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照片里的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坐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赤脚浸在水里,手里捧着一本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年轻飞扬的脸上,笑容纯粹而明亮,眼睛里闪烁着对世界毫无保留的好奇与热爱。那是二十年前的林远,在大学暑假,回到江南水乡的外婆家。那时的他,会为读到一首好诗激动不已,会花整个下午观察蚂蚁搬家,会在日记本上写下天马行空的幻想,梦想着用文字构建自己的世界。

指尖抚过照片上那张无忧无虑的脸,再抬头看看镜子里那个眼神疲惫、表情麻木的中年男人,一股巨大的、迟来的悔恨和悲凉,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个遥远的声音,仿佛从灵魂深处响起。那是大学时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留下的模糊印记,此刻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他混沌的意识。他的心,早已被这身华服、这间豪宅、这份令人窒息的工作所役使、所囚禁。他为了这些外在的“形”,彻底背叛了内心的声音。这份惆怅与悲哀,由来已久,只是他一直用忙碌和麻木强行压制着。

“觉今是而昨非……”他喃喃自语,镜中的男人眼眶发红。他清楚地意识到,过去汲汲营营追求的一切,如今看来竟是如此荒谬和虚妄;而此刻心中涌起的这份痛苦与渴望,才是真实的、活着的证明。

2 野菊路茫

悔悟的种子一旦萌发,便在心中疯狂滋长。林远开始无法忍受工作中的每一个虚伪细节。他对下属的方案更加苛刻,对客户的无理要求愈发抵触,与陈薇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常常陷入长久的沉默。陈薇只当他是工作压力太大,贴心地预约了昂贵的心理咨询和温泉疗养,却不知他灵魂的病灶,远非这些表面安抚所能触及。

引爆点在一个沉闷的午后降临。

“锐点”正在竞标一个政府主导的大型文旅项目,主题是“寻找城市失落的文化记忆”。张总亲自坐镇,志在必得。林远带领团队熬了几个通宵,最终方案融合了高科技光影秀和网红打卡点设计,数据模型漂亮,盈利预期可观。

提案会上,气氛紧张。甲方代表是几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专家型官员。当林远团队展示完炫目的PPT和复杂的盈利图表后,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沉吟片刻,问道:“方案很炫酷,数据也很详尽。但我想问,在这个宏大的‘文化记忆’包装之下,你们真正想表达的核心情感是什么?它如何真正触达市民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吸引游客的噱头?”

这个问题像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精心构筑的商业泡沫。林远一时语塞。他看向自己的方案,那些炫目的特效和精心设计的打卡点背后,确实空空如也。为了迎合“文化”主题,他们生硬地堆砌了一些传统符号,却完全没有理解其精神内核,更谈不上真诚的情感连接。他想起了那个坐在溪边读书的少年,想起了外婆家青石板路上回荡的摇橹声,想起了空气中弥漫的栀子花香——那些才是真正融入血脉的文化记忆,朴素、真实、带着生活的温度。

张总见状,立刻笑着打圆场:“教授问得好!我们的核心情感就是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具体如何触达,我们有完善的后续营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