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它能够完美地溶解、稳定并掩盖那种新型剧毒物质(幽蓝晶体)。

凶手将毒物溶解在‘增色剂’中,混入靛蓝颜料。

使用时,可以像普通颜料一样涂抹、携带,极其隐蔽。

需要释放毒物时,只需让颜料接触到水汽、汗水或特意喷洒的溶剂,毒物就能缓慢释放出来。

沈墨之钟里的毒粉,就是这种‘特制颜料’被干燥研磨后形成的。

它被装入精巧的延时装置,在特定时间喷出,沈墨之在专注修钟时吸入,瞬间毙命。”

林晚照倒吸一口凉气:“我的老天爷。

这比史密斯用的乌头碱布包更隐蔽更歹毒啊。那老孙头…”

“老孙头只是个不知情的生产者。他提供的‘增色剂’样本是关键线索,

但绝不能让他知道真相,否则他性命难保。”苏映真严肃道,

“我们必须找到那个提供‘增色剂’给老孙头的人。

这是找到新型毒药源头和‘黑蛇会’(我们暂且称这个组织为黑蛇会)的关键。”

“提供‘增色剂’的人…”林晚照努力回忆老孙头的描述,

“老孙头说是个穿长衫、戴眼镜、像个教书先生的中年人,说话文绉绉的,

每次来都带着一个黑色的小皮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他叫他…‘陈先生’?对,是姓陈。

老孙头还嘀咕过一句,说这陈先生身上总有淡淡的药味和旧书的味道。”

“药味,旧书…”苏映真捕捉到关键信息,“晚照,你人脉广,

重点查:租界里有没有姓陈的,看起来像教书先生或学者。

但可能懂化学、有实验室条件、并且与古籍或药材打交道的人?

特别是…可能收藏或研究钟表的人。”沈墨之的死,凶手特意选择了钟表作为凶器,

这绝非偶然,很可能是在彰显某种能力或“清理门户”。

“懂化学的教书先生,还懂钟表、药味…”林晚照眼睛一亮,

“有一个人选‘魔都大学’的客座讲师,陈仲甫。

听说他留过洋,学的是化学工程,回国后却痴迷古籍修复和钟表机械。

还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小型的私人‘古物修复研究室’,经常帮博物馆和私人藏家修复东西。

他身上的确总有股子墨水和药材混合的味儿。而且他就姓陈。”

“陈仲甫…”苏映真记下这个名字,“立刻查他。背景、人际关系、最近行踪,

特别是与‘永昌号’和沈墨之是否有交集。”

“包在我身上。”林晚照干劲十足。

3 古卷遗毒

调查陈仲甫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又充满了蹊跷。

林晚照发动了她所有的三教九流关系网。反馈如下:

1. 背景:陈仲甫,四十五岁左右,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化学工程。

回国后曾在江南制造局短暂任职,后因“理念不合”离职。

之后一直以自由学者身份活跃,精研古籍修复(尤其擅长化学方法去污、固色)和古董钟表机械原理。

在魔都大学挂名客座讲师,但很少授课,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私人研究室。

独居,性格孤僻,深居简出。

2. 与永昌号: 有码头力夫证实,近半年来,多次看到陈仲甫提着一个黑色小皮箱进出霞飞路后巷的“永昌号”染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