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月球背面的白昼第 10 个地球日,周深蹲在钻探机旁,看着钻头从 100 米深的岩层里带出一管灰黑色的岩芯。样本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用地质锤敲开,断面露出细密的银白色纹路 —— 这是他们在南极 - 艾特肯盆地钻到的第 7 种矿物。

“地球说,背面的岩石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可能藏着‘星际材料’的密码。” 周深对着中继卫星的麦克风说,指尖捏着岩芯碎片,“你看这硬度,比虹湾的玄武岩高 40%,熔点超过 2000℃,要是能提炼出这种合金,以后建星际飞船的外壳,陨石撞击根本不怕。”

林小满的培育棚里,拟南芥已经长到 10 厘米高,茎秆却比虹湾的粗一倍。她用光谱仪扫描叶片,屏幕上跳出一串元素符号:“叶片里含钛的氧化物!” 她忽然想起周深的岩芯样本,“背面的月尘里钛含量是正面的 3 倍,植物居然能把它吸收进细胞壁 —— 这要是能模拟,以后星际飞船的防护罩说不定能‘自己长’,不用靠金属焊接。”

陈悦在医疗站整理数据时,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三人的骨密度虽然还在降,但骨骼的抗压强度反而升了 5%。“可能和背面的低重力辐射环境有关,” 她对着骨密度检测仪的屏幕皱眉,“骨骼里的钙结晶结构变了,更像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 地球的材料学家说,这或许能给星际旅行的宇航服设计提供新思路,既轻便又抗冲击。”

钻探机在第 12 天钻到了个 “宝贝”。当钻头带出一管泛着蓝绿色的矿物时,周深的检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含氧量 60%,还有微量的氦 - 3!” 他差点把样本掉在地上,“这玩意儿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比地球上的铀高效 100 倍 —— 要是能大规模开采,星际飞船的续航能翻 10 倍!”

林小满立刻取了点矿物粉末,混进拟南芥的培养基里。“看看植物能不能吸收氦 - 3,” 她盯着培育箱的传感器,“要是能,以后建太空农场,既能种粮食,又能顺便提纯燃料,一举两得。”

陈悦则把矿物碎片放进抗压测试机:“硬度达标,韧性比地球的铝合金好,就是太脆 —— 地球说可以掺点虹湾的赤铁矿粉末,做成复合材料,既能挡辐射,又能当飞船外壳。”

背面的白昼快结束时,三人已经整理出五大类 “潜力材料”:抗辐射玄武岩、高氧矿物、氦 - 3 燃料、骨骼启发型复合材料、植物适配型月尘。周深把样本装进特制保温箱,准备让下一班货运舱送回地球。

“这些东西,才是背面基地的真正价值。” 他站在半地下掩体门口,看着远处的钻探机,“虹湾是咱们的‘家’,这里就是‘材料库’—— 以后去火星,去更远的地方,飞船的壳、烧的燃料、带的粮食,说不定都从这儿来。”

林小满的拟南芥在蓝绿色矿物的滋养下,开出了紫色的花 —— 这是地球从未有过的颜色。“你看,连植物都知道这里的材料不一般,” 她笑着说,“这花的花瓣能反射 90% 的宇宙射线,以后做成宇航服的内衬,比现在的防护层轻一半。”

陈悦的体能训练日志里,新增了 “材料实验” 板块:她用提炼出的轻质合金做了个小哑铃,重量只有地球同款的 1/6,却足够锻炼肌肉。“星际旅行里,体能训练设备也得轻量化,” 她举着哑铃晃了晃,“这玩意儿就是个雏形。”

黑夜降临时,中继卫星传来虹湾的消息:赵启明他们用背面的矿物数据,3D 打印出了第一块飞船舱门样品,抗压测试一次性通过。

“看到没?” 周深对着通讯器笑,声音透过延迟传来,带着点回声,“咱们在背面挖材料,他们在正面搞应用,这才是双基地的意义 —— 不是各干各的,是搭个桥,从月球直通宇宙。”

掩体里的灯亮了,照着五大箱样本,像藏着五颗星星的秘密。远处的钻探机还在待机,屏幕上的深度显示停在 150 米 —— 明天,它要往更深的地方去,找更多能让人类走得更远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