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指尖灵活地一转,那本旧书在他手中轻巧地翻了个面。然后,他像是极其随意地,将书页翻到了某一处。隔着不算近的距离,我几乎能“看到”那页上被我画得面目全非的某个分子式旁边,那个抱着胳膊、冻得瑟瑟发抖的Q版火柴人!

他薄薄的嘴唇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那弧度冷得没有任何温度。接着,他那清冷、没什么起伏的声音不高不低地响起,穿过几排座位,清晰地钻进我的耳朵,带着一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平静:

“关于奶茶配方的研究课题……”他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书上,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欣赏什么有趣的展品,“苏同学,”他抬起眼,目光再次精准地锁定我,指尖轻轻点了点那页涂鸦,“似乎很有创意。”

轰——!

全身的血液仿佛都涌到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我只觉得眼前发白,脚下发软,在全班同学含义不明的低笑和窃窃私语中,无比艰难地坐了回去,恨不得立刻原地消失,或者让时光倒流回昨晚闭馆前的那一刻。

完了,苏晓晓,你的人生,大概从这一刻起,彻底“社死”了。

3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江屿的名字被捆绑在一起,成了王教授口中“跨学科创新”的样板。每一次被教授点名讨论课题进展,每一次收到江屿通过校园邮箱发来的、措辞简洁精准到近乎冷漠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表,都像一次公开处刑。我抱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准备随时迎接对方毒舌嘲讽的心情,硬着头皮走进了约定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各种食物原料的混合气息。江屿已经在了。他穿着一件合身的白色实验服,衬得身形越发挺拔,正垂眸看着操作台上的实验方案,侧脸线条在冷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而疏离。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来,依旧没什么温度。

“时间。”他言简意赅,指了指墙上的挂钟,示意我迟到了三分钟。

“抱歉,路上……”我刚想解释,被他打断。

“开始吧。”他指向操作台,“按方案A,原料称量,你负责。”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对那本涂鸦书的任何提及,只有纯粹的、不容置疑的工作指令。这反而让我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点点。至少,他没打算在实验台上就我的“艺术创作”展开学术批判。

然而,这份微弱的松弛感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碾得粉碎。

奶茶配方研究,听起来甜美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场精确到毫克、温度、时间和各种化学反应的炼狱。我和江屿的“合作”,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灾难现场。

“糖度计校准了吗?”他清冷的声音在第三次尝试失败后响起,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质疑。

我正盯着刻度尺上模糊的读数,额角渗出汗珠:“我……好像……”

“读数误差超过0.5个Brix。”他直接报出数据,从我手里拿过糖度计,手指在仪器侧面几个按钮上快速而熟稔地操作了几下,屏幕上的数字立刻稳定下来。他递还给我,眼神里没什么情绪,却比任何责备都更让我无地自容。

另一次,调配好的奶茶基底在恒温水浴锅里出现了诡异的絮状分层。我对着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试图找出哪个变量出了问题,看得头昏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