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苦。” 苏晚卿笑着帮奶奶擦泪,“等咱们把田种好,以后天天能吃白米饭。”
5 粮种猫腻
傍晚的炊烟在村子上空袅袅升起,苏晚卿却没心思做饭。
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李氏被族长训斥后虽收敛了些,但那贪婪的性子绝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粮种的事,李氏既然敢卖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
她悄悄溜到存放粮种的杂物间,门是用旧木栓锁着的,锁头锈迹斑斑。苏晚卿踮起脚,从窗缝往里看 —— 墙角的陶罐原本装着半袋稻种,现在看着却瘪了不少。
心猛地一沉,她记得昨天看时还不是这样。
苏晚卿绕到杂物间后面,那里有个狗洞,是以前家里养的老黄狗钻的,后来老黄狗没了,洞就一直没堵上。她蹲下身子,果然在洞口发现了新鲜的脚印,看尺寸像是男人的。
李氏肯定又在打粮种的主意!
苏晚卿咬着唇,悄悄把脚印记住,然后溜回自己的柴房。她不能声张,没有证据,李氏只会倒打一耙。她得找到李氏偷卖粮种的实证,最好能当场抓包。
夜色渐浓,村里的灯一盏盏灭了。苏晚卿躺在稻草上,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到了亥时左右,院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接着是李氏压低的声音:“动作快点,别让人看见了。”
苏晚卿立刻爬起来,透过柴房的门缝往外看。只见李氏和一个黑影正往杂物间走,那黑影背有点驼,看着像是邻村的王二 —— 就是昨天李氏说的买主。
两人打开杂物间的门,很快搬出一个布袋,看形状正是装稻种的袋子。王二掂了掂,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李氏,两人低声说了几句,王二就扛着袋子往村口走去。
李氏揣着铜板,脸上堆着笑,转身往屋里走。
苏晚卿心脏 “砰砰” 直跳,机会来了!她悄悄推开柴房门,借着月光跟了上去。王二走得匆忙,脚步踉跄,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绊了一下,布袋口松开,掉出几粒稻种。
苏晚卿赶紧上前,捡起那几粒稻种,又在地上找到一块带红泥的小石子 —— 这是她白天挖野菜时特意留的,上面有她做的小记号。她把石子悄悄塞进王二刚走过的草丛里,做了个隐蔽的标记。
做完这一切,她迅速躲到树后。王二没察觉异样,扛着袋子继续往前走,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苏晚卿回到柴房,手心全是汗。她把那几粒稻种小心包好,藏在稻草深处。
李氏,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明天一早,我就让全村人都知道,你是怎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把全家的活命粮卖给外人的!
窗外的月光透过窟窿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苏晚卿攥紧拳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这场仗,她必须赢。
6 改良土地
天刚蒙蒙亮,苏晚卿就揣着镰刀出了门。露水打湿了裤脚,冰凉的触感让她越发清醒 —— 剩下的稻种不多了,必须让土地变得更肥沃,才能指望秋收有好收成。
她家的三亩田在村东头,紧挨着小河,去年涝灾时被淹了大半,地里积着不少烂泥和枯草。苏晚卿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捻碎,土块粗糙硌手,掺着不少碎石子,难怪长不出好庄稼。
前世她不懂这些,只跟着大人按老法子耕种,收成总是比别家差。但在现代学的农业知识告诉她,土壤贫瘠就得改良,堆肥是最省钱有效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