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陆知行看着她蹲在地上和孩子说话,白衬衫的下摆沾了点草屑。他想起自己的粉丝群体里,有位建筑系教授曾写长文分析苏清野的作品:“她的设计里有种罕见的温柔,在绝对理性的结构中,永远为使用者留着呼吸的缝隙。”

不远处的花艺区,沈砚的剑穗被风吹到苏清野的摊位前。他捡剑穗时,看到她正在给一位盲人阿姨讲解盲文书签:“这个圆点是‘书’,这个横线是‘光’。”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像在触摸易碎的玻璃。

“需要帮忙搬东西吗?”沈砚的声音吓了她一跳,盲文板从手里滑落,他眼疾手快地接住。“谢谢。”苏清野接过盲文板时,发现他的掌心有块新鲜的茧子——是新换的剑柄磨出来的。

江叙的食品区生意冷清,他却看得很专注。苏清野给每个书签定价时,都会用计算器精确到分,却在看到残疾人士时默默抹去零头。有个流浪汉来讨水喝,她不仅递过去矿泉水,还塞了块没开封的三明治——那是她的午餐。

“你的成本控制有问题。”江叙走过来时,她正在给流浪猫喂猫粮。“公益项目不看成本。”苏清野看着小猫蹭她的裤腿,“看社会效益。”江叙忽然笑了:“你很适合做社会企业。”

林屿的演唱区围满了年轻女孩,他却频频望向手工艺品区。当看到苏清野被几个挑剔的顾客围住时,他立刻中断演唱跑过去:“这些书签我全买了!”苏清野皱眉:“不用。”“我要送给粉丝当福利!”林屿晃了晃手机,“就说是清野姐设计的,双赢!”

收摊时,苏清野的销售额是最高的。夏萌抱着她的胳膊撒娇:“清野姐你太厉害了!”苏清野却在清点收入时发现多了笔匿名转账,备注是“结构咨询费”——金额正好是她分给流浪汉和小猫的支出总和。

晚上回小屋,沈砚在厨房煮姜汤。苏清野今天淋了点雨,他把姜片拍碎时,力道控制得刚好——既能出味又不会太辣。陆知行在客厅看建筑纪录片,特意调到苏清野参与设计的美术馆那一集。江叙在整理市集的财务报表,在苏清野的摊位备注栏写了“隐性价值评估:∞”。林屿在写新歌,歌名暂定《毫米级心动》。

苏清野洗漱完毕时,手机屏幕亮了四次。她擦干头发,看着镜子里自己颈后的朱砂痣,忽然想起大学击剑社的教练说过:“真正的高手,永远知道自己的靶心在哪里。”

第三期:心动的试探(扩写)

约会邀请短信堆满收件箱时,苏清野正在修改图书馆的无障碍坡道设计。陆知行的纪录片首映礼请柬夹在建筑杂志里,烫金的字体印着“特邀嘉宾”;江叙的画廊邀请函是手写的,钢笔字力透纸背;林屿的游乐园门票用彩绳系着,还挂了个迷你过山车挂件;沈砚的训练观摩券边缘有点磨损,像是从口袋里反复掏出来过。

她给每个人回复的措辞都经过推敲:“抱歉,明天需现场勘查,项目涉及特殊教育学校,时间不可调整。”发送完毕,她把手机放进抽屉,继续在电脑上模拟轮椅通行的转弯半径。

跟拍摄像跟着她来到城郊废墟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这里曾是化工厂,现在要改造成融合图书馆与特殊教育资源的社区中心。项目经理老王递过安全帽:“苏工,昨晚暴雨把东南角的挡土墙冲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