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体A-17(林厌)记忆回滚测试:
若泪痣被移除,定位坐标将重置至‘青蒲巷19号’。”
旁边贴了一张泛黄照片:
父亲抱着七岁的林厌,背景正是青蒲巷。
照片右下角写着日期:2009-03-17。
——整整十五年前的今天。
灯焰跳动,墙上浮现新的红字:
“阅读即同意借阅。”
林厌没来得及合上手稿,纸页已自动翻动,
像被风舔舐。
一行行字脱离纸面,钻进他右眼——
那是他七岁到十二岁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
每钻一行,右眼就刺痛一次,
仿佛有钉子把记忆钉回脑沟。
剧痛中,他听见父亲的声音从灯芯里传出:
“阿厌,对不起,我把你的童年当抵押品了。
只有把你的记忆拆成章节,
图书馆才肯借给我改变过去的机会。
可我失败了,于是我把失败也藏进你的泪痣里。”
最后一行字钻进瞳孔时,瓦斯灯“啪”一声熄灭。
黑暗里,只剩林厌急促的喘息。
灯再亮,他已站在B4环形书库的走廊。
时间回到23:59:58。
电梯门缓缓打开,里面空无一人,
显示屏却写着:
“Current:3/4 → 4/4 Complete”
林厌低头,发现自己左手腕多了一道青紫勒痕,
像被风筝线缠过。
右眼角的泪痣回来了,却不再是纯黑,
而是带着极细的银色纹路,
像一条埋进皮肤的存储条。
空气里,猫叫声远远传来,
伴随一句若有若无的提示:
“欢迎回来,索引编号A-17。
你的童年已上架,索书号:B4-A17-2009。”
林厌摸出口袋里的空白目录卡——
原本空白,现在正面浮现一行字:
“青蒲巷19号的夏天”
背面则出现倒计时:
“00:44:00”
那是还书铃第一次响起的剩余时间。
林厌忽然明白,
自己被父亲拆成一本书,
而图书馆要他在44分钟内决定:
赎回童年,
或永远成为“林深实验失败记录”的附录。
脚边,一张新的便利贴凭空出现,
是父亲的笔迹,却署名“馆长零”:
“阿厌,
如果你想毁掉这本书,
就去扇区D找焚书室。
钥匙是你母亲留下的乳牙,
放在《拓扑学引论》第314页,
那一页讲的是‘无穷的可折叠空间’。
别恨我,我只是太想把你母亲从死亡里借回来。
——零”
林厌抬头,环形书库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
像有人在黑暗中替他翻页。
他握紧目录卡,朝扇区D走去。
背影被拉得很长,长得像要把十五年的空白一步跨过。
2 焚书室
(本章≈5100字,时间线紧接第二章末尾“还书铃第一次响”,与第三章林厌个人回溯收束后的00:00:00并轨;采用四视角交错叙事,以“焚书室”为圆心,把四人缺失的“影子、左手、嘴、眼睛”逐一补完,同时为第五章“铃响第二次”制造倒计时。)
——章节引子——
“火是纸的第二种语言,
焚书者终将被文字朗读。”
——焚书室门口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