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雪似乎更大了,寒风卷着雪片拍打在窗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北疆的朔风。
楚昭华沉默片刻,走上前,替他理了理微乱的衣襟:
“何时出发?”
“三日后。”
“这么急?”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军情紧急,不敢耽搁。”
萧策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与他常年握剑布满厚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昭华,等我回来。”
楚昭华抬眸望进他的眼睛,那里面有坚定,有不舍,还有她熟悉的、从未动摇过的承诺。她用力点头:
“好,我等你回来。等你打了胜仗,我们……”
后面的话,她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脸颊微红。
萧策却懂了,他眼中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紧紧握了握她的手:
“等我回来,便请父皇赐婚,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
“嗯。”
楚昭华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那三日,萧策忙于军务,只抽空来了永宁宫两次。
每次都很短暂,却足以让楚昭华安心。她亲手为他缝制了护心符,又将自己收藏的一把上好的匕首送给他,那匕首削铁如泥,是她特意求父皇赏赐的。
出发那日,天还未亮,萧策便已率领大军开拔。
楚昭华没有去城门口送行,她只是站在永宁宫的最高处,望着那支蜿蜒如龙的队伍消失在晨雾中,手中紧紧攥着那支雪莲木簪。
她在心里默默念着:萧策哥哥,一路平安,我在长安等你。
第二章 北疆战,长安乱
萧策走后,长安的日子依旧平静。
楚昭华每日读书、作画、抚琴,偶尔去给父皇母后请安,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只是心里总像空了一块,时常会对着北疆的方向出神。
前线的战报断断续续地传来。
起初,是大军顺利抵达边境,与北狄军队初次交锋,小胜。
楚昭华听到消息,松了口气,特意去太庙为萧策祈福。
接着,是两军对峙,战事胶着。
北狄联军来势汹汹,且熟悉地形,萧策一时难以取得压倒性优势。
楚昭华开始有些担心,夜里常常睡不安稳,梦见他在战场上厮杀,浑身是血。
再后来,战报变得稀疏,偶尔传来的消息也多是“战况激烈,将军无恙”之类的简短话语。
楚昭华知道,这意味着战事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萧策怕是连传递消息的时间都很紧张了。
她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每日都去宫门口等,希望能等到一封他亲笔写的信。
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也能让她安心。
可日复一日,等来的只有风雪,没有信笺。
长安的雪停了,春天悄然来临。
宫墙内的桃花开了,粉白一片,绚烂夺目。
楚昭华站在桃树下,看着花瓣随风飘落,心里想着,萧策哥哥说过,北疆的春天来得晚,等他打了胜仗回来,正好能赶上长安的桃花。
然而,她等来的不是萧策的捷报,而是长安城内暗流涌动的风声。
最先传来的,是几位老臣接连“病逝”的消息。
这些老臣都是父皇的心腹,也是朝中清流的代表。
楚昭华隐隐觉得不对劲,去问父皇,父皇只是疲惫地挥挥手,让她安心待在宫里,不要过问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