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对着屏幕笑了笑,回了个“嗯”。

是该出去看看了。

当年上大学时,总跟同学侃大山说“以后一定要去冰岛蹲极光”,那会儿觉得这事儿就跟“毕业即暴富”一样,是个想想就带劲的盼头。

这两天乘着这个劲,手贱点开机票比价页面,再切到银行APP瞅了眼余额——得,那串数字倒是挺工整,够我在楼下馆子连搓半个月火锅,想扛着相机去冰岛拍星空?大概率刚落地就得盘算着怎么蹭当地人的面包吃。

不过也没纠结几秒。转头刷到朋友圈有人晒新疆的夏塔古道,雪山底下一条绿得发颤的河,瞬间就挪不开眼了。

害,谁说好风景非得跨洋啊?咱国内的地图摊开,能打的地方可太多了:

想追雪山?川西的四姑娘山就挺好,爬不动大峰,在双桥沟看雪山倒映在湖里,跟冰岛的冰河湖比起来,少了点凛冽,多了点烟火气。

想找清净?浙江的楠溪江了解下,租个竹筏漂着,看两岸的老房子和稻田,比在国外订民宿省心多了,还能听懂老板推荐的本地菜。

就连想体验“极寒”,东北的雪乡够不够?踩着齐膝的雪逛雪蘑菇,晚上住炕头啃冻梨,性价比比飞冰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说白了,旅行这事儿,重点不是去没去过国外,是有没有那份“说走就走”的冲劲。卡里的钱够买张去大理的高铁票,够在洱海边住个能看日出的客栈,够在巷子里找家小馆吃碗酸辣鱼——这就够了。

国内的好地方多着呢,与其盯着银行卡余额叹气,不如准备准备现在就出发,去周边没去过的小城转一圈。毕竟,远方不一定在海外,也可能就在下一个高铁站的出口处。

冰岛的极光冰川暂时先记在小本本上啦!转头一算,十月初秋意正浓,不如冲趟江南——反正我现在住江西,离着也不算远,这波时机抓得应该不亏。

早听说十月的江南是“王炸”状态:街上飘着桂花香,枫叶刚染了点红边儿,连河里的水都比春夏时软乎乎的,光想想就觉得舒服。

私以为江南的精髓得看皖南和苏南。皖南的古村想想就有画面:白墙黑瓦爬着青藤,后面衬着山,早上雾一漫下来,老房子像泡在温水里的故事;苏南呢,平江路的石板路大概还潮乎乎的,拙政园的荷虽谢了,残叶搭着亭台,说不定比开得热闹时更有看头。

为了多跑几个点——比如去宏村蹲个日出,再去周庄听段晚市评弹,我早早就翻攻略做了“穷游版”规划:高铁转公交,偶尔蹭段顺风车;住宿专挑巷子里的小客栈,虽没星级酒店精致,但推开窗说不定就是老槐树,还能听隔壁阿婆讲吴语,这不比住酒店更有代入感?

身边有人说这样太“糙”,但我真不在乎。出来玩哪是为了躺得舒服?不就是想把书里画里的江南,实实在在踩在脚下嘛!

计划敲定那刻哪还坐得住?揣着手机拎起背包就查高铁,巧了,最近一班就直达黄山北站,果断拎东西冲车站——心里早默念八百遍“gogo出发”,脚步都带风。

高铁刚停稳,我几乎是蹦着下车的。脚一沾地先猛吸口气:嚯,跟江西那股秋燥完全不同!风里裹着湿软的草木香,像刚从晨露里捞过,凉丝丝蹭鼻尖,比查天气预报时想的舒服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