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清漪苑内,沈凝华送走前来禀报消息的云苓,心中的焦灼与决断在激烈交锋。夜君离的性命,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她不能再等下去!

去靖阳王府,探查他的真实病情,阻止沈若雪可能的进一步加害,甚至……设法救他!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燎原之火,再也无法遏制。

但如何才能光明正大地走出平远侯府,又不引起苏氏和沈若雪的怀疑与阻挠?

沈凝华在房中踱步沉思,目光扫过书案上那张尚未干透的墨迹——那是她昨夜为叶贵妃写的信,以及一份看似寻常的药材单子。

有了!

她眼底闪过一丝慧黠的光芒,迅速在心中完善计划。

“云苓,”她扬声唤道。

“姑娘,奴婢在。”云苓立刻从外间应声而入。

“你去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去向前院给父亲请安。”沈凝华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

“现在?”云苓有些惊讶,“姑娘,侯爷昨日才审过案子,今日一早又传唤许多下人问话,此刻恐怕……”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去。”沈凝华打断她,“父亲心中定然也为府内之事烦忧,我这个做女儿的,理应去分忧解难,尽一片孝心。”

云苓虽然不完全明白自家姑娘的用意,但还是迅速点头应下:“是,奴婢这就去准备。”

不多时,主仆二人便来到了平远侯沈毅的书房外。通报之后,沈毅略带几分意外地传了她们进去。

书房内,沈毅正对着一堆卷宗蹙眉沉思,显然还在为昨日的“毒汤案”和府内的混乱局面而头疼。见到沈凝华进来,他眉宇间的疲惫之色更浓几分。

“父亲安好。”沈凝华盈盈下拜,声音柔婉,“女儿听闻父亲为府中之事操劳,寝食难安,心中实在愧疚。昨日之事,虽非女儿之过,却也因女儿而起,搅得阖府不宁,实乃女儿不孝。”

她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姿态放得极低,倒让沈毅原本有些不耐的神色缓和几分。

“起来吧。”沈毅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此事与你无关,为父心中有数。只是这府中人心叵测,想要查个水落石出,也非易事。”

“父亲明鉴。”沈凝华顺着他的话说下去,随即又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女儿只是担心,长姐病情反复,母亲也为此忧心忡忡。昨日李院判虽说长姐并无中毒之相,但那碗安神汤中的断肠草却是实实在在的。女儿思来想去,总觉得这府中似乎……似乎有些不干净的东西在作祟。”

“哦?此话怎讲?”沈毅的目光锐利几分。

“女儿也是胡乱猜测。”沈凝华连忙垂下眼睑,做出一副惶恐的模样,“只是想着,府中接连出事,长姐又病得蹊跷,女儿自己也因此受惊吓,夜不能寐。女儿的外祖母在世时,曾提过京郊的普陀寺香火鼎盛,寺中主持乃是得道高僧,于驱邪祈福最为灵验。女儿斗胆,想恳请父亲恩准,让女儿今日出府,前往普陀寺为父亲和长姐祈福,也为自己求一道安神符,去去身上的晦气,盼能保佑我平远侯府上下平安顺遂。”

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对父亲和姐姐的“孝心”与“关切”,又为自己出府找到一个冠冕堂皇且难以拒绝的理由——祈福驱邪。在注重鬼神之说的古代,这理由分量不轻。尤其是在府中接连发生不祥之事后,平远侯自己心中恐怕也有些犯嘀咕。

沈毅闻言,果然沉吟起来。他看着沈凝华那张带着几分病容却眼神真挚的脸,想到她昨日确实受无妄之灾,又想到府中近来的确不太平,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认同。

“你有这份孝心,自然是好的。”沈毅缓缓开口,“只是你身子也未大好,独自出府,为父有些不放心。”

“父亲不必担忧。”沈凝华连忙道,“女儿只带云苓一人,快去快回,绝不在外逗留。而且,女儿还想……还想顺路去城中几家老字号的药铺看看,能否寻到一些对长姐病情有益的珍稀药材。昨日李院判虽开方子,但女儿总觉得,若能多寻些补益元气的良药,或许能让长姐好得更快一些。”

这第二个理由,更是将她的“姐妹情深”和“懂事体贴”展现得淋漓尽致。

沈毅看着她,眼神中的审视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怜惜。这个庶女,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许多,也懂事许多。

“也罢。”沈毅最终点点头,“既然你有这份心,便去吧。让管家派辆马车,再多派几个得力的家丁护卫,务必保证你的安全。”

“谢父亲恩典!”沈凝华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恭顺感激的神情,再次屈膝行礼。

“去吧,早去早回。”沈毅挥了挥手,又重新将注意力投向了桌上的卷宗。

沈凝华带着云苓,悄然退出书房。

一走出前院,云苓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兴奋道:“姑娘,您真是太厉害了!侯爷竟然真的答应了!”

