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活动大获成功后,林砚秋又陆续推出了其他小游戏,比如掷骰子比大小、套圈(用竹圈套小泥人)等,都很受客人欢迎。王记茶馆的名气渐渐传开了,成了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这天,茶馆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个年轻女子,穿着一身素雅的淡青色襦裙,头上梳着双丫髻,插着一支简单的玉簪。她长得眉清目秀,气质娴静,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站在门口,有些犹豫地看着里面喧闹的景象。
小石头眼尖,连忙迎上去:“姑娘,里面请,要喝茶吗?”
女子轻轻摇了摇头,声音细弱蚊蝇:“我……我不是来喝茶的。我听说这里有猜谜的,想过来看看。”
“哦,姑娘是来猜谜的啊!”小石头热情地把她领到谜语架前,“我们这儿的谜语可有意思了,好多人都猜不中呢!”
女子走到谜语架前,认真地看了起来。她的手指纤细白皙,轻轻点在一张谜语纸上,眉头微蹙,似乎在认真思索。
林砚秋正在擦桌子,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女子,不由得愣了一下。在这个时代,女子单独出门已经不算稀奇,但像她这样气质娴静、不施粉黛却自有风情的,并不多见。
女子看了一会儿,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谜语纸,轻声道:“这个,我知道谜底。”
小石头连忙凑过去看:“哦?姑娘说说看。”
那张谜语是林砚秋编的:“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哇哇。”
女子轻声道:“是蝌蚪。”
“对喽!”小石头一拍手,“姑娘真厉害!这可是难住了不少人呢!”
按照规矩,王婆婆给她拿了一个粗瓷茶杯。女子接过茶杯,微微屈膝道谢,然后转身就要走。
“姑娘等一下,”林砚秋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开口叫住了她,“外面天气热,不如进来喝杯茶再走吧?我请客。”
说完他就后悔了,在这个时代,一个未婚男子对陌生女子说这样的话,似乎有些不妥。
女子果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有些惊讶地看着他,脸颊微微泛红,摇了摇头:“多谢公子好意,不用了。”说完,便提着篮子匆匆离开了。
林砚秋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些失落,又有些庆幸。小石头凑过来,挤眉弄眼地说:“砚秋哥,你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
“别胡说!”林砚秋瞪了他一眼,转身继续擦桌子,可心里却总想着那个女子的样子。
从那以后,那个女子偶尔会来茶馆猜谜,每次都只是安静地看,猜中了领了奖品就走,很少说话。林砚秋知道了她叫苏婉儿,就住在附近的巷子里,家里是做针线活的。
他每次看到苏婉儿,心里都会有些异样的感觉,但他不敢主动上前搭话,只能默默地看着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砚秋在汴京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他用攒下的工钱,给王婆婆买了些治关节痛的草药,给小石头买了个新的拨浪鼓(小石头虽然十五岁了,但还像个孩子),王掌柜对他更是信任有加,很多事情都放手让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