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窗外的雨变成了细密的针,扎在玻璃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婉清没看见楼下黑伞下驻足的身影——程曜每周三闭馆后都会绕路经过图书馆,只为确认那个总在文学区忙碌的女生安全走回宿舍。此刻雨水正顺着伞骨流下,在他脚边汇成小小的漩涡。

文学院副院长陈教授宣布"城市与文学"跨学科项目的当天,秋阳难得穿透云层。婉清抱着笔记本穿过中央广场时,远远看见程曜坐在咖啡厅露天座位,面前铺满建筑草图。阳光把他握着钢笔的手指照得近乎透明,像博物馆里陈列的象牙雕刻。

"借过!"送餐机器人的提醒让婉清慌忙闪避,手肘不慎碰倒了程曜桌上的咖啡。深褐色液体迅速在图纸上蔓延,将一座哥特式教堂的尖塔染成模糊的污渍。

"对不起!我..."婉清抓起纸巾按在图纸上,突然注意到被浸湿的角落标注着"拜伦式穹顶——参考《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她抬头正要询问,程曜却猛地合上笔记本,钢笔在桌面滚出半圈。

"没关系。"他的声音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收拾图纸的动作很快,但婉清还是看见他左手无名指有一道新鲜的伤口,血珠渗进纸张纤维。

程曜匆匆离开后,婉清发现他遗落了黑色牛皮封面的速写本。她犹豫片刻,还是翻开扉页——"程曜 建筑系"几个字力透纸背,下方用极小的字写着"给姐姐未完成的承诺"。

速写本第37页画着图书馆窗边的侧影: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女孩脸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她低头读书时睫毛的弧度像两弯新月。婉清的手指悬在纸面上方,不敢触碰那分明是自己的肖像。

继续翻动时,一张便签飘落出来:"姐,今天又梦到你骂我懦弱。"字迹比平时潦草,像是深夜匆忙写下的。便签背面是反复涂改的痕迹,隐约能辨出"图书馆"和"不敢"几个词。

手机突然震动,林小鱼的消息弹出:"查到了!程曜的姐姐程玥三年前自杀,据说是家族反对她转行做画家。他本来学物理,后来转去建筑系完成姐姐遗愿。"

婉清再翻回那幅素描,发现画纸边缘有反复擦拭的痕迹,像是作画人久久徘徊不决。她鬼使神差地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有时候勇气是慢慢生长的植物。"写完立刻用橡皮擦去,却留下淡淡的凹痕。

第二天清晨,婉清等在建筑系长廊归还速写本。晨雾中,程曜正和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生交谈。女生突然挽住他手臂,程曜皱眉却没有推开。风送来只言片语:"苏阿姨说...毕业就..."

婉清转身就走,没听见后半句"表哥你别总躲着苏阿姨安排的相亲"。速写本里夹着的蓝花楹书签飘落在地,被随后赶来的程曜捡起。他望着婉清远去的背影,低头,在书签上写下几笔。

当天下午,婉清在图书馆录入新书时,系统弹出程曜的借阅记录——《拜伦诗选》已续借七次。鼠标悬在"联系读者"选项上良久,最终她点开了项目组队系统,在搜索栏输入"程曜"。

"城市与文学"项目组队截止日前夕,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婉清反复修改企划书到凌晨,封面烫银的"建筑美学与诗歌结构的比较研究"在台灯下闪闪发光。第15页详细分析了程曜留在《拜伦诗选》旁的批注,她特意用建筑系常用的蓝色晒图纸作为分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