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老百姓,不叫他将军,不叫他侯爷,都叫他‘护国神将’。”
“手底下的兵,更是把他当成了天神下凡,看他的眼神里,都带着光。”
老人继续讲着,声音里透着一股子自豪。
“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在边关,连着打了七场大胜仗。”
“七战七捷!”
“硬生生把大周朝那摇摇欲坠的北边疆域,给焊死了,彻底稳住了!”
“所以啊!”
我听到这儿,激动得一拍大腿,忍不住就插了嘴。
“这个时候,他完全可以反了啊!”
“你想想,兵,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只听他一个人的!”
“民心,全都在他那边,老百姓都快把他供起来了!”
“手里攥着十万能征善战的精兵,朝廷又远在十万八千里外,天高皇帝远!”
“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老头儿听了我的话,没生气,也没反驳。
他只是用一种看透了一切的眼神,意味深长地瞅了我一眼。
“年轻人呐……”
“你想得,太简单了。”
“权力的游戏,比你从书本上看到的,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
就像老头儿说的那样。
3 权谋暗涌
赵烨的赫赫战功,像雪片一样传回京城之后。
朝堂之上,很快就掀起了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却比任何战场都更加凶险的暗流。
当朝的权臣,太师林熠,一个笑里藏刀的老狐狸。
他眼瞅着赵烨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心里头就开始发慌了。
他怕。
怕赵烨功高盖主,威胁到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于是,他开始行动了。
他像一只苍蝇,天天嗡嗡嗡地在皇帝的耳朵边上吹风。
“陛下啊!”
林熠跪在皇帝面前,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一副忧国忧民的忠臣模样。
“赵烨此人,功劳是大,可他的威望,也太高了点啊!”
“这功高盖主,自古以来就是大忌啊,恐怕……恐怕他已经生了不臣之心啊!”
“臣听外头风言风语,说边关的士兵,私底下已经不叫他赵将军了,都改口叫他‘赵王’了!”
“陛下,这‘王’字,可不是随便能叫的啊!这是大不敬!这是要谋反的兆头啊!”
龙椅上的玄煜帝,表面上不动声色,一副“朕知道了”的淡定模样。
可他心里头,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经被林熠给种下了。
他嘴上说着“赵将军乃国之栋梁,爱卿多虑了”。
可一转身,就派出了最精锐的密探,乔装打扮,星夜兼程地赶往边关。
干嘛?
监视赵烨。
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连他晚上睡觉说梦话都得记下来。
与此同时。
朝廷开始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削减边关的军饷和物资供应。
今天说“国库空虚,共体时艰”。
明天说“南方大旱,需要赈灾”。
反正就是一句话——没钱了。
“赵烨知道他自个儿的处境有多危险吗?”我紧张地问。
“边关是远,远得跟天边似的。”
老头儿眯缝起眼睛,眼角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深。
“可消息,不闭塞。”
“赵烨有他自己的情报网,京城里每一次风吹草动,耗子挪个窝,他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