“父亲心中自有丘壑,他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沈凝华淡淡一笑,“走吧,我们速去速回。”

她心中清楚,平远侯之所以答应得如此“轻易”,一方面固然是她的理由合情合理,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对“毒汤案”的疑虑未消,对苏氏和沈若雪的信任已然动摇。让她出府,或许也是一种试探,一种观察。

管家很快便安排好马车和护卫。沈凝华只带云苓一人上马车,对外则宣称是去普陀寺上香祈福,并为大小姐寻访良药。

马车缓缓驶出平远侯府的大门,沈凝华透过车窗的缝隙,看着那高高的门楣在视线中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

前世,她也是从这扇大门出去,却是在一片唾骂与鄙夷声中,被强行塞进冲喜的花轿,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

而这一世,她要亲手改写自己的命运!

“姑娘,我们……真的要去普陀寺吗?”马车内,云苓小声问道。

“自然要去。”沈凝华唇边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戏要做足,方能不被人怀疑。不过,在上香之前,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

她的目光转向车窗外那繁华的街道,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

靖阳王府,位于京城朱雀大街的尽头,府邸恢弘,守卫森严,无不彰显着主人尊贵的身份和赫赫的权势。

当平远侯府的马车在靖阳王府那两尊威武的石狮子前停下时,云苓的心紧张得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沈凝华却显得异常镇定。她深吸一口气,理理衣襟,在云苓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马车。

王府门前,身着甲胄的侍卫目光如炬,神情肃穆,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显然,因为靖阳王病危,王府的戒备比往日更加森严。

“烦请通报一声,”沈凝华对着为首的一名侍卫微微屈膝,声音清越柔和,不卑不亢,“平远侯府二姑娘沈凝华,有感于靖阳王爷为国操劳,不幸负伤,特备薄礼,前来探望。另,晚辈手中有一家传古方,或许对王爷的伤势有所助益,斗胆恳请能面见叶贵妃娘娘,或王府主事之人,详述一二。”

她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来给王爷治病的,那样太过唐突,也容易引人怀疑。而是以“探望”和“献方”为名,姿态放得很低,言辞也恳切得体。

那侍卫上下打量沈凝华一番,见她虽然衣着素净,但气度不凡,言语间也颇有分寸,不像是一般来攀附权贵之人。只是……平远侯府的二姑娘?他似乎有些印象,前些日子似乎听闻靖阳王与平远侯府大小姐的婚事,只是后来又没下文。

“沈二姑娘请稍候。”侍卫沉吟片刻,并未立刻放行,而是转身对身后的另一名侍卫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名侍卫便迅速进入王府。

沈凝华安静地站在原地等待,心中却并不平静。她不知道,那封送给叶贵妃的信,是否已经送达?叶贵妃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今日,她能否顺利进入这靖阳王府?能否见到那个牵动她两世命运的男人?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每一刻都显得格外漫长。

就在沈凝华的心几乎要悬到嗓子眼的时候,王府那紧闭的朱漆大门之后,终于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名身着管事服饰的中年男子,在先前那名侍卫的陪同下,快步走了出来。

那管事来到沈凝华面前,先是面无表情地审视她一番,随即才略一拱手,声音平板地说道:

“沈二姑娘,我们家王爷病重,不见外客。贵妃娘娘懿旨,姑娘的心意王府领了,请回吧。”

请回吧!

简简单单三个字,如同三盆冰水,从头到脚浇在了沈凝华的身上,让她瞬间如坠冰窟。

她预想过无数种可能,却没想到,会是如此直接而冷硬的拒绝!

难道……叶贵妃根本没有收到她的信?还是说,收到了,却根本不屑一顾?

她的计划,在踏出侯府的第一步,就要宣告失败吗?

脑子寄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