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王阿姨的笑容纹丝不动,目光却像扫描仪一样在林默脸上和他手中的公约上扫过,“看到公约了吧?咱们幸福里啊,最讲究的就是和谐、规矩。只要大家都严格遵守公约,这里就是最幸福的家园。”她特别加重了“严格遵守公约”几个字的读音。
“嗯…看到了。”林默扬了扬手中的纸张,心中的违和感更重了。这个王阿姨,热情得过分,却又冰冷得诡异。
“那就好,那就好。”王阿姨满意地点点头,笑容依旧焊在脸上,“一定要记住哦,尤其是垃圾投放的时间,还有晚上保持安静,见了邻居要微笑问候。遵守公约,就一切平安。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默一眼,那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警告。“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找我。我就住在楼下302。”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开。她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荡,节奏均匀得可怕。林默站在门口,看着她消失在楼梯转角,那标准到诡异的笑容仿佛还残留在空气中。一股寒意,无声无息地缠上了他。这个“幸福里”,似乎远比他想象的更加…不对劲。那句“后果自负”和“遵守公约,就一切平安”,像两根冰冷的针,刺进了他的神经。
他回头看了看简陋却足以栖身的房间,又摸了摸口袋里干瘪的钱包。最终,生存的需求压倒了不安。他拿起笔,在那份简陋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章:无心之失
日子在一种刻意维持的平静和挥之不去的诡异感中开始了。
林默强迫自己融入这个“幸福里”的规则。早上出门,他会对着空气练习那个“标准微笑”,然后在楼道里遇到任何一个邻居——无论是匆匆走过的中年男人,还是提着菜篮的老太太——他都努力扯动嘴角,说出那句刻板的“早上好”或“您好”。对方的回应总是如出一辙:凝固在脸上的、弧度分毫不差的微笑,以及一句同样刻板的回应,然后迅速移开目光,仿佛完成了某种既定程序。
垃圾处理成了每天的头等大事。林默买了好几个颜色不同的分类垃圾桶,严格按照公约要求,把塑料瓶、易拉罐、废纸、玻璃瓶分开,厨余垃圾单独装袋,连一片用过的纸巾都不敢混入。每晚8点50分,他会准时提着分门别类好的垃圾袋下楼,走向位于楼栋东侧、靠近小区围墙的那几个颜色鲜艳的垃圾桶。
投放点附近总是很“热闹”。邻居们像是被无形的线操控着,在8:55到9:00这五分钟内,几乎同时出现。没有人交谈,只有垃圾袋投入不同桶内发出的沉闷声响,以及彼此间交换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微笑。林默感觉自己像个误入了精密流水线的机器人,执行着预设好的指令。王阿姨的身影时常会在不远处出现,像个无声的监工,脸上挂着那永恒不变的微笑,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投放的动作。
门卫李大爷依旧是那副活死人的模样。白天,他像尊石像般坐在昏暗的门卫室里;夜晚,门卫室亮起一盏昏黄的小灯,映出他枯坐的剪影。林默曾尝试在白天跟他打招呼,回应他的只有那缓慢到令人心焦的转头和空洞的注视。
这种被无数双空洞眼睛和凝固笑容包围的感觉,比预想的更加消耗心神。压抑感像潮湿的苔藓,悄无声息地爬满了林默的心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