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路面,郑奶奶的布鞋沾满了泥,她走得很慢,拐杖一下一下戳在地上,发出“笃笃”的声儿。洪飞走几步就停下来等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说不出的难受。
到了村口,拖拉机已经突突地冒着烟,村长和几个乡亲在车旁等着。“小飞,上车吧,再晚就赶不上县城的火车了。”村长喊道。
洪飞把帆布包甩到拖拉机上,转身想跟郑奶奶说再见,郑奶奶却突然往他手里塞了个东西,又赶紧把手背到身后,“快上车,别耽误了时辰。”
他低头一看,是个用手绢包着的小硬块,打开一看,是两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洪飞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奶!您这钱哪来的?我不能要!”他知道,郑奶奶平时连买根针都舍不得,这两百块钱,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
“你管哪来的,拿着!”郑奶奶瞪了他一眼,眼眶却也湿了,“到了学校,别亏待自己,买点肉吃,长身体。”她推了洪飞一把,“快上车,走了!”
拖拉机“突突”地发动起来,洪飞扒着车帮,看着郑奶奶站在路边,佝偻着背,像一棵被风吹弯的老槐树。他挥着手,喊着“奶,您回去吧!”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郑奶奶也挥着手,嘴里不知道说着什么,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路的尽头。洪飞摸着口袋里的两百块钱,手绢上还带着郑奶奶身上的皂角味,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第二章 城里的日子
县城比洪飞想象的还要大,楼房一栋接一栋,汽车跑得比村里的拖拉机还快,喇叭声吵得人耳朵疼。他背着帆布包,站在大学校门口,看着“县立中学”四个烫金大字,心里又激动又发慌。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让每个人自我介绍。洪飞站起来,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底下有人偷偷笑,他听见有人说“看他穿的,像个土包子”。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肉里,想起郑奶奶的话“咱穷,但骨头不能软”,终于鼓起勇气说:“我叫洪飞,从山坳里来的,我想好好学习。”
话一说完,班里安静了几秒,然后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洪飞坐下时,后背已经湿透了。
他的日子过得很节俭,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一个窝头,晚上一碗最便宜的面条。郑奶奶给的两百块钱,他一分都没舍得花,缝在贴身的布袋里,像是揣着个滚烫的念想。
有一次,同桌王磊请他去吃牛肉面,他摆摆手说不饿。王磊看出他的窘迫,把面推到他面前,“吃吧,我妈给的钱够花。”洪飞不好意思地吃了,牛肉面的汤很鲜,他想起郑奶奶熬的小米粥,眼眶又热了。
“洪飞,你家是不是挺困难的?”王磊问。
洪飞点点头,把郑奶奶送他上车的事说了。王磊听完,半天没说话,后来从家里带了好多书给他,说“这些我都看过了,你拿着用”。
冬天来得很快,县城的风比山里的还冷。洪飞只带了一件薄棉袄,是娘前年给他做的,棉花都板结了。上课的时候,他冻得手都握不住笔。
那天放学,他收到一个包裹,是村里的货郎捎来的。打开一看,是一件厚厚的棉袄,里子是新做的,棉花蓬松得像云朵。还有一张纸条,是郑奶奶托人写的:“天冷了,穿上暖和。别惦记我,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