,“今天必须继续开挖,出了问题我负责!”

“你负不起这个责。” 张师傅的声音突然从后面传来,老人拄着根木杖,这是冬歇期摔了一跤留下的,“李经理,你忘了十年前城东的宿舍楼?就是因为冻土没处理好,开春塌了半面墙,伤了七个人。”

李经理的脸瞬间白了。他就是从那个项目调过来的,这事是他心里的疤。

王监理点点头:“张师傅说得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强冻胀土必须进行地基处理,要么换填非冻胀土,要么采用盐渍法降低冰点。” 他看着李经理,“今天必须停工处理,否则我有权下发整改通知。”

李经理咬着牙,半天没说话,最后狠狠瞪了刘彪一眼:“停工!林宇,你负责处理,需要啥人手材料,尽管说!”

林宇心里松了口气,刚要说话,张师傅拉了拉他的胳膊:“别急,处理冻土有讲究。” 老人凑近他耳边,“盐渍法成本低,但得控制用量,多了会腐蚀钢筋;换填法稳妥,但费料。”

林宇点点头,他冬歇期在《施工技术》上看到过这两种方法。“我想先用盐渍法做实验,同时准备换填材料。” 他对李经理说,“三天内出实验结果。”

接下来的三天,林宇几乎泡在了基槽里。他带着老周和王磊,在基槽的三个区域分别撒上不同浓度的工业盐:5%、8%、10%,然后每天三次测量温度和膨胀量。

第一天晚上降温到 - 7℃,撒了 10% 盐的区域,冻土膨胀量只有 0.5cm,比没撒盐的区域少了 75%。林宇在本子上画着对比曲线,铅笔尖都快磨平了。

“这法子真管用!” 老周看着数据,眼睛发亮,“比换填省多了。”

林宇却皱着眉:“但盐会腐蚀钢筋,得控制用量。” 他翻开规范,上面写着 “混凝土构件附近,盐渍浓度不得超过 3%”。

第二天,苏晴发来消息,附了张地基详图:“我查了你们工地的地质资料,建议冻土深度按 1.5m 设计,图上标了处理范围,你看看对不对?”

林宇看着图纸上清晰的标注,苏晴用红色虚线标出了冻胀影响区,比他测量的范围还大 30cm。他突然想起张师傅说的 “设计要留余量”,心里暖烘烘的,回复:“很对,谢谢,我正需要这个。”

处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施工队嫌麻烦,撒盐时偷工减料,有的区域根本没撒匀。林宇发现后,没骂他们,自己扛着盐袋跳进没过小腿的泥浆里,一点点补撒。冰水灌进靴子里,冻得他腿肚子抽筋,他咬着牙坚持,直到把所有区域都撒匀。

老周看不下去,喊来振捣班的几个兄弟帮忙:“小林都这么拼了,咱们不能偷懒!”

王磊也没闲着,他主动去材料库协调,把工业盐和砂石料提前运到现场,还把林宇的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

第三天下午,王监理来验收时,看着基槽里整齐的盐渍层和换填区,连连点头:“处理得很规范。” 他拍着林宇的肩膀,“小伙子很专业,比某些技术员还懂行。”

李经理在旁边,脸色缓和了不少:“小林,这次多亏了你。” 他顿了顿,“项目部正好缺个技术助理,你愿意来吗?”

林宇愣了愣,看向张师傅。老人冲他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我愿意。” 林宇的声音很坚定,风吹起他的衣角,像面小小的旗。

处理完基槽,林宇累得倒在工棚里就睡着了。梦里,他看见开春后的工地,地基稳稳地立在那里,墙体笔直,再也没有裂缝。苏晴站在脚手架下,冲他笑,手里的图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醒来时,老周正给他盖被子:“傻小子,睡了一天了。” 他递过来个搪瓷缸,“王磊刚送来的,说谢谢你给的机会。”

林宇接过缸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鸡蛋羹,上面撒着葱花。他知道,这是王磊用自己的鸡蛋做的。

窗外的太阳出来了,照在雪地上,亮得晃眼。林宇掀开被子,走到门口,看着远处的基槽,那里已经开始浇筑垫层,混凝土的 “哗哗” 声像首歌。

他知道,这只是新任务的开始,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就像这解冻的土地,虽然经历了寒冬,却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工地上的机器声越来越响,像在为他加油。林宇握紧手里的小本子,上面的冻胀曲线已经被新的记录覆盖,但那些关于冻土的知识,关于坚持和责任的道理,已经刻进了他的心里。

他转身往项目部走,脚步轻快而坚定。阳光洒在他身上,暖得像张师傅的笑容,像苏晴的鼓励,像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