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与他交谈了很久,得知他无儿无女,一直独居,靠着微薄的低保和种菜为生。

我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张浩的年轻人。

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点了点头。

“认识,那是我远房侄孙。他妈……他妈偶尔会来看看我。”

我追问:“他们经常给您生活费吗?或者带您去看病?”

老人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给啥钱啊……他们自己也不容易。就是前两年,说帮我把房子重新弄弄,让我签了个字,后来也没见动静。”

他说着,从一个破旧的木箱里,翻出了一份文件。

那是一份房产委托处理协议。

委托人,是眼前这位老人。

受托人,赫然写着张浩母亲的名字。

我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家庭纠纷,也不是普通的婚姻诈骗。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针对无助老人的、令人发指的掠夺。

而我,差一点就成了这场掠夺的帮凶和买单者。

我将这些初步的发现,用加密邮件发给了陈墨。

陈墨几乎是秒回。

“若若,我猜的没错。他们不仅想骗你,还在利用这些老人。下一步,我们要查他们的财产动向,特别是这些老人名下的资产,以及他们和张家之间的资金往来。”

我握着手机,手指冰凉。

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背后的黑幕,挖个底朝天。

不为别的,只为那些被蒙蔽、被利用的老人,也为我自己曾经那份被践踏的真心。

05

调查进入了深水区。

在陈墨的指导下,我将重点从“人”转向了“钱”。

我们开始分头行动。

陈墨动用她律所的人脉和资源,从官方渠道查询那几位非直系老人的财产状况。

而我,则负责更“接地气”的部分——侧面打听和信息搜集。

我再次去了那位卖菜“姑婆”所在的小区。

这一次,我不再是蹲守,而是以一个热心志愿者的身份,主动和社区里的大爷大妈们拉家常。

几天下来,我成了那里的“熟面孔”。

从他们零零碎碎的闲聊中,我拼凑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那位“姑婆”并非一直如此拮据。

几年前,她所在的老房子因为城市规划被拆迁,她拿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拆迁款。

小区里的人都说,她当时可风光了,说是侄子侄媳妇要接她去城里享福。

可没过多久,她又搬了回来,重新过上了摆摊卖菜的生活。

那笔拆迁款,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知所踪。

而陈墨那边的进展,更是让我触目惊心。

她查到,在那位“姑婆”拿到拆迁款后不久,她的银行账户上,就有一笔巨额资金,转入了张母的个人账户。

转账备注写的是:借款。

一笔由富有的拆迁户,向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借款”。

这其中的荒谬,不言而喻。

更离奇的还在后面。

我乡下遇到的那位“表叔公”,他名下那栋破旧的平房,在不久前被办理了抵押贷款。

贷款人,是张浩。

而那位“表叔公”,作为房屋所有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他只记得,张母曾拿着一沓文件,让他“签个字”,说是为了帮他申请房屋修缮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