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线索精准到令人发指。警方很快找到了那个前外卖员。人证物证俱全,对方对自己的天才犯罪供认不讳。

案件宣布告破。摩根警监在新闻发布会上意气风发,将我的贡献轻描淡写为艺术家顾问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发散性思维。

案件宣布告破。静止点,深夜。

伊兹替我愤愤不平,我却盯着平板上滚动的新闻,无法将视线从莱拉那张笑脸上移开。一切都太完美了,逻辑链条完整,人证物证俱全。但我的“Story World”里,有一块拼图始终是错位的。

“伊兹,你不觉得奇怪吗?”我打断她,“那个外卖员,一个沉浸在自己幻想里的偏执狂,他的天才犯罪里充满了随机性和情绪化的冲动。但是,现场的水人手法,却精准、冷静得像一台外科手术机器。这两种特质,不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我点开莱拉最后那条社交动态,一遍遍地看。然后,我注意到了那个爱心符号。“伊兹,帮我查一下,星尘APP所有版本的UI变动日志,精确到每一个像素。我要知道这个表情符号,到底有什么不同。”

伊兹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办了。当结果出来时,她握着杯子的手僵住了。那个偏移了0.02毫米的高光点,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第二个真相的门。

“那个外卖员只是个可悲的道具,被塞莱斯特用金钱和爱情的幻想操控着,”我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真正的凶手,是那个在镜头前哭得梨花带雨的好闺蜜。动机?不是仇恨,而是莱拉即将签下的那份天价代言合同。以及,莱拉发现了她伪造粉丝流量的铁证。”

在塞莱斯特奢华的衣帽间里,面对我复述出的一切,她精心构建的完美人设,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

案件以一种更具爆炸性的方式,第二次告破。

伊兹看着我,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某种我看不懂的东西,或许是敬畏。

而我,却在那个外卖员那间破旧、潮湿的出租屋里,在地板的缝隙中,找到了一个不该存在于此的东西——一个用火柴棍雕刻的、小小的牵线木偶。

它的脸上,是惟妙惟肖的、嘲弄的笑容。

他没有留下指纹,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踪的痕迹。他只是像一个剧院的清理工,把演砸了的演员(外卖员)和碍事的道具(证据)推到台前,然后帮助我,找到了真正的幕后黑手。

我捏着那个小木偶,五年前那种刺骨的冰冷,瞬间从指尖传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明白了。这不是一个案子。

这是一封请柬。

“操偶师”回来了。他不再需要舞台,他为自己找到了唯一的观众——我。

我转身,看着眼中燃起熊熊火焰的伊兹,第一次主动开口,声音平静得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侦探,下一个案子,在哪里?”

2 档案室的无声挽歌

【第二折:档案室的无声挽歌】

三天。

整整三天,我没有研磨过一粒咖啡豆。那根用火柴棍雕刻的木偶就摆在我的吧台上,在我最顺手的位置。我描摹过它身上每一道微小的刻痕,分析过木材的纤维走向,甚至计算过它头部与身体的黄金比例。

它是完美的。一种冰冷、恶意的完美。

它在凝视我,而我在回望它。我们之间,是一种无声的对话。伊兹来过两次,她想把它作为证物带走。我拒绝了。我知道,这东西不是给警察的,它是给我的。是操偶师的名片,也是战书。