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围观的人散去时,都夸露生机灵。小姑娘擦了擦眼泪,对着露生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公子。我叫阿禾,家就在河对岸的村子里,我爹病了,我来给爹抓药,没想到……”

露生从腰间解下钱袋,递给她:“这些钱,你拿去给你爹抓药吧。”

阿禾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公子的钱,我不能要!”

“拿着吧。”露生把钱袋塞进她手里,又指了指她篮子里的草药,“这些药不够,再去加点黄芪和当归,对治咳嗽好。”他是草木化形,对草药的药性再清楚不过。

阿禾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钱袋,又看看露生衣襟上那朵格外鲜艳的芍药,眼圈又红了:“公子,我……我怎么报答你?”

“不用报答。”露生笑了笑,眉眼像被阳光晒暖的叶片,“你爹好了,记得多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浇水就好。”

阿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紧攥着钱袋,一步三回头地往药铺跑去。露生看着她的背影,觉得心里比喝了晨露还要清爽。他终于明白长安主人说的“比阳光更暖的东西”是什么了——不是金银,不是热闹,是帮了别人后,心里那点甜甜的、软软的感觉。

戏台子上的戏还在唱,露生却觉得这出戏,不如刚才那一幕好看。他走到渭水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衣襟上的芍药开得正盛。或许,人间的日子,就是这样,有吵闹,有误解,却也有像露水一样干净的善意。

他沿着河岸慢慢走,岸边的芦苇轻轻蹭着他的裤脚,像是在为他高兴。远处的夕阳把渭水染成了金红色,露生想,明天该往南走了,听说那边有更大的河,还有成片的竹林,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故事。

第四章:洛岸竹语

离开渭水,露生一路向南,不日便到了洛阳。

洛阳城比长安少了几分帝王气,多了几分市井的温润。洛水穿城而过,岸边种满了竹子,绿得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揉碎在了里面。露生最喜欢在洛水边的竹林里散步,听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那声音比长安的铜铃、渭水的涛声都要亲切——竹子和他一样,都是草木,只是形态不同罢了。

他在洛阳城外的竹林边找了个废弃的茅屋住下,白日里进城看市井百态,夜里便坐在竹林里,听竹子讲洛阳的旧事。老竹子说,当年隋炀帝开大运河,龙舟从洛水驶过,两岸的竹子都被惊动了;年轻的竹子则告诉他,城东的酒肆里,有个会弹琵琶的姑娘,歌声比洛水的流泉还要好听。

这日,露生正坐在竹林里,看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光斑,忽然听到一阵细微的啜泣声。他循着声音找去,发现竹林深处,一个穿素色衣裙的女子正坐在一块青石上抹眼泪,身边放着一个琵琶。

女子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丽却带着愁容的脸。她见是个陌生少年,慌忙擦了擦眼泪,站起身想走。

“你为什么哭?”露生问道,他能感觉到,女子身边的几竿新竹都低着头,像是在为她难过。

女子迟疑了一下,见他眼神干净,不像坏人,便叹了口气:“我叫苏绾,本是教坊司的乐伎,前几日赎了身,想回老家,却发现盘缠被人偷了。如今身无分文,连琵琶都快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