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振海沉默了很久,久到林薇以为他不会再开口。海风吹动他旧军装的衣角。终于,他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目光依旧投向远处的海平面:“这下面……引擎还在转?”

“在转,”林薇立刻回答,语气肯定,“是改造过的核聚变堆,比以前更安静,也更清洁。它在驱动整个平台的循环系统,包括海水淡化。”

老人缓缓点了点头,幅度很小。他又沉默了片刻,目光最终落回到脚下这片覆盖着新土的甲板上,那里曾无数次被舰载机喷焰灼烤,被沉重的起落架碾压。他的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穿透了时光的回响:“以前……这里只承载钢铁和火焰。”他顿了顿,似乎在咀嚼着脚下泥土带来的陌生触感,抬起头,看向女儿,眼神深处某种坚硬的东西似乎悄然融化了一丝,“现在……该有生命了。”

林薇的心猛地一松,一股暖流涌上眼眶。她用力点了点头:“嗯!”

“和平绿洲1号”巨大的身躯平稳地切开印度洋温暖的海水。核聚变引擎提供着几乎无震动的澎湃动力,推动着这座移动的生态绿岛,沿着预定的航线,缓缓驶向非洲东海岸。

甲板之上,已非昔日的钢铁荒原。曾经用于战机调度、覆盖着防滑涂料的广阔区域,如今被分割成生机勃勃的拼图。靠近舰岛的区域,是浓密的“漂浮森林”,高大的乔木树种——主要是耐盐碱、抗强风的木麻黄、海檬果和改良椰枣——错落有致地生长在特制的深层土壤单元中。它们的根系被高强度生物网格牢牢固定,深深扎入舰体结构。树冠在湿润的海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过滤着阳光,在下方投下清凉的斑驳光影。林间空地上,低矮的蕨类、耐阴的观赏植物和本土药用植物茂密生长,形成了一个充满层次感的小型生态系统。

甲板中部,则是辽阔的“海上萨瓦纳”。深褐色的土壤经过精心调配,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此时,金合欢树稀疏而优雅地矗立着,它们伞状的树冠提供了宝贵的荫蔽。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来自非洲本土的耐旱草种——画眉草、须芒草、狼尾草……它们深深浅浅的绿色和金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随风起伏的草浪。一条蜿蜒的人工溪流贯穿其中,溪水清澈见底,源头正是舰体深处那永不疲倦的海水淡化工厂。几处浅浅的“水塘”点缀在草原上,吸引着提前引入的、适应海上环境的昆虫和小型鸟类。几台低矮的、外形如同巨大金属甲虫的农业无人机,正沿着预设的空中走廊无声地巡航,它们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细致地扫描着下方的草场,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植被密度和健康状况。数据流无声地汇入舰岛内的生态控制中心。

舰艏和舰艉的边缘区域,结构得到了强化,覆盖着特殊的柔性种植层,模拟出红树林生态和盐沼湿地环境。耐盐的红树幼苗和芦苇丛顽强地生长,它们的根系有助于稳固边缘土壤,并为海洋生物提供潜在的栖息地。

此刻,在舰岛顶层的全景指挥中心里,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巨大的弧形屏幕上,被分割成数十个实时画面窗口。有些是“和平绿洲1号”自身各区域的监控,有些则来自高空同步轨道的卫星,还有一些来自护航船队释放的、在航母周围海域巡航的监控无人机传回的俯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