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月背区的阳光刚爬过环形山巅,周深就拽着林小满往氦三实验舱跑。“昨晚核裂变数据稳定,” 他边跑边说,“今天争取把能量比冲到 0.85,把昨天拆泵耽误的进度补回来。” 舱门开启时,金属摩擦声在寂静的月面格外清晰,控制台屏幕上,太阳能板的功率输出已飙至峰值。

林小满提前半小时就启动了藻类培育舱,晨光透过特制滤膜,在藻群上投下斑驳的光斑。“昨晚低温实验的藻类存活率 78%,” 她对着数据板念叨,“比预期高 3 个点,看来核裂变恒温箱够靠谱。今天再培育最后一箱,凑齐 150 升氧气,黑夜就彻底踏实了。” 她忽然发现培育舱的水管接口有点松动,伸手拧紧时,指尖触到冰凉的管壁 —— 这是核裂变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昼夜不息地运转着。

陈悦的 3D 打印机正全力运转,修复后的喷头喷出的土壤流质格外顺畅。“打了个新的水管接口,” 她举着刚成型的零件笑,“比地球带的轻 12%,用月背土壤里的铝元素加固过,抗冻。数据发虹湾区了,他们硅含量高,加 3% 的铝粉试试。” 她看了眼舱壁上的倒计时:剩余 60 小时白昼,“再打两个通信设备外壳,黑夜时核裂变带不动复杂设备,外壳能防辐射。”

虹湾区的黑夜已至第 3 天,赵启明在核裂变发电机旁加装了一个小型热量回收装置。“能多回收 10% 的余热,” 他擦着额角的汗说,“刚好给吴悠的培育架供暖,省点电。” 装置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与核裂变的低鸣交织在一起,像两支合拍的曲子。

吴悠的绿豆芽已经长到 3 厘米,子叶展开成嫩绿的圆形。“加了余热回收后,培育架温度稳定在 18.5℃,” 他用尺子量着芽长,“比纯靠核裂变加热省了 8% 的能耗。月背的新水管接口数据来了,他们用铝元素加固,咱们这边锌含量高,或许可以试试锌铝合金?” 他把想法记在笔记本上,又划掉 —— 现在是黑夜,想这些没用,等白昼再说。

李昂正在调试氦三实验的磁场线圈,屏幕上的模拟曲线忽左忽右。“月背的 0.81 是在 1.02 特斯拉下测的,” 她喃喃自语,“咱们硅含量高,磁场强度得提到 1.05 特斯拉,白天太阳能够,扛得住。” 他忽然听到通信器里传来细微的杂音,皱起眉:“周深,你们那边信号怎么回事?断断续续的。”

月背区的周深正盯着氦三实验数据,屏幕上的能量比卡在 0.83 不动了。“可能是白昼电离层变化,” 他头也不抬地回,“我们这边没问题,你们黑夜信号弱正常,等白天就好了。” 他忽然拍了下控制台:“找到了!约束磁场的相位差差了 0.5 度,调过来试试。”

果然,数字开始跳动:0.84、0.85…… 林小满刚好端着藻类样本进来,见状欢呼:“达标了!比昨天提前两小时!”

“不停,再冲 0.86,” 周深眼睛发亮,“太阳能还够,多攒点数据,黑夜分析也有得忙。”

陈悦的 3D 打印机此时打坏了第二个通信外壳。“土壤里的玻璃陨石颗粒没过滤干净,” 她无奈地拆着喷头,“得换个细滤网,月背的土壤杂质比预想的多。” 她翻出备件箱,发现细滤网只剩最后一张,“坏了,这是最后一张,再堵就没了。”

周深想了想:“拆生态舱的备用滤网,反正黑夜靠核裂变循环,过滤精度不用那么高。”

“那藻类会不会受影响?” 林小满担忧道。

“黑夜藻类生长慢,粗滤网够用,” 周深语气笃定,“通信设备更重要,万一黑夜信号断了,核裂变再稳也没用。”

虹湾区的赵启明收到滤网更换消息时,正对着余热回收装置出神。“他们总在拆东墙补西墙,” 他笑着对吴悠说,“但补得都在点子上 —— 黑夜前,通信比藻类过滤精度重要。”

“咱们也得准备细滤网,” 吴悠立刻说,“白天打印时,先打十个备用滤网,用最细的土壤颗粒。”

“不用,” 赵启明摇头,“李昂刚才测了,咱们这边的土壤玻璃陨石含量比月背低 30%,没那么容易堵。倒是得准备点防辐射涂料,月背的通信外壳加了铅元素,咱们锌含量高,用锌铅合金更合适。”

月背区的白昼渐渐西沉,周深的氦三实验最终停在 0.86,创下新高。“够了,” 他关掉设备,“黑夜分析数据,明天争取冲 0.88。” 林小满的最后一箱藻类也收割完毕,152 升氧气储备,超额完成任务。陈悦的通信外壳打坏三个后,终于成功做出两个合格的,她摸着外壳上细密的纹路笑:“核裂变在黑夜可保护不了它们,必须结实。”

虹湾区的黑夜,赵启明把月背的 0.86 数据输进模拟器,屏幕上的曲线终于平稳下来。“1.05 特斯拉,没错,” 他拍了下桌子,“白天启动就按这个来。” 吴悠给绿豆芽浇了最后一次水,准备睡觉 —— 黑夜的时间宝贵,得养足精神等白昼。李昂最后看了眼飞升器燃料表,65%,依旧安稳,像颗定心丸。

月背区的第一颗星星爬上地平线时,周深对着通信器说:“虹湾,我们的数据都整理好了,黑夜就靠核裂变撑着,你们也早点休息,白天见。”

虹湾区的赵启明回:“白天见,等着你们的 0.88。”

两个基地,一个即将沉入黑夜,一个在黑夜中等待黎明。核裂变发电机的低鸣在各自的舱体内回荡,像母亲的摇篮曲,温柔而坚定。而那穿梭在月球背面与虹湾之间的数据信号,则像一根根无形的线,将白昼的余量与黑夜的暗涌紧紧编织在一起 —— 他们都知道,不管是 0.86 还是 1.05 特斯拉,不管是铝元素还是锌合金,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让人类的足迹,比核裂变的运转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