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的“情感处理器”瞬间卡壳了。

一种不祥的闷雷在迟钝的神经末梢滚动。心脏也跟着漏跳一拍,又骤然在胸腔里狂乱地捶打起来,带着窒息感。

指尖犹豫着点了那个最热闹、平时却总是寂静的图标。

“卧槽!!!发现宝藏了!这才是我们底层人的伤痕文学啊,真实得让人想哭!@了没流量天理难容!!#底层伤痕文学# #真实的力量# #打工人纪实# 原文链接[图片]”

头像是个打扮时髦的卡通女生,签名处挂着金色大V标志——粉丝数:372.8万。

这条微博像颗被引爆的信息核弹,转发、评论、点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攀升。

底下评论区更是直接沸腾翻滚起来:

“破防了[大哭][大哭][大哭],这写的就是我昨天被客户指着鼻子骂的现场回放!”

“求博主ID!给指条明路!这疼痛文学扎心到无法呼吸!”

“妈的,这才是真实世界的底色!比那些无病呻吟的小布尔乔亚强一万倍!!!”

我的视线在屏幕和惨白灯光下那本沾着油点字迹的笔记本之间来回切换,指尖微微发凉,脑子像被推土机碾过一样混沌。

手机又震了,这次是陌生号码。铃声一遍遍响起,锲而不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喧嚣存在感。

“喂?”我的声音干涩得有些劈叉。

“你好,是‘铁盒里的尘埃’老师对吧?”

对面是一个年轻女人极具穿透力、饱含职业热情的嗓音,“我是XX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杨锐!哎呀,终于联系上您了!看了您写的东西,真的拍案叫绝啊!写得非常好!非常……有力量!”

老师?我的名字后面被冠上了这个词。

听起来如此陌生,带着一种虚假的悬浮感。

杨锐的语速快得惊人:“我们社非常欣赏您作品中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这份粗粝和疼痛,就是我们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声音!想跟您聊聊合作出版的可能?稿酬,版权运作,我们都可以给到您非常优厚的条件!”

出版?书?稿酬?这几个词语像砖块一样砸在昏沉的神智上。

地下室的天花板似乎都在轻微地摇晃着光影。

杨锐似乎在那头敏锐地感知到了我的犹豫,话锋立刻带上更为精准的诱惑力度:“您只需要把现有的素材再深度挖掘一下!

把那些最苦、最痛、最尖锐的细节……要非常具体!比如说,那些外卖被客人无理拒收的经历,顾客对您具体人格辱骂的情节细节?

再比如,那种一天跑十六七个小时,身体彻底崩溃却依旧要咬牙硬撑的感觉?

对!就是这种极致状态下,我们劳动者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孤独感!

要写到极致,写到让读者看了心都在颤抖!这些细节!就是最能引起共鸣、最有商业价值的爆点啊!”

极致。疼痛。颤抖。商业价值。

这些词语如同手术刀,把我零散的文字瞬间解剖开来,再依照某种冷酷的“市场需求”重新拼装定位。

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咽喉却像被浓稠的油烟彻底糊住了,一个音节也挤不出来。

只是看着桌上那本随手写就、早已沾上洗不掉的油污和字迹的旧笔记本,它像一块无辜的靶心,此刻正被无数精准的“价值”标尺反复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