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谢之安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她揉进骨血里:“傻丫头,我怎么舍得让你留在这儿冒险?”他的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是我最想守护的人,可我更是军人,我要守护的还有这千千万万的百姓,这万里河山。静姝,你懂吗?”

沈静姝在他怀里哭得浑身发抖,她懂。她懂父亲书房里那些文件的重量,懂街头百姓脸上的惶恐,懂他肩上星徽的意义。可懂,不代表能接受。她多希望他还是那个会给她买桂花糕的少年,而不是这个随时可能奔赴战场,生死未卜的少司令。

出发的前一天,谢之安来送她。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间佩着剑,身姿挺拔如松,只是眼底的红血丝暴露了他彻夜未眠。他递给她一个沉甸甸的木盒子,里面装着她的衣物、书籍,还有那支玉兰簪子和当年那枚定亲的平安扣。

“这里面有封信,到了南京再看。”他帮她理了理围巾,指尖在她脸颊上轻轻划过,像是要把她的模样刻进心里,“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伯母。等我消息,一定要等我。”

沈静姝忍着眼泪点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句:“你也要平安。”

汽车缓缓开动,沈静姝从车窗里看着谢之安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街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他也是这样站在门口送她去外婆家,说“等你回来给你带糖吃”。可这一次,他没说什么时候回来,也没说带什么糖。

到南京的当晚,沈静姝在灯下打开了那封信。谢之安的字迹刚劲有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静姝吾爱:

见字如面。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想必已平安抵达南京。请原谅我的不告而别,我怕见了你的眼睛,就再也没有勇气让你走。

自幼时相识,你便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我曾以为,护你一世安稳,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可如今烽烟四起,国将不国,家何以为家?我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天职,若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即便与你长相厮守,又有何颜面面对这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静姝,我知你聪慧,亦知你深明大义。你要好好活着,带着我的那份一起活下去。看这山河重光,看这人间太平。

若我有幸归来,定以余生为聘,许你一世安稳,共赴白头之约。

若我不幸……勿念,勿等,勿随。好好活着,便是对我最好的告慰。

此生缘浅,来世再续。

之安绝笔”

信纸被泪水打湿,晕开了墨迹。沈静姝蜷缩在椅子上,哭得撕心裂肺。她终于明白,他说的“守护”从来都不只是守护她一个人,而是守护这脚下的土地,这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她不能为了自己的儿女情长,让他在前线分心;更不能在他浴血奋战时,只顾着儿女情长。

她把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就像揣着他沉甸甸的嘱托和未说出口的牵挂。窗外的月光清冷如水,她对着月亮轻声说:“之安,我等你。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看太平盛世。”

第三章 噩耗惊传,此生长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