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重新捡起了荒废多年的画笔。画纸上不再是顾承泽的侧影或忧郁的眼神,而是大漠孤烟的苍凉,是江南烟雨的朦胧,是草原日出的磅礴,是雪山反射阳光时那惊心动魄的冷冽。

我把这些画和旅途中的点滴感悟,发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号微博上,取名【远行客】。没有期待回应,只是需要一个树洞,安放这迟来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灵魂。

直到某天,一条评论跳了出来。ID 叫「深蓝轨迹」。

「第七幅戈壁落日,右下角那棵枯树的姿态,像极了挣扎着向上却又被风沙定格的生命力。

破碎,但很美。」

我的心猛地一跳。那棵枯树,是我当时坐在滚烫沙丘上,被一种近乎悲壮的生命力击中后,近乎发泄般涂抹上去的。没人能看懂那团扭曲线条下的情绪。

后来,我的每一条微博下,都会有「深蓝轨迹」的留言。

有时是一句精准的解读,有时是一段同样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描述,有时只是安静地点个赞。

他的文字有种沉静的力量,像月光下缓缓流淌的深潭,总能奇妙地契合我画中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

我们渐渐在私信里聊起来。

他叫江浔,是个建筑设计师,常年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和工地。

他说我的画和文字,在他最疲惫、灵感枯竭的时候,像一束微光,照进了他灰蒙蒙的生活角落,让他重新看到世界的温度和色彩。

没有刻意的暧昧,只有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我们聊艺术,聊建筑,聊旅途中的奇遇,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隔着屏幕和遥远的距离,灵魂的共鸣却清晰可闻。

半年后,我们在敦煌相遇。

他刚结束一个古建筑修复项目,风尘仆仆。

我背着画板从鸣沙山上下来,脸上还沾着沙粒。黄昏的余晖将莫高窟染成一片温暖的金红。

他站在巨大的佛像阴影下,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衬衫,身形挺拔,像一株沉默坚韧的胡杨。

看到我,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清澈温和,嘴角扬起一个干净又略带腼腆的笑意。

没有陌生感。

仿佛早已认识千年。

他自然地接过我沉重的画板,指尖不经意拂过我的手背,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

我们并肩走在夕阳铺就的沙路上,聊着白日里的见闻,沙砾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

风吹起我的头发,拂过他的肩膀。那一刻,心中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笃定。

原来爱,可以不是烈火焚身的灼痛,而是细水长流的熨帖;可以不是患得患失的惶恐,而是并肩同行的踏实。

半年后,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前澄澈得如同琉璃的蓝天下,他单膝跪地,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捧着一枚他自己设计的、造型简洁却有设计感的戒指,仰头看着我,眼神专注而虔诚:「晚晚,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奇迹。我想和你一起,画完余生的所有风景。嫁给我,好吗?」

高原的阳光热烈而纯粹,落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我看着他眼中清晰映出的、那个自由而真实的自己,笑着,用力点头,眼泪却毫无预兆地砸落下来。不是悲伤,是尘埃落定后的圆满。

我们很快领